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淼
2017年,A股白酒行業不僅是大消費領域的明星,更是所有行業中堪稱最閃亮的那顆星。整體大消費板塊的表現可以概括為輪番上漲,演繹出一輪又一輪的結構性行情。
2018年以來,家用電器、食品飲料兩大消費行業漲幅仍然居前。如果說2016年到2017年是消費估值回歸的過程,那么2018年將是估值溢價的過程,消費行情“未完待續”。
根據2017年基金四季報披露,在基金對消費板塊的持股中,重倉持有貴州茅臺和伊利股份的基金數量位于第二和第三位,統計顯示分別有629只和562只基金持籌其中;此外,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都是基金持有重倉股的前十位。而這五只消費股都是2017年二級市場領漲的品種,大消費占了重倉股的半壁江山,另一半屬于金融和保險。
然而根據第四季度股混型基金增持排名,大消費領域入選的卻只有伊利股份,名列第六。對于其他消費股,機構看法不一。
以“標桿”貴州茅臺為例,2017年三大明星基金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易方達消費行業、國泰“互聯網+”各有各的做法:在四季度十大重倉股中,東方紅睿華滬港深沒有配置貴州茅臺;易方達消費行業則將茅臺的配比從9.62%微降至9.44%,國泰“互聯網+”則將茅臺的配比從8.57%提升至9.35%。
投資者需要理解的是,基金的這種操作并不意味著大消費板塊的態勢會發生巨大變化。因為從持倉占比看,大消費類股票依然位列公募基金超配板塊的前列。而集中增持的行為,則往往發生在基金建倉或是早期上漲階段。
對基金而言,合理布局至關重要。研判基金動向可知,2018年消費板塊依然值得關注,投資者需把握好領漲行業的脈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