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要:文章在南通經濟社會加快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初步探析了公路現代化的內涵,評價指標及發展重點,并圍繞拉動經濟增長、服務縣域經濟及惠及民生三個方面分析了公路交通現代化發展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公路交通;現代化;經濟發展;分析
一、公路交通現代化發展背景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南通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取得輝煌成就,在全面小康基礎上,又提出“加快現代化、再創新輝煌”的戰略目標和基本實現現代化“兩步走”的戰略步驟。以錢納里標準、霍夫曼系數、國家發改委“6指標法”分析,南通已邁入工業化進程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正是經濟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南通公路交通要更好地為“加快現代化、再創新輝煌”戰略目標服務,就必然要快于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進程;在建設水平上,公路交通現代化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產業、行業發展上,公路現代化要領先于全??;在交通運輸方式上,公路現代化要領先于其它運輸方式。
二、公路交通現代化的內涵、評價指標及發展重點
(一)基本內涵
公路交通現代化是指能有效支持和促進全經濟社會現代化,能為快速、安全、經濟、方便、舒適的公路運輸環境提供技術支撐,具有發達公路網絡實體和高效運營管理系統和健全法規制度的現代公路系統,它是社會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緝群?/p>
一是公路基礎設施現代化。初步形成層次分明、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善的公路網絡。普通干線公路占路網比重達13%,一級公路占比85%,一級公路鄉鎮通達率達100%,基本形成“外成環、內成網”的干線路網新格局。農村公路等級化、綠化率、列養率、安防覆蓋率均達到100%,其中縣道三級以上比例達100%、二級以上比例超80%,鄉村道雙車道四級路比例超50%,路網規模、密度、覆蓋率、技術等級均達全省領先水平,全面實現農村公路“外聯網、內循環”。普通干線公路平均車速達到80公里/小時,擁擠度控制在0.4以內,出行信息覆蓋率達到90%,文明路達到80%,綠色通道達到100%;普通干線一級公路養護機械化率達100%,二級公路養護機械化率達90%以上,瀝青路面循環利用率100%。主要交通樞紐、港口、開發區全部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實現出市公路高速化、市到縣(市)公路快速化,所有縣(市)十五分鐘上高速。
二是公路行業管理現代化。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公路行業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建立,行業管理法律法規基本健全。實現公路裝備現代化,管理手段智能化,養護生產機械化,公路管養處于良好狀態。全面建成自動化電子政務系統,網上政務功能基本實現,公路行政管理優質、高效,基本實現行業管理由“方便管理者”向“方便使用者”轉變。
三是公路服務水平現代化?!皠撔?、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及以人為本、以車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全面落實。建成全市文明公路網,不同層次的綠色通道全部建成,通行快捷舒適。現代公路精神和文化內涵更為豐富,公路行業形象和地位得到全面提升。文化傳承載體功能突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率增加。
(二)評價指標
一級要素指標:
1. 公路基礎設施的現代化(40%);
2. 公路行業管理的現代化(30%);
3. 公路服務水平的現代化(30%)。
二級要素指標:
1. 公路基礎設施的現代化。(1)公路布局合理,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和地方公路協調統一,公路總里程、公路密度、等級、連通度等指標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40%);(2)有一個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續發展性規劃,具備生態理念,可實現可持續發展(30%);(3)公路建設現代化,主要表現在工程決策的手段現代化,施工工藝現代化(30%)。
2. 公路行業管理的現代化。(1)建立一個適應公路現代化的行業管理體制(30%);(2)有一支適應公路現代化管理的人才隊伍(20%);(3)有一套適應公路現代化管理的裝備(20%);(4)公路的管理規范化和法制化(30%)。
3. 公路服務水平的現代化。(1)服務設施現代化,如收費站全自動刷卡收費,以及就餐、停車、加油等實行自助服務,運用全球定位系統等(40%);(2)應急措施現代化水平高,遇到惡劣天氣、車禍及其他情況,有機動靈活的現代化措施,能迅速通過和疏導車輛(30%);(3)不但有良好的路況,而且有良好通行秩序(30%)。
(三)發展重點
