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文旨在理清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在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中提出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通過分析,認為長沙市大數據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政策、具備創新發展的可能、關鍵技術研發后勁充足等特點,但尚存在產業發展才起步、核心基礎軟硬件還有差距、人才缺乏等問題。
關鍵詞:長沙;大數據產業;現狀與問題;戰略基礎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招投標項目:“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及路徑研究”(No.16ZDA07);長沙市社科規劃課題:“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研究”(No.2016csskkt44)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2月22日
一、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
長沙市大力支持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并初見成效。目前,長沙市的大數據產業起步較早,發展較慢,整個大數據產業發展呈現以下5個特點:
(一)已出臺相關發展政策。住建部公布的我國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名單中,長沙市梅溪湖國際服務區榜上有名,長株潭地區更是占據5席。長沙市編制了《長沙市“電子政務”十三五發展規劃》,計劃到2017年,電子政務的建設和應用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十三五”期間,長沙市將著力于建設“數字長沙”、“智慧長沙”,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大數據產業的技術支撐,大數據相關技術及應用將成為長株潭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引擎,對智能城管、智慧物流、智慧環保、智慧氣象等諸多領域提供決策支持。
(二)初步建成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智慧政務體系。信息化全面支撐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智慧政務成為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有效手段。市縣兩級政務部門主要業務信息化覆蓋率達100%,依法政務公開信息網上發布率達到100%,政府部門普遍實現網上辦公,城市管理100%實現網格化。建成了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優先建設了人口、法人單位、地理空間、宏觀經濟四大基礎數據庫,初步形成了開放的信息資源交換和共享體系。目前,正在繼續搭建電子政務統一的應用基礎平臺;社會治稅綜合信息平臺已完成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二三期工程;商事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已接入市級部門30余家,公布了80,000多家商事主體信息。
(三)信息產業實現跨越發展。全市信息產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信息產業成為先導性支柱產業。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北斗衛星應用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分別達到千億級,大規模集成電路產業、大數據產業分別達到500億元。大數據產業方面,軟件信息企業較多。主要從事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服務。電子商務企業逐步發展,本土培植的代表企業“御泥坊”、“九芝堂”等成功上市。部分企業如“湖南恒萬”、“長沙瑰靈”等在動漫、工業設計方面實力較強。長沙市機器人產業集聚平臺不斷發展,在無人機、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方面基礎較好。電子商務全國領先,以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雨花現代電子商務產業園和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三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為基礎框架的電子商務產業體系形成,電子商務產業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前列,電子商務年交易額突破7,600億元。培育了一批本土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及年交易規模超百億元的特大電子商務企業,重點打造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推動5~8家電子商務企業上市。
(四)大數據產業具備創新發展的可能。長沙市擁有國家三大超級計算中心之一的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國防科技大學領先全球的超級計算機技術,具備顯著的區域比較優勢。長沙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華為與長沙市政府共建華為長沙云計算數據中心,推動長沙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設,構建長沙市智能制造云平臺、文化創意云平臺和商貿物流云平臺,可為企業大數據應用提供支撐。長沙市聯合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中國電子信息集團、IBM等公司共同打造了工業云平臺,深度整合政府資源、企業資源、金融資本、人才智庫、大眾創新,以構建一個開放聚合的信息化技術服務平臺,為工業企業提供應用服務、平臺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因此,長沙市具備了工業大數據基礎,醫療大數據也初露頭角(湘雅),在文化傳媒大數據、工程機械大數據(三一、中聯)領域具備傳統產業與大數據結合并特色發展的先發優勢。長沙市已經引進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服務能力的企業,如創博龍智、58同城、易寶天創、御泥坊等。在政務應用上已經有了一批典型示范,如湖南交警部門的平安城市工程,交通、國土資源部門的大數據應用等。長沙證通云計算大數據產業園(長沙云谷)項目開工建設,總投資50億元,目標是將其打造成“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中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行業數據開發服務中心”以及“大數據交易中心”。中國聯通湖南長沙云計算中心是中國聯通在全國布局的十大云數據基地之一,為政府和各行各業提供卓越的網絡基礎承載能力和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總投資50億元,該項目于2017年3月啟動一期建設。長沙高新區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基地、中國聯通IDC中心、長沙中心軟創、證通電子等數據產業園正在建設,大數據業態初步形成。湘江新區戰略地位突出,產業基礎雄厚,擬籌建“湖南大數據交易中心”。
