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張馥緋
(東莞衛生學校,廣東 東莞 523186)
助產技術課程是我校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助產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是培養助產崗位相關專業能力的重要課程,也是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的重要比賽內容,是一門實踐性和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但在傳統教學中存在難題急需解決。
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引領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能將比賽中豐富的教學素材開發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并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去。因此,有必要借助多種信息化技術手段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新的教學資源,建設助產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庫。以多媒體、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正在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以及課程資源產生深刻的影響。
“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技能大賽作為檢查和評價職業院校辦學成果的手段,它不僅豐富了專業教學內涵,而且起到了示范教學的作用[1]。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的內容是適應臨床助產士工作崗位需要的、助產學生應會的核心能力和操作技能。助產技術課程知識是大賽理論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操作技術是助產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也是大賽技能考核的重要內容。中職助產技術傳統教學中常存在實訓資源緊張、信息化教學資源匱乏、教學內容和技能大賽脫節、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等問題。隨著社會對助產士需求的增加,我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為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基于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建設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成為課程改革的關鍵。
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與改革,其目的是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2]。在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中,助產技術專項為足月順產接生,重點考查產前外陰消毒、自然分娩鋪無菌巾、自然分娩接生技術、產時新生兒常規護理、產時巡回助產士和產婦角色扮演,以上5項操作技能由4名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完成。
為使課堂教學更符合中職學生的認識規律,結合臨床助產士工作崗位操作技能要求以及教學重點、難點,在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引領下,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突出能力為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遴選,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課程考核等進行模塊化分析,制作精品課程教案、課件、案例、試題、微視頻、教學動畫等,建設基于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的助產技術教學資源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不但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讓學生在泛在學習環境下,實現時時和處處學習最新的、規范的臨床知識和操作技能[3]。
課件是教師教學的基本方案,教師運用互聯網技術,把自制和網絡下載的多媒體課件進行科學整合、分類,并放上網絡進行共享和利用,使教學效果更佳。
依據助產教學大綱的要求、助產專業臨床工作技能需要以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將助產技術的有關項目制作成一套完整的適合學生的助產實訓操作視頻課件,本課件不僅以文字的形式呈現操作的適應證、禁忌證、操作過程,更將操作的視頻插入相應的課件中,使理論與操作有機結合起來。
助產技術課程教學僅僅依靠教師課堂的講解,學生不能完全了解,但是運用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從臨床一線及相關醫學資料中收集典型臨床案例建立案例庫,或搜集各章節教學內容需要的圖片、視頻、醫學影像學資料等,合理地引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案例庫的建設豐富了教學形式,充實了教學內容。
試題庫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緊密接軌,并涵蓋所有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通過設置護考模擬題和配套教材的大量習題幫助學生掌握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考點,并結合臨床工作崗位需要,適當刪減或補充相關習題,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學生熟悉考試題型,更好地把握考試方向。題型包括A1、A2、A3、A4類型的單選題、名詞解釋、問答題,并標有難度系數,方便今后布置在線作業或在線測試,通過在線測試、答疑交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助產技術三維虛擬仿真軟件系統可以創建生動逼真、形象直觀、內容豐富的精美三維場景,可以開展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實驗教學,還可以輔助教師進行在傳統實驗室無法完成的操作演示,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刺激。
虛擬仿真軟件教學超越傳統,虛擬實訓,讓學生體驗置身其中的感覺,以任何位置或任意角度觀察場景、進行學習。該軟件作為方便高效的教學輔助工具,無器材損耗,與實驗室零距離,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實驗,并且通過逼真、立體的表現形式可以形象逼真地演示抽象的實驗過程,加深學生對助產技術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助產水平,積累臨床經驗。
數字化資源是動態的、開放的,數字化資源的開發與整合可以得到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教學數字化資源,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的機會。在內容上實現教學資源由支持以“教”為主向“學教并重”轉變,轉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形成基于數字化教學平臺的自主學習模式。
按照臨床助產士工作崗位任務及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操作規范收集助產技術文本、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素材等制作電子講義、教案、多媒體課件等。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教情、學情,我們以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的評分細則及操作標準為藍本,進一步將實訓技能教學內容分解成:產前外陰消毒、自然分娩鋪無菌巾、自然分娩接生技術、產時新生兒常規護理、產時巡回助產士和產婦角色扮演等多個單項操作。為解決教師重復演示的情況和方便學生課外學習,特針對每項操作拍攝真人演示視頻,并將操作視頻制作成帶有動作要領的文字說明及操作細節演示。通過把實踐教學方案、實訓技能的教學錄像、考核標準上傳至網站,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輔助實踐教學,方便學生的課外學習。
隨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和計算機的應用變得越來越普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投入也不斷擴大,校園網的建設獲得空前的發展,網絡已逐漸滲透到學校管理、教學等各個方面,將關于助產技術教學課件、微課、教學視頻等網絡數字資源發布,搭建師生交流、共享的課程網絡平臺。以網絡為平臺架構的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一種輔助的學習手段,學生借助資源檢索,查閱相關信息,深入理解學習中的難點問題,擴展知識領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生不但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觀看相關章節的教學視頻、圖片及動畫,還可以進行理論測試,使課堂的45分鐘有了足夠的延伸。網絡學習平臺的建設,把現有的教育資源與先進的科學技術完美結合起來,對實現優秀教學資源共享、實現信息技術和課程結合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解決“有貨有車無司機”的問題,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要同步進行。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由專家開發,廣大師生使用。而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目的是運用到教學和科研中,所以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要以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遵照國家信息化建設標準,如果教學資源庫建設脫離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將會失去教育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內容側重于仿真實訓功能的建設,學校通過構建虛擬場景開發仿真實訓教學項目,不僅可以解決設備短缺、實訓指導教師不足的問題,還能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的實訓練習機會;最后,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學校與政府合作共建等方式,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解決資金欠缺和技術不足的問題,加強多方合作是建設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的最佳途徑。
基于全國職業院校助產專業技能大賽,建設既有學校專業特色又服務到位的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既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促進師生的有效互動,帶來了良好的教學體驗。但是專門針對中職助產專業的助產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是一個新課題,它與學校的決策、各類人員的積極性、責任心和操作技術等息息相關,因此還存在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1]申海進,李勇,劉新新.高職“中藥調劑技術”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以“調配”為例[J].職教通訊,2015(21):72-74.
[2]楊理連,劉曉梅.現代職業教育下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的協同性研究[J].職教論壇,2014(21):4-9.
[3]郭福春.泛在學習視閾下我國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2(10):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