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老師
有人認為,“旅行青蛙”中玩家與青蛙的關系是一種“舒適”關系:絕對安全,不論如何操作,不論操作不操作,小蛙都照樣過它的日子;投入極低,只需要收獲三葉草,然后給小蛙準備便當和生活用品,準備的內容好與差以及準備時間都不要緊;當然,養蛙的預期收益也有限,僅僅是小蛙偶爾寄回的明信片和不值錢的土特產。正因為預期低,所以收獲“小確幸”也很容易:小蛙去個新景點,或者認識個新朋友,就足夠讓玩家們“露出老母親般慈祥的微笑”了,甚至光是看著小蛙看書、吃飯、寫日記、做手工,玩家心中都可能蕩漾起小幸福。
這種舒適關系對比當下普遍焦慮的親子關系,就顯得特別珍貴。
首先,現實中的親子關系不“安全”。一個孩子肩負著父母雙方兩個家庭的期望,生一點小病,一次考試不及格,這些都會給父母帶來深深的焦慮。
其次,親子關系的投入極高。面對未來的無限可能和無限風險,父母除了讓孩子獲得更強的競爭力別無選擇。而獲得競爭力的途徑,無非買學區房,報各種培訓班,參加各種競賽,學習各種才藝。這些都意味著海量的金錢、時間、精力投入。
投入高,則期望更大,兩者相互推動。極端的情況就是父母操碎了心,抱怨子女不爭氣,白費了自己的金錢和心血,子女則會怨父母將期望強加給自己。即使獲得了預期回報又如何?不也有“北大學子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事么,說明子女即便獲得所謂成功,親子關系也不一定能變得舒緩。
我不認為“旅行青蛙”能火多久,但是舒適的親子關系的確是當代年輕父母和孩子的迫切需要。只有親子關系普遍變得舒適,才能激發起年輕夫妻的生育意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