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高,各個企業在自身發展和經營方面都面臨著很多阻礙,而部分企業為了在這種競爭環境下實現企業利潤的提高,會產生信用缺失的問題,比如商品質量不達標、弄虛作假等,其都是企業信用缺失的具體表現。因此,本文對導致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民商法規制策略加以探討,以提高企業的商事信用。
關鍵詞:企業;商事信用缺失;民商法規制;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7)32-0219-01
作者簡介:胡學宇(1978-),男,滿族,吉林琿春人,本科,學士學位,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延邊分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一、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原因
(一)缺乏法律意識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企業都缺乏商事行為的法律意識,其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我國司法信用度較低;第二是未能及時健全相關法律制度,導致企業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只重視到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卻無視法律的制度和市場經濟的原則,更不惜以觸碰法律底線為代價,以求得經濟利益。而在這種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情況下,其不僅會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威脅,還會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造成了影響,更是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侵犯。
(二)缺乏較高的司法行為信用度
人人平等是司法實行的基本前提,但在目前的司法體系中,有關于正義和公平并未充分體現,這也讓司法缺乏社會和消費者的認可。同時,就目前我國的司法體系而言,特別是在司法的審判過程中,充當主要地位的一直是法官的個人意識,繼而無法有效保障法律的公正性,更無法凸顯出司法的自由性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司法的信任度一直無法有效提高,導致司法程序與企業經營管理無法吻合的各種情況。
(三)缺乏完善的企業商事法律制度
總體來說,我國企業商事信用的發展時間較短,并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商事信用法律體系的建立時間也比較短,其中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內容。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信用缺失現場已經成為企業經營和管理中比較常見的現場,而由于我國在這方面法律制度的缺失,讓在處理企業信用問題時缺乏有利的法律依據,更不能有效的控制和打擊企業的失信行為。
二、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民商法規制研究
(一)市場進入信用體制的構建和優化
在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旦出現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事件,其不僅會對企業自身和該行業領域造成負面影響,還會對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造成混亂,企業也會因此而在市場中被淘汰。而要促進市場的發展,相關管理部門務必要重視到建設和規范企業市場進入信用機制,并將民商法規制加以完善,以逐漸提升企業的信用水平,保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轉。比如其中的企業登記政策,其是企業市場準入制度的基本前提,必須有效確認企業的主體資格,以通過完善、合理的企業登記制度,為市場準入制度的構建打下基礎。
(二)企業市場退出信用規范制度的建立
信用和效率是發展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前提,而優勝劣汰也是市場優化社會資源的主要方式,要對企業的信用和風險防范意識加以提高,市場退出機制的構建是主要途徑,以在企業無法繼續經營時自動退出市場,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損失,通過這種商法退出制度的建立,能夠對企業商事信用缺失起到有效的規制作用。在構建該規范機制的過程中,失信懲戒機制是首先需要完善的,比如一些具有失信的企業行為,應當對其法律責任予以追究,以對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加以維護。其次是無信淘汰機制的建立,比如以前一些聲名遠播的著名企業,到了今天卻早已銷聲匿跡,其都是因為市場機制而形成的,包括曾經的三鹿集團,其都是因為嚴重失信,并對市場造成了惡劣影響而被淘汰的其中之一。所以,市場退出信用規范機制的建立,其不僅能夠利于構建社會信用體系,還能讓信用制度受到企業的高度重視,以不斷維護自己的企業形象和市場榮譽,避免產生商業信用缺失的行為。
(三)企業商事交易信用規范制度的健全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而提高企業競爭力最有效的途徑則是市場信用,這也讓建設企業商事信用規范體制成為重中之重,以促進企業實現自我約束和管理的目的。比如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中,企業權利的合理分配是高層管理人員必須加強的,并將內部管理制度結合自身發展情況不斷完善。同時,在我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企業要全面掌握當前市場行為規范,如稅改增、房產稅改革等政策,以對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經營行為加以不斷優化,特別是社會責任意識需要進一步加強。同時,國家對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非常重視,企業應遵守誠信原則,通過科學和規范的管理行為,提高企業的信譽度,并結合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商事信用如果出現缺失情況,其不僅會對社會主義經濟市場造成影響,還會對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造成侵犯,從而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所以,相關部門必須意識到該問題的嚴重性,以通過合理的應對策略來控制這類問題的發生,真正落實到位,比如企業商事交易信用規范體制的構建、市場進入和退出信用機制的完善等,以確保企業商事民商法規制的完善,最早達到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目的。
[ 參 考 文 獻 ]
[1]唐榕羚.企業商事信用缺失背景下的民商法規制探析[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4(2):54-55.
[2]歐奇珍.民商法的規制與企業商事的信用缺失探究[J].法制博覽,2017(16):253.
[3]朱珍華.民商法規制視角下的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研究[J].現代商業,2013(3):269-2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