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外發布。這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連續發出的第十五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時代“三農”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講意義、定思路、定任務、定政策、提要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怎么走進行全面布局。《意見》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立政之本存乎于農”。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塊“短板”。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尤為突出,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農村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可以說,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全面小康和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首先必須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根本是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切實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統籌謀劃農村各項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要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做到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實施振興鄉村戰略,關鍵是要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和政策體系,夯實確保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保障。必須抓住“錢、地、人”等關鍵環節,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促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要把制度建設貫穿所有戰略之中,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要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要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