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雨岑++任沁沁
梳理故宮近年來發生的“大事件”可以發現,社會力量與這座皇家宮殿正在向著更加美好的“新時代”結伴同行
“故宮不僅僅是‘故宮人的故宮,它屬于全體人民。”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這樣說。
故宮博物院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筑群——紫禁城。這座氣勢恢宏的皇宮建成于1420年,歷經明清兩代。1925年,故宮博物院在紫禁城的基礎上成立。
“自那時起,無論戰亂與和平,‘故宮人都致力于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與傳承。”單霽翔說,在此過程中,不乏熱心公益、關注故宮文化事業發展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
這座即將迎來600歲生日的享譽世界的博物院,近年來頻頻向包括個人、商業機構在內的社會力量伸出合作橄欖枝。
不久前,故宮宣布和擁有十億用戶的騰訊合作。雙方將成立“故宮博物院——騰訊集團聯合創新實驗室”。未來三年,故宮將開放經典的IP形象和傳統文化內容,由騰訊搭建平臺,共同探索先進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展示領域的應用范式,共同打造一個“沒有圍墻的故宮”。
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看來,故宮文化是一個豐富而珍貴的知識產權寶庫。“故宮實際上是一個超級大的IP(知識產權),有大量的價值有待挖掘?!?/p>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認為,社會力量參與并助力文博事業發展,是當代文化繁榮興盛的基礎與表現。
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社會參與文物保護。
2017年,中國開始全面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鼓勵社會力量與文物博物館單位深度合作,廣泛應用多種載體和表現形式,開發兼具藝術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滿足現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創意系列產品,打造文化創意品牌。
國家文物局日前發布的2018年工作要點中,繼續鼓勵文博機構、社會力量利用文物資源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積極推動國家文物局與百度、騰訊、網易公司戰略合作協議落地實施。
梳理故宮近年來發生的“大事件”可以發現,社會力量與這座皇家宮殿正在向著更加美好的“新時代”結伴同行——河南農民工何剛將自家建房挖地時發現的一批珍貴文物無償捐獻給故宮,直至離世仍初心不悔;世茂集團捐助巨資,用以修復約2000件養心殿可移動文物;在各個展館,200余位來自不同職業的志愿者在2017年為故宮觀眾提供累計時長14722.5小時的咨詢、講解等服務……
在得到各種社會力量幫助的同時,故宮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
2016年末,故宮博物院成立故宮教育中心,整合教育資源,常年面向中小學生及家庭觀眾進行各類專題教育項目。在約800平方米的空間里,時常能聽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以及成年觀眾發出的各種關于故宮的問題。
在“故宮講壇”,包括單霽翔在內的大批專家學者登上講臺,為觀眾講述古代建筑、文物鑒賞、明清歷史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至今已堅持120余場。
“未來,希望為更多貧困地區希望小學的孩子開展文化普及和藝術體驗活動,讓他們在民族文化的陽光下茁壯成長?!眴戊V翔說。
十九大報告專辟章節部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強調“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巫新華指出,在全球文明轉型和時代文化勃興的浪潮里,故宮以海納百川、包容天下的情懷,通過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民族與國際的接軌、網絡與現實的互鑒,不僅守住了中華文化的正根,也為其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動力,更向世界傳遞了民族文明的永恒魅力。
“這是民族文化繁榮不息的基底?!彼f。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