何莉珺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團結新村小學)
前置性作業:
1.查看“數據”一詞的含義。2.你見過哪些數據?你知道它表示的是什么嗎?3.你會用你知道的數據提出問題并解答嗎?
片段一:(理解數據的含義)
師:同學們,誰來給大家講講“數據”是什么意思?
生1:老師,“數據”查不著。我查的是“數”和“據”這兩個字,數就是數目,劃分或計算出來的量;據就是可以用來做證明的實物,收據、字據、票據……
(有同學小聲議論:“得從網上查。”“我爸說數據是記賬的。”“報紙上有數據。”……)
生2:“數據”是進行各種統計、計算、科學研究或技術等所依據的具體數字。
師:剛才同學們說的都對。最后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好!數據往往都產生于生活實際中,通過認真的調查核實,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是國家進行進一步統計、匯總,進而制定有關方針政策的原始依據,必須真實。但它比較凌亂,沒有次序,不易分清主次。為了把調查結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就需要對數據進行一定的整理。今天我們就共同來研究“簡單的數據整理”。
師板書課題:數據的簡單整理
片段二:
師:(課件出示幾種水果畫面,蘋果、橘子、葡萄、菠蘿等)茶話會上我們要給大家買水果,同學們喜歡吃哪種水果呢?
(同桌先議一議)由于學生各自想吃的水果不相同,由此引出問題。
師:有什么問題?
生:這幾種水果我們都想吃。
師:誰能想出辦法來?
生:要謙讓。
師:要是謙讓行不?
四人小組討論。
討論結果:有的小組討論出用統計的方法,看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多,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少。
師:大家明白了沒?
生:他說看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多就買哪種水果。
師:如果喜歡吃蘋果的人多,那喜歡吃葡萄的人咋辦?
生:那就吃蘋果。
師:我們統計什么呀?
生:統計喜歡吃蘋果的人數。
師:只統計喜歡吃蘋果的人數行不?
生:不行。
師引導學生統計出了喜歡吃上述四種水果的人數。
設計意圖:通過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據分析的現實意義(或者說價值)。只有讓學生覺得進行數據分析是必須的、有用的,不進行數據分析就辦不成事,事情就解決不了,學生才有可能積極投身于學習活動。
從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除了找學生熟悉的、喜歡的生活片段創設情境外,更應注重引發學生思考怎么解決問題。正是由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改變了原有的學習內容,并且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的情境,所以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主動性非常強,這樣就能較好地掌握這節課的知識點。
片段三:
師:通過以上練習,看得出同學們對今天所學的內容很感興趣。下面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一道思考題。(打開課件)
四年級一班58人,二班比一般多A人,三班比二班少B人。請你把各班人數分別填寫在下面的統計表里。
班別 一班 二班 三班 合計人數
師:你能判斷出哪個班的人數多,哪個班的人數少嗎?四人一小組,先討論一下。
生:(小×同學舉手并站起來)老師,一班58人,二班64人,三班60人。
師:(我有些不知所措)把你的想法講給你們組同學討論一下,好嗎?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討論一下小×同學是怎么想的。
生:好的。
(很快地,各組代表都舉手要匯報了。)
生1:我們組討論的結果是這樣的,一班58人,二班(58+A)人,三班(58+A-B)人。二班的人數多,其他兩個班的人數少。
生2:我們組討論的結果是:三班人數與前面說的一樣,一班與二班比,二班人數多,一班人數少。
生3:我們組討論的結果是:人數與前面兩組的一樣,就是無法比較哪個班的人數多,哪個班的人數少。
生4:如果每兩個班的人數比,就能判斷出哪個班的人數多,哪個班的人數少。
師:(發現沒有一個組提到小×同學的意見)同學們討論得都很好,但老師在想小×為什么說二班64人,三班60人?
生:老師,小×把A看成6了,所以二班60人。
生:(同學們紛紛舉手,搶著說)把B看成2了。
師:這樣行不行?
生:行。(一部分同學舉手)
生:不行。(另一部分也舉手)
讓更多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全班進行交流。
師:(用肯定的語氣)在這里,A和B表示一個非零的數,所以小×同學想的是對的。
師再次引導學生理解“A和B都表示非零的數”,讓學生真正理解小×的想法及說法。
師:那么學生再想想二班和三班還可能是多少人?(學生想出來好多答案,也討論出了哪些答案符合題意。)
下課了,一位聽課的老師對我說:“你們班那個小×,把你攪得連計劃好的課堂作業都沒顧上去完成。”另一位老師說:“公開課上,像這樣的問題,你一句帶過就行了,沒必要浪費時間。”
反思:我認為我班小×同學思維很活躍,是個數學天才!第三個片段中的交流活動是我教案中沒有設計到的,我沒想到小×同學的思維會導致我的課堂重新加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交流環節,但我覺得有了這一環節并沒有沖淡我的教學重難點,反而使我的教學效果更好了。雖然課堂作業沒有完成,可這節課我已給學生貫穿了代數的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重視收集和整理數據過程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有關研究表明:早期經驗的多樣化有助于學生建立進一步的學習經驗和興趣。課堂上我充分給予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思考,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達到了教學重難點突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使我深深意識到了備課一定要備學情,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