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芳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教職成[2018]1號)中指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在當前職業教育倡導“校企共建共享、產教深度融合、資源優化配置、對外開放服務以及行業企業指導”背景下,要加強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建設,形成專業實踐提前化、課程開發項目化、人力資源共享化的運行機制,實現教學環境與職業環境、學校文化與醫院文化有機融合[1]。院校共建實訓基地是以院校雙贏為切入點構建的,實現雙贏發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交流平臺[2]。因此,在院校合作基礎上,加強“資源整合,互利合作”型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當前高職護理教育教學改革的主線,是實現院校共建、共享、共贏的主渠道。我校與安陽地區醫院合作共建的護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已初具規模并投入使用。
校外實訓基地是培養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崗位勝任力等關鍵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重要場所,是高職教師進行實踐鍛煉、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的重要平臺,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之一。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創辦于1951年,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專科層次的以護理職業教育為主,兼顧醫學技術類和藥學類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
護理專業是我校重點專業,先后被認定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護理實訓基地、河南省護理人才培訓基地、職業學校護理專業教師培養培訓基地,2011年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確立為中央財政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建設項目,2013年護理專業被省教育廳確立為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項目。
升格(2011年安陽衛生學校升格為河南護理職業學院)以來,我校與省內外85家醫院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校外實訓基地遍布全國16個省、直轄市,并實現了河南省18個地市全覆蓋,實訓基地每年可接納實習生4 000余人。
安陽地區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及社區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醫院開放床位1 500張。2012年,被河南省認定為河南省中等職業學校青年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已經連續開展5期培訓活動;2014年,被國家衛計委認定為第一批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根據實訓基地建設的先進性、實用性及開放性原則[3],我校與安陽地區醫院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醫院承擔臨床課程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任務,學校負責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
我校和合作辦學醫院共同組建院校合作建設實訓基地專家委員會,委員會由院校專家組成,共同參與實訓基地開發、建設與管理,研討制訂共建方案、運行方案,出臺共建基地相關管理規章制度等。通過統一規劃,明確合作雙方的責、權、利,醫院負責實訓基地建設、具體教學實施和主要建設經費的支付等,學校提供建設指導、教學督導和部分經費等。最終把實訓基地建成“生產、管理、服務、教學”綜合的職業環境,并集多元化、多功能、多方位為一體[4]。
建設團隊負責制訂院校共建實訓基地的規劃、實施方案及教學改革實施方案,由院校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深入調查研究,確立適應現代高職護理教育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細化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課程體系,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醫院科室設置進行教學模塊劃分,細化模塊內容,安排學習進程,制訂教改方案,開展雙方教學團隊培訓,真正實現“產、教、研”相結合。
按照共建方案,落實教學場地、實訓設備、生活設施等硬件建設。共建基地建立在醫院,具體包括教室、實訓室、示教室、病區病房等,學生在教室教學、示教室示教、實訓室實訓、病區見習與實習等,達到教學、實訓、見習、實習并舉,實現院校融合,共育人才。
以行業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專業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構建專業臨床課程教學要求與醫院崗位技能要求對接的“課崗融合”的“1+1+1”院校合作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與安陽地區醫院合作建立“資源整合,互利合作”型護理專業實訓基地,力求在教學資源、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文化以及科研創新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實現學校與醫院資源共享、文化互融、人員互聘、信息互通。
在院校共建實訓基地研究團隊和專家委員會制訂的建設規劃基礎上,對實訓基地現有資源進行整理、歸類和篩選,剔除陳舊過時的資源,并及時補充、升級教學資源,保證實訓基地教學資源的新穎性和先進性。建成安陽地區醫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培訓中心建筑面積2 800平方米,設有基礎護理、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ICU、模擬手術室共7個模擬教室,12個OSCE考站、3個階梯教室、1個圖書館、1個計算機中心。
技能培訓中心的建設有利于實訓設備先進化、實訓項目與崗位工作對接無縫化、實訓教學隊伍雙師化的“實境育人”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以及“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推行。
建設團隊根據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在行業專家指導下,本著“實用、適用”原則,在充分調研和反復論證的基礎上,重組與整合教學內容,圍繞護理職業崗位,形成一條貫穿全程的實用、實踐教學主線,優化課程結構;對于重疊和交叉的課程,重組與整合教學內容,選取與護理學密切相關的內容,減少重復性內容,縮減理論學時,以提高教學效果;以選用和自編相結合的方法,加強專業教材建設,院校共同開發適用性校本教材和實訓教材。
院校合作共建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機制,創建具備“雙師素質”的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為教學改革提供人力資源保障。聘任醫院主管護師以上專業技術人員為學校兼職講師或兼職教授,擔任實訓教師,并補貼其課崗津貼。
選派校內青年教師到合作醫院進行短期或長期培訓,規定專業教師必須到醫院進行一定時間的鍛煉,了解并熟悉醫院,優化其知識結構,提高技能水平。
加強院校合作,促進文化融合,形成“產—學—研”文化對話機制,發揮院校雙方文化優勢,為學生制訂個性化、專業化、職業化的職業規劃;在專業課程教材與教學中融入醫院文化中救死扶傷、尚德精術、仁愛和諧的文化精髓,在實習與實訓教學中滲透行業文化特色。
院校雙方擁有各自的科研平臺,整合雙方科研資源,促使雙向開放的技術創新平臺的創建,實現科研創新。如利用我校教師護理知識系統全面、理論基礎扎實等優勢,參與安陽地區醫院科研立項課題研究及省級重點專科建設;邀請安陽地區醫院護理人員參與我院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及校本教材編寫。
我校與安陽地區醫院的合作實踐表明,可通過政府相關政策加強院校合作,院校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關鍵在于互惠雙利、共同發展。學校與醫院應本著互惠互利、長期合作的宗旨,共建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管理,此外,還要提高醫院對學校的信任度和認可度,使醫院愿意與學校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