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輝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勒流育賢實驗學校)
看了許許多多的課例,上了二十多年的語文課,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單純應該成為語文課的追求。它體現在八個字:目標明晰,手法純粹。
在每一堂課的教學實踐中還存在大量三維目標的表述,表明在教學實踐中仍存在對這兩類目標的誤解誤讀,混淆混雜?;蛞驗閮煞N目標的混淆,或因為貪多求全,往往出現目標設計的假、大、空,多、繁、亂,目標定位的移位錯位越位。課時目標應該簡潔明了,易操作,能檢測,有側重,有取舍。不面面俱到,不貪多求全;從學情出發,以學生基礎、能力為本,追求一課一得,日積月累,螺旋上升——這就是我們要明晰的目標。
“目標明晰”是指向于教什么,而“手法純粹”是指向于怎么教。
“手法純粹”中的手法不以有用好用與否來評價,而以有效高效與否來甄別。手法純粹,應該是基于學生活動的手法,是在學生活動充分的基礎上的能有效高效積累、形成技能、豐厚素養的手法?!笆址兇狻敝械摹凹兇狻辈皇菃我?,不是單調,不是單薄,而是純正、純潔、純樸??戳嗽蠋煛逗耐た囱返慕虒W設計(就三個環節:一讀通文意,二讀理文脈,三讀賞文筆),頗有感觸。這個設計以讀為主線,一線串珠,讀音、讀義、讀層、讀段、讀篇,不枝不蔓,一讀到底。讀中有思,讀中有悟,讀中有情,讀中有背,萬變不離其讀。讀得純潔純正純樸,沒有丁點單一單調單薄之嫌。
潘澤遠老師有一篇博文,把閱讀教學分為十種基本課型:朗讀課型、背讀課型、說讀課型、議讀課型、疑讀課型、析讀課型、抄讀課型、寫讀課型、賞讀課型、演讀課型。這種分法立足于手法手段,很有意思。
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積累、提升、養成,離不開每一節課。如果每一節課都能在某一個知識、某一種能力、某一種素養方面給學生以真切的收獲,堅持去做,我們一學期一學年一學段的目標就達成了。長此以往,我們的教學的大目標就達成了。
一節課就圍繞某一個目標,使用某一種手法,反反復復,周而復始,最終達到功多業熟、熟能生巧、習而能得的效果。許多的課堂貪多求全,面面俱到,結果是蜻蜓點水,面面不到。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比绾斡茫咳绾斡煤茫靠梢愿鶕@八個字對一冊教材綜合考查,可以對一個單元綜合考察,明晰學期目標和單元目標,然后分解落實到每一節課上。
課例:古詩《行路難》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反復誦讀,以改促讀。把握詩歌的情感,領悟詩歌的精妙。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猜猜他是誰? 學生猜測,說出理由。1.讀準字音。2.讀清節奏。3.結合注釋,注明大意。(推出背景介紹)1.放聲練讀。2.個人或小組展示讀。正音。3.標注疑難,小組交流。1.換句法。(講用典)2.改句式法。(講修辭、句式、節奏)3.去標點法。(講情感)4.掐頭去尾法。(講立意)5.移位法。(講矛盾糾結)1.對比誦讀,小組探究。2.反復研讀,適時演讀。3.專注傾聽,做好筆記。學生回答。二、誦讀詩歌。三、改讀詩歌。四、小結。 “從 詩句中,我讀出了一個的李白”。五、布置作業 感情誦讀,背誦詩歌。 學生明確作業。
這節課當時沒有上完,掐頭去尾和移位環節基本上是一帶而過。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用本文主題詞來說就是目標不明晰,手法不純粹——要么反復誦讀,要么以改促讀。
每一節課應該如何用簡單好用實用的技術手段去獲取一定的知識技能,提升學生的素養,面上鉆眼遠不如點上刨坑,吃就吃透,學就學明,追求實效。單純應該成為語文課的追求!
[1]王立根.要允許學生追求華麗[J].語文建設,2007(4).
[2]朱靜娟.順應自然,教學本色: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追求[J].考試周刊,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