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沈 鵬,白倫浩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4)
醫療援疆是我國援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保障。按照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的指示,人才援疆是關鍵,要按照科學人才觀和全方位援疆的要求,把人才“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推動當地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1]。醫療援疆人員不僅要用精湛的醫療技術服務當地百姓,而且要加強受援地醫院學科建設、提高醫務人員醫技水平,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不同于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帶教,受援地結對帶教對象多為當地醫院的中青年骨干,具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和操作基礎。他們學歷普遍偏低,以大專學歷為主,主觀能動性較差,有的工作幾年都不能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骨科學專業性強,大學階段學習的知識較膚淺,需要工作后通過請教上級醫生、閱讀專業書籍、外出進修等形式深入學習。但受援地醫院的醫生往往只是單純模仿上級醫生的診斷思路、治療策略、手術操作,治療理念、治療方法陳舊,缺乏學習動力,進取心不強。同時,由于受援地醫院學科發展滯后,缺乏專業規劃,帶教對象往往對骨科各亞專業都有所涉獵,但業務水平不高,缺乏系統理論知識指導,在接診患者、治療方案制訂與實施、手術操作時都不規范。
結對帶教采用“1+1”或“1+X”模式,先提高科室少數醫生醫技水平,再帶動科室發展,因此,結對對象的選擇至關重要,應符合以下要求:(1)思想覺悟高,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上進心,工作認真負責,不計較個人得失;(2)由于骨科可細分為關節、關節鏡、脊柱、創傷、手足顯微、小兒骨科和骨腫瘤7個亞專業,帶教教師往往只是其中某個亞專業的專家,帶教也只是針對該亞專業,而帶教對象也具備一定的臨床基礎,對骨科各亞專業也有自己的認識,因此,要了解其是否對帶教教師的專業感興趣再結對;(3)帶教對象最好是高年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能夠獨立開展常規手術,這樣在帶教教師幫扶后,能夠較快掌握新理念、新技術,獨立開展此類手術,使該亞專業在本科室持續發展。
采用自愿報名和科室推薦的形式,由醫院專家組對其進行考評,最后確定人選。由帶教教師針對帶教對象特點制訂帶教計劃。帶教計劃要結合受援地醫院實際情況,考核標準要難度適中,要求過高、脫離實際,會使帶教對象望而生畏,要求過低,則失去師徒結對的意義,帶教對象素質難以提高,要因地制宜,使帶教對象感覺“跳一跳”就可以達到,這樣其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2]。
要激發帶教對象學習熱情,首先,要得到受援地醫院的支持,給予人力、物力、財力和制度上的支持,使這一活動長期開展下去。同時,受援地醫院要成立考核小組,根據帶教計劃對帶教對象進行考核,對于達到目標者給予物質獎勵,在職稱晉升、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并在全員大會上點名表揚,積極宣傳,激發其榮譽感,增加學習動力。其次,帶教教師要介紹新理念、新的診療策略、新的手術方法等對療效的影響,并與傳統診療方式、手術方法進行比較,使帶教對象產生成就感和滿足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利用案例教學結合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3,4],對臨床典型案例的臨床表現、診斷過程、治療原則等進行分析,使帶教對象形成臨床診療思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臨床常見問題,利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展開啟發式教學。要求帶教對象在查閱文獻、教材、專業書籍以及網絡后,討論疾病所涉及的病理學知識及其臨床表現等,帶教教師再綜合分析,發揮帶教對象主觀能動性,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遇到問題后主動查閱專業書籍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為了擴大帶教對象知識面,針對臨床常見問題,每周定期開設講座。最初帶教對象只是聽眾,被動接受知識,效果并不理想。我們改變方法,由帶教教師擬定題目,要求帶教對象在講座中發言,這樣他們就會花心思查文獻、做準備,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充實知識、更新觀念。實踐證明,這樣的互動交流能夠讓帶教對象快速進步,同時也養成了關注本專業新動態、新理念和新術式的良好習慣。
臨床技能教學按先看后做的順序進行,主要包括以下5個步驟:(1)樹立微創理念。學習微創知識和微創技術,必須先樹立微創理念。片面強調小切口、縮短手術時間或夸大微創手術效果,都是錯誤的,必須予以糾正。(2)規范手術時患者體位的擺放、手術人員的站位,帶教教師講解手術操作步驟,說明各步驟的原理、目的和注意事項,讓帶教對象對手術過程有一定印象。(3)帶教對象上臺當助手,輔助帶教教師完成手術,帶教教師在手術過程中隨時就某一操作提問,并逐漸將一些關鍵的操作交由帶教對象完成,要求其術后觀看手術錄像,熟練掌握手術操作。(4)帶教對象擔任主刀,帶教教師當助手指導其完成手術。術中帶教教師應規范帶教對象的操作,防止手術意外,術后師生一起回憶手術過程,觀看手術錄像,一同總結。(5)帶教對象擔任主刀,帶教教師臺下指導。帶教教師離手不離眼,隨時指出存在的問題,手術結束后總結,直至帶教對象能夠獨立完成手術。
援疆醫療專家“1+1”結對帶教,面對面、手把手、全方位傳授技術和經驗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受援科室和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避免了“專家一走,技術就丟”的現象,真正實現醫療援疆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對提高受援醫院醫療技術水平、加強醫療人才隊伍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紅兵.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3/30/c_128713.html.2011-03-05.
[2]陳道楨,李向東,劉樓,等.援疆醫療“師徒結對子”模式實踐與體會[J].中國醫院,2013,17(7):47-48.
[3]Rhem J.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J].The National Teaching&Learning,1998,8(1):1.
[4]Barrows H 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A brief overview[J].New Direct 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1996(6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