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蘊琪
Q& A N-南風窗B -鮑鵬山
朝鮮和阿爾法狗
N:回顧 2017 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從世界范圍到中國,你認為最值得記得的三個事件是什么,怎樣理解它們的意義
B:第一,朝鮮一直在試射導彈。
朝鮮排第一,是因為它一直在試射,所以,我一直記得。哪怕忘了片刻,它又試射了,于是,就又記得了。
我覺得這是值得關注的大事,因為我不知道哪一天會出事。只要一出事,不管是什么事,甚至不管是誰最終直接挑了事,都將與我有關,與中國人有關。并且,這事基本上可以確定的是:麻煩事。
最讓人恐怖的,不是我們知道將有麻煩,而是我們不知道將有多少麻煩。
第二,“阿爾法狗”(AlphaGo)和“阿爾法狗零”(AlphaGo Zero)。
2016年3月,阿爾法圍棋與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手李世石進行圍棋人機大戰,以4比1的總比分獲勝;2016年末2017年初,該程序在中國棋類網站上以“大師”(Master)為注冊賬號與中日韓數十位圍棋高手進行快棋對決,連續60局無一敗績;2017年5月,在中國烏鎮圍棋峰會上,它與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對戰,以3比0的總比分獲勝。
聶衛平說:“據我觀察,阿爾法狗有幾步棋完全出乎我們職業棋手的意料,當時看著奇怪,但是仔細一想確實下得好,從布局到中盤都有妙招,完全在掌握之中,掌控自如。”
最后,聶衛平表示,柯潔與阿爾法狗不是一個檔次的棋手。
2017年10月18日,人工智能領域出現新突破—據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論文報道,一款新版的“阿爾法狗”(AlphaGo)計算機程序能夠從空白狀態起,在不需要任何人類指導的條件下,迅速“自學成才”。這款名叫“阿爾法狗零”(AlphaGo Zero)的新程序,以100比0的戰績打敗了舊版“阿爾法狗”。
—以上文字來自網絡。我沒有加工,以示這是我“記得”的事件。
這件事我“記得”,我感到震撼,覺得人類很了不起—我沒有覺得那兩臺機器了不起,因為,它們畢竟是人類造出來的。順便說一下,機器就是機器,從邏輯學的角度說,“機器人”這個概念不成立;從倫理學的角度言,“機器人”的概念有悖人倫。所以我堅持說那是“機器”。
人類為什么了不起?因為人類造出了能戰勝人類的東西了。記得曾經有一個命題:上帝能否造出一個他搬不動的石頭?這個命題是一個悖論,用以破解“上帝萬能”的神話。但是,我們現在不用為這個悖論糾結了,因為,人類已經破解了這個悖論:人類造出了自己無法戰勝的對手。
但我喜憂參半。喜的是人類偉大,讓我們陡生生而為人類一員的自豪感。我知道人一生絕大多數自豪感都不是基于個人成就,而是基于集體強大,所以,我一般非常小心不讓自己“自豪”,警惕“自豪”這種情緒產生。從語言學上講,“自豪”應該是因為自己偉大了不起而起的豪邁之情,但不知什么時候開始,這個詞變成了“因為自己屬于某個集體而陡生豪邁之情”。所以,當人們一再“自豪”的時候,其實,恰恰是一再“自作多情”,不把自己當外人。今天我說“自豪感”,也是如此,其實是很虛幻的東西,是虛火上升。那兩臺機器根本就不是我造出來的,也根本不是我能造出來的,“他豪”是可以,我哪能沾光“自豪”呢?
憂的是什么呢?是我們將來如何控制這些機器?我們能否真的給它輸入一個程序,讓這個比我們自己聰明百倍的機器永遠心甘情愿為人類的仆役?如果程序出了問題,我們能否關掉開關?如果開關也關不掉,我們能否拔掉插頭給它斷電?
我把朝鮮和阿爾法狗放一起,還不僅是因為我記得牢,是我2017印象最深的兩個事,還因為,這兩件事,一個是理性中有非理性,一個是非理性中有理性。
“阿爾法狗”(AlphaGo)戰勝人類頂尖大腦靠的是深度學習。科學家在訓練“阿爾法狗”時,用了監督式學習(基于上百萬種人類專業選手的下棋步驟)和基于自我對弈的強化學習。其訓練過程長達幾個月,用到多臺機器和48個TPU(神經網絡訓練所需的專業芯片)。但“阿爾法狗零”(AlphaGo Zero)能從零開始,自我升級。人類的輸入僅限于棋盤和棋子,沒有任何其他數據。據說,“阿爾法狗零”僅使用一臺機器和4個TPU,依靠一張經過訓練的神經網絡來預測程序自身的棋步和棋局的贏家,通過幾天的訓練,“阿爾法狗零”已能夠超越人類并打敗所有之前的“阿爾法狗”版本。在這個過程中,它獨立發現了人類用幾千年才總結出來的圍棋規則,還建立了新的戰略,為這個古老的游戲帶來新見解。
零—是什么概念?是對人類及其知識的不依賴。但是,我想到了中國兩千多年前的一個思想家莊子的一個概念:“無待”。我對這個概念的解釋就是“無恃”—不依靠。莊子早就告誡了我們:當一個東西對這個世界的某些體系不依賴的時候,它也就脫離了這個世界的控制,而進入自主自由之境。
人類研制這兩款機器,是基于人類的知識和邏輯,以及基于利用有知識有能力的機器來為人類造福這個人類倫理學前提。這個出發點無疑是理性的。但是,結果呢?我們如何控制得住,不讓這個超能力的機器給我們一個非理性的結果?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看來是理性的,從哲學的角度看,就可能是非理性的。
所以,我怕。我憂。
而朝鮮呢?是非理性中有理性。他可能就是一個熊孩子,要對這個世界提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于是不斷滋事搞事,搞得人心惶惶。但一幫大人不知道怎么控制他。有人主張哄,有人主張罵,有人主張打。最后,哄的沒效,打的沒動,罵的嚇唬幾句斥責幾句,但這種辦法,對于一個熊孩子來說,毫無用處。endprint
還有,作為一個搞了幾十年教育的人,我要給的忠告是:熊孩子會給很多人帶來煩惱,但是,他最終以及最大的受害者,是家長。
第三,哦,對了,除了這兩件事,2017年剛剛開始時發生的一件事也一直讓我“記得”,原因和記得朝鮮差不多:這件事后來一直在持續地影響著世界,所以忘不掉。那就是,當地時間2017年1月20日中午,唐納德·特朗普在美國國會山宣誓就任美國第45任總統。
特朗普當上總統:理性還是非理性?是理性中有非理性,還是非理性中卻又有邏輯可尋?