(五)關鍵技術研發后勁充足。大數據時代的生產原材料是數據,生產工具是大數據技術。在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究方面,長沙市的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擁有較強的研究能力,科研教育基礎較好,實力雄厚。國防科大在軍事大數據領域科研實力較強,中南大學成立了冶金大數據研究所,湖南大學成立了大數據研究中心。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計算能力排名世界前列,計算資源豐富。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已經將大數據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產業服務平臺的不斷完善為關鍵技術研發積蓄了充足后勁。長沙智能制造研究院是中國電子與長沙市共建的智能制造頂層設計機構,中國電子-IBM聯合創新實驗室落戶長沙。
二、長沙市大數據產業存在的問題endprint
雖然長沙市的大數據產業發展有著較好的基礎,工作開展較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大數據產業發展才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長沙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呈啞鈴形態勢。長沙市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產業經過幾年的培育,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云計算、物聯網產業也有一定的基礎,但大數據產業才起步,導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態勢結構不合理。此外,長沙市內大數據產業中的數據來源、數據分析、數據存儲加工企業數量和規模都還較小。
(二)核心基礎軟硬件還有差距。長沙市在核心基礎軟硬件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高性能計算機如天河一號、天河二號等。但其他一些主流硬件(網絡)及操作系統、數據庫、服務器等核心基礎軟件在產品易用性、兼容性、市場占有率方面還有較大差距,在這方面的研發投入也不夠。
(三)大數據應用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挖掘。目前,長沙市內成功的大數據應用商業模式還不多,電子政務工作雖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基于政務數據的開放來促進政府治理方面還比較欠缺,沒有制定開放的規劃計劃,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標準,沒有形成成體系的數據惠民工程或應用產品。大數據應用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公共、民生服務等方面,商業挖掘價值和可服務的企業較少。
(四)數據開放共享與安全保障措施尚不健全。長沙市大數據產業應用剛剛起步,數據開放共享與安全保障措施尚不健全,產業與應用部門的互動交流、協同創新需進一步增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發展研究中心各管一塊,尚未形成合力。數據資源分散,尚未形成開放共享的市級政務大數據中心。基于政務數據來促進政府治理方面還比較欠缺,沒有建立起統一的標準。依托戶籍系統建立的人口數據庫雖然已具規模,但定位為公安部門的業務數據庫,其他人口信息不全且使用限制太多;法人數據庫雖已建立但內容不豐富,數據實時更新難以保障;交通、衛生等領域數據資源頗為豐富,但較為分散;互聯網大數據及技術大多掌握在運營商及互聯網巨頭手中。可見,長沙市大數據發展存在數據共享、數據開放和互聯互通困難等問題,政務數據資源共建共享有待進一步提高,信息孤島現象仍大量存在,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交換平臺的覆蓋面尚需擴展。
(五)大數據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其他產業及傳統產業尚未形成組合,需求導向尚不明顯。大數據產業與長沙市的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及其他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各自為陣,雖各有政策推動,卻未打出組合拳,不利于聯動協調發展。
(六)大數據產業創新人才匱乏。長沙市大數據整體產業規模偏小,部分創新型領軍人才匱乏,尤其是在IT領域,與北京、上海等先進省市在工資薪酬、創新氛圍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三、結語
本文梳理了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現狀,認為存在5個特點,即已出臺一些相關發展政策,計劃發展大數據產業;初步建成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的智慧政務體系;信息產業實現跨越發展;大數據產業具備創新發展的可能;關鍵技術研發后勁充足。總結出了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存在的6個主要問題,即大數據產業發展才起步,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核心基礎軟硬件還有差距;大數據應用商業模式有待進一步挖掘;數據開放共享與安全保障措施尚不健全;大數據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其他產業及傳統產業尚未形成組合,需求導向尚不明顯;大數據產業創新人才匱乏。通過對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為長沙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一些參考。
主要參考文獻:
[1]鄧子云,陳磊,何庭欽等.一種區域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形成方法及實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21.
[2]程學旗,靳小龍,王元卓等.大數據系統和分析技術綜述[J].軟件學報,2014.25.9.
[3]王芳,陳鋒.國家治理進程中的政府大數據開放利用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