一是加快推進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以“兩縱兩橫”的普通國道為骨架全面加速構建西進東出、南北貫通的路網格局,實現進出通道暢通,市域全覆蓋,全面連接縣級及以上行政區等關鍵節點,全面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綜合運輸通道銜接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統籌開展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及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
二是穩步提升公路基礎設施維護水平。進一步完善養護管理機制,加快養護市場化進程。加快推進養護工區標準化建設,機械配置成套化,確保二級及以上公路小修保養機械化率達到100%。繼續加大養護工程實施力度,保證公路技術狀況水平穩中有升。提高預防性養護技術水平和應用比例,逐步提升公路養護科學決策水平。
三是全面提升公路綜合服務水平。完善干線公路和縣道服務區建設,探索推進“公路驛站”建設,提高服務設施完善和設施利用效率。探索普通公路服務區市場化運營模式。繼續鞏固“大路政”體制成效,加大執法隊伍現代化建設步伐,提升依法治路水平。統籌協調聯動,提高路網調度服務水平。加強公路基礎數據、路網運行信息和路域環境信息采集,整合公路大數據資源。健全信息報送、發布和交換工作機制,不斷拓展信息的種類和內容,擴大公路服務信息發布范圍,完善發布渠道。扎實做好公路通行費征收工作,穩步推進普通公路ETC建設,提高通行費征收作業標準和服務水準。endprint
四是提高公路安全綠色發展水平。全面提高公路工程質量水平。強化橋梁檢查和安全管理。全面完善公路安全防護設施。逐步提升車輛公路通行安全水平。以“美麗公路”創建為目標,扎實推進路域環境綜合治理。繼續強化公路安全應急保障能力。統籌加強公路綠色環保體系建設,提升公路綠化理念和設計水平。加大公路建設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力度,積極踐行低碳環保綠色發展之路。
三、公路交通現代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一)公路交通現代化必然拉動經濟快速增長
近年來,政府把宏觀調控的重點,從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轉為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其中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從而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拉動了整體經濟快速運行。公路現代化發展首要條件就是公路基礎設施現代化,首要目標就是實現“通達”功能,因此,推動公路現代化發展,第一要務就是加快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公路基礎設施屬于準公共物品的范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的政策導向,必然給公路建設提供強大的推動力。公路建設作為基礎性設施建設,對它的投入加大,也必然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拉動經濟的增長。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經濟增長亮點。它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對經濟發展存在著作用。一是有利于促進建材及相關工業的發展。公路建設所需要的水泥、鋼材、石灰、瀝青和沙石等建筑材料占整個公路建設投資的比例很大,這將給建材的生產和銷售提供巨大的空間;二是能帶動機械行業的生產和銷售。公路建設要求很高的機械化作業程度,這必須會為筑路機械帶來發展市場;三是有利于激活資本市場,促進消費。我國目前的公路建設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金融機構的貸款和社會有償集資。這部分債務性公路建設資金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進入了公路建設市場對激活整個資本市場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二)公路交通現代化必將促成相對穩定的現代化帶狀經濟,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地區要發展,交通必先行,已經成為了一條公認的地區經濟發展模式。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尤其是公路網絡的現代化發展,是地區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條件,也必然會托起一個經濟發展圈。據有關部門統計,一條公路建成通車后大約五到十年時間就可以形成一條相對穩定的經濟帶。這樣就會為沿線加速小康建設拓寬了發展渠道,拓寬了發展空間。小路小富,大路大富,無論是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還是縣鄉村道,都可以成為沿線經濟發展的依托,都可以使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獲益,都可以成為地區變強,群眾致富的通道。
(三)公路交通現代化必將直接惠及沿線地區的群眾
公路交通現代化所帶來的管理方式、服務水平等方面的變革必然對公路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使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人民群眾“進不來、出不去”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地解決,進一步加快人、車、物、信息流的空間轉換效率。同時,公路沿線的剩余勞動力和勞動工具也可以廣泛參與公路建設,既可以支援公路建設,也可以增加沿線群眾的收入。
(作者單位:南通市公路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