這涉及到對美國選民行為的評價,還涉及到對美國式民主行為模式的評價,很復雜。比如,選出一個特朗普,是對是錯,這是一個評價,這個評價本身就是言人人殊,不好說;再者,即使選出一個特朗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錯誤,能否就說明這個模式有問題?顯然還不可以。
所以,對此,我無法評價,只是覺得,我們需要面對,中國需要面對。
對中國來說,我們確實碰到了最好的機會
N:對于中國社會來說,如何界定目前所處在的發展階段?對于社會發展來說,2018 年有什么重要的機會,挑戰,或者趨勢?
B:對中國來說,我們確實碰到了最好的機會,那就是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受到了挑戰,并且這種挑戰還主要來自于中國模式。因此,我覺得這是中國深度介入世界的大好機會。上一世紀,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后來,這“三個面向”的內涵延伸到廣泛的領域,成了整個中國的開放式姿態,并給中國帶來無限生機。現在,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由“面向世界”變為“介入世界”。這是未來中國的趨勢,也是世界的命題。中國文化如何介入世界?其實我們有成功的經驗:上個世紀,當發達國家的制造業面臨某種關口的時候,我們打開國門,改革開放,成功地對接世界,從而成功地發展了中國的經濟。今天,面對這樣的文化的機遇,還是應該秉持“改革開放”的心態和姿態。任何自以為是故步自封閉關鎖國的觀念,都會讓我們喪失這個文化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甚至引領世界的歷史機遇。
N:對于普通中國人來說,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機會和挑戰來提升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無論從物質方面還是精神方面?
B:第一,知道世界大勢在哪里,知道自己優勢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劣勢在哪里。第二,千萬不要自大。既要從自身看世界,更要學會從世界看自己。
N:在你的專業領域內,目前最主要的課題,或者任務是哪些?為什么?
B:我是從事傳統文化研究和教育的。我認為從世界的角度看,目前中國文化的主要課題是如何融入世界,一方面打開自己,讓對方進來;一方面走出去,參與對話—我不是說一些學者們去參與論壇,不,中國很多學者都去參與論壇了。但問題是,不少人在論壇上是封閉的,是拒絕的,是自大的。只在意論證自己,不在意聽取別人。
在中國范圍看,目前中國文化研究和傳承的主要課題,是發現、闡釋、傳播和呈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而不是抱殘守缺。沒有現代性的文化,總該死亡;不發掘現代性的研究,其實是守墓;而抱殘守缺,沾沾自喜于文化中的自閉落后的部分并以之為價值,其實是扼殺文化。
N:對于公眾而言,普及這些課題或者任務的重要性在哪里?
B:對于公眾而言,普及這些課題或者任務的重要性在于這樣才能樹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才可以自新一國之民,使國民成為現代世界公民,既有中華文化的特色和靈魂,又有現代世界文明的面貌和氣質。
N:對于你自己而言,2018 的工作重點是什么呢?
B:傳播。具體來講,三件事:讀書,寫書,教書。
N:你最近一年比較喜歡的書籍,讀物,或者影視作品?
B:我一直在讀傳統經典。很少讀現在人寫的書,如果讀,都很快。
2017有一些我喜歡的當代人寫的書。但沒有影視作品。
沒有思考的書我不讀,但畢竟有不少書是有思考的。
沒有思考的影視作品我不看,可確實沒有發現有思考有腦子的影視作品。
我老了,看到影視作品中那些很帥很中性的年輕后生,我有代溝。他們玩得嗨,與我無關;而他們一思考一嚴肅,我又覺得滑稽。一個長得很帥的后生不適合思考—形式與內容極度不相稱。
N:2018 年春節會怎樣度過?
B:和以前一樣過,在家過。中國春節必須在家過。走親訪友,喝茶聊天,也喝酒。
N:你個人的新年愿望可以和我們分享嗎?
B:每個人都能得到法律的保護,每個人都能得到國家的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