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昌標
摘要:多媒體教學可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及時反饋教學信息。通過媒體教學可以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激活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 多媒體 學習興趣
一、容量恰到好處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化學的課堂容量大大增加,在很多教師感覺多媒體技術帶來的巨大幫助的同時,也會發現,我們的教學效果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明顯,學生在學習以后,缺少了定量的思維和實踐訓練過程,教學效果卻事與愿違。在教學過程中,把原本呈現存黑板上的板書和演練過程全部用投影顯示出來,大大節省了板書和演練的時間,如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和相應的課堂訓練,如果教師把這個省略或一晃而過,并把節省的時問去講授更多的新知識,這樣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特別對那些非重點高中的學生或者化學功底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這一堂課就像趕場子,留下的只是更多的疑惑和不解。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容量的增加必須做到恰到好處,必要的思維過程和課堂訓練是不能的,同樣系統的板書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模擬化學微觀世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內趨動力。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既是提高學生知識水平和各項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的保障。其一,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實時播放一些化工生產過程和化工產品的視頻材料,增添學生的興趣,而且我們將一些枯燥的知識點制成淺顯易懂、圖文并茂的動畫,把一些看不到摸不著的抽象東西形象化、具體化。把難以操作、觀察的實驗、化工生產流程圖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其二,網絡資源具有極大的豐富性的特點,它把各種聲音、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通過細致的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又通過高速的光纖雙向傳輸,把全運動、高清晰度的視頻圖像發送出去,融傳入與傳輸手段為一體,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從各個角度、各種層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多感官刺激,既有利于他們長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時調動視、聽、說等多種感官參與,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體系,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運用網絡技術中的圖像縮放、資源下載、重組等功能,可以把化學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有毒、有危險性的化學藥品,形象、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促進學生的學習欲望。運用網絡技術中的動畫演示,媒體播放等功能,可以模擬化學微觀世界,把在化學課上用常規方法難于實現的化學反應、化學實驗向學生進行演示,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斑斕的化學信息世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要適度
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不能讓計算機和網絡的信息量大的優點成為“滿堂灌”的另一種形式信息量大是多媒體技術的一個特點,而如果運用不當,課件或鏈接內容過于豐滿,信息量超出了學生在45分鐘內的接受能力范圍,那么所教知識只能像放電影一樣在學生眼前一閃而過,甚至有的材料沒等學生看完就切換成了下一段內容了,學生更是無暇記錄重要內容了。類似的經歷筆者自己也在聽課過程中遇到過。如此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得多媒體成了現代化的“滿堂灌”,學生似乎接觸到許多東西,實則在轟轟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沒有記住、理解任何東西,更談不上去思考、去掌握知識了。授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課前準備時,一定要注意“以人為本”,遵循“適量”原則,切不可貪多求快。
四、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計算機的特點是速度快、容量大。我們可以針對教學特點設計制作課件,有利于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如在實驗復習過程中,對于一些實驗儀器的規格、用法,學生在新課學習中留下的記憶已經模糊,復習時很有必要重新認識。教師如果重述實驗儀器的構造、用途、用法,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如果制成實驗復習課件,既可增大課容量,又縮短了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在制作復習課件時,要注意復習不應是簡單的重復,應是深層次的擴展。首先在屏幕上顯示出各種儀器,讓學生按題目要求選擇需要儀器,然后按步驟用鼠標拖拉進行組裝拆卸,如果違反操作規程,計算機會及時提示。實驗搭配好后,可選“開始實驗”按鈕,計算機會簡單模擬出氣體流向、實驗現象、實驗原理等。用幾分鐘的時間就解決一個專題的復習,這在傳統教學中至少需要半節課。在整個復習課中學生始終帶著高漲的情緒來學習和思考,由動手動腦到產生興趣。
綜上所述,無論多媒體技術如何先進、優越,它也僅僅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是學生進行發現、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終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化學教學、或是教師的替代品。
參考文獻:
[1]詹龍昌.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資訊,2017,(06):162-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