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啟
[提要] 河北省吸引京津高新技術創業項目難度大,相關政策和措施還不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及服務機制不夠完善,融資能力欠缺,所以很難滿足京津高校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到河北孵化轉化的需求。本文通過對大學生京津地區創業困境和河北地區承接高新技術項目孵化轉化能力進行深入調研,總結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吸引京津高校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到河北孵化轉化的對策措施,旨在促進河北省創新能力的提高,實現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京津高校;高新技術項目;孵化轉化
項目來源:2017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研究課題項目:“吸引京津高校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到河北孵化轉化的對策措施研究”(編號:JRS-2017-1084)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2月29日
長期以來,由于北京與天津的行政優勢,社會經濟發展程度較高、文化教育水平較高,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創業項目,尤其是高新技術創業項目,而河北則出現了“大樹底下不長草”的尷尬局面,高新技術項目來冀創業者少,加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河北省必須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契機,大力吸引高新技術創業項目,發揮高新技術在創新驅動中的引領作用,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在京津地區創業困境
(一)高新技術創業項目“扎堆”創業,競爭激烈,淘汰率高。目前,京津冀高校大學生創業地流向普遍存在著流向過于集中、分配不均衡等兩極分化現狀。就北京而言,經濟發展水平高、創業機會多、創業政策和幫扶措施完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良好,一直是高校大學生創業競相追逐、非常向往的地方,導致“人滿為患”。就天津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也是大學生創業趨之若鶩的向往所在。因此,大學生組建的初創公司或成長型創業團隊眾多,相同領域創業項目競爭激烈,淘汰率高。與京津相比,河北則是京津高校大學生創業受冷落的地方。
(二)京津地區創業成本高。經對北京12所高校大學生創業狀況調研,有82.9%的大學生認為“資金缺乏”是最主要的障礙。造成資金缺乏的主要因素是因為京津兩地經濟發展水平高,創業場地費用、人工費用明顯高于河北,對于大多數未獲得融資的團隊來說,無力負擔高額的運營成本,一定程度上加速創業項目的淘汰。
二、河北地區承接京津高校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能力調研
(一)雄安新區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習近平指出,雄安新區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重點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轉移。雄安新區設立后,雄安新區如何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設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和首都功能拓展區,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的領域中,要做到高端承接、精準對焦、靶向施策,重點承接制造業中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低耗水、低污染的高端高新產業和一般制造業的設計研發環節可以落戶雄安。
(二)河北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入駐率低。近年來,河北省積極營造良好創業氛圍,打造創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器等場地,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但從一定程度上看,雖然費用低廉,但創業團隊入駐率低,缺乏創新型創業項目,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
(三)河北產業結構調整亟須高新技術項目孵化轉化。河北產業結構對創業環境的不利,河北的經濟發展仍然是農業占較大比重,而工業方面是以初級加工、自然資源開采為主的工業主導型。90年代后,河北省開始對各地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并產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產業存量和發展思路的局限,產業的趨同現象依然大范圍存在,大多數地區仍然將建材、機械、冶金、化工和電子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要帶動創業,改善創業環境,所以非常缺乏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的到河北孵化轉化。
三、吸引京津高校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到河北孵化轉化對策措施
(一)積極改善創業環境,營造創業氛圍。創業環境是影響科技創新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區域科技創新人才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河北省要吸引京津高新技術項目,就要不斷改善創業環境。
1、完善大學生創業保障措施。政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優惠的創業扶持政策,不斷優化創業項目發展環境;給予孵化啟動基金、研究基金和研究經費補貼,建設高科技產業園區,形成良好的工作環境;推進京津冀產業合作,逐漸彌合京津冀包括創業政策、社會保障等政策法規體系的差距,創設創業人才有序流動的政策環境,充分發揮人才市場機制的功能,建立包容開放的人才流動環境;保障各級各類人才充分的話語權、資源調度權和成果創新自由度,切實尊重科研創新規律,創設寬松穩定的科研環境;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不斷提高衛生醫療水平,改善住房問題,為吸引人才和充分發揮人才價值,提供無后顧之憂的生活環境。
2、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創業配套設施體系。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新的產業格局和城市布局,不斷完善京津冀交通網絡,加強河北與京津交通的互聯互通。推進京津冀交通運輸一體化,加強三地城際鐵路網絡建設。同時,也要重視發展城市交通系統,積極穩妥推進公交行業改革。
3、積極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增強創業指導的針對性,強化輿論宣傳的正面導向,積極幫助大學生切實轉變“只能在一線城市創業”的觀念。新聞媒體和輿論宣傳要堅持長時期頻繁地宣傳到家鄉,基層創業的典型事例,明確地鼓勵高校畢業生樹立“從基層做起,在家鄉創業”的人生價值觀,從而在社會上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氛圍。
(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增強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更多高新技術創業項目提供良好孵化轉化環境。endprint
1、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河北省是傳統產業的基地,工業化比重較大,服務業比重較小。優化產業結構,一是要優化整合鋼鐵產業,將鋼鐵產品精深加工作為產品轉型的主攻方向,提升鋼鐵產品結構層次和技術含量,同時加大石化、建材等傳統工業技術創新和改造;二是推動服務業發展,優化整合服務業的發展結構,大力發展面向生活和生產的服務業,實現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促進三產業的協調融合發展;三是積極承接京津兩地的產業轉移,引進產業對接與配套項目,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高科技新興產業,構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發展優勢。
2、優化空間布局,形成良性循環格局。充分發揮毗鄰渤海、環繞京津的區位優勢,積極培育發展外向型企業,大力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深化與京津的戰略合作,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打造一批重點基地園區,形成強大完備的產業支撐體系。提升區域產業發展引力,構筑承接京津產業轉移的平臺。構建環首都綠色新興產業、環渤海重化工業和冀中南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的新格局。同時,河北省要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促進經濟布局合理化。要在統一規劃指導下,按照合理分工、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各展所長、共同發展的原則,不應追求自成體系,竭力避免重復引進和重復建設,形成地區之間互惠互利的經濟循環新格局。
3、加快科技進步,提倡自主創新。科技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驅動力,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舉措。河北省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加強基礎研究,推進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要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緊緊抓住京津地區科技平臺,積極學習和引進京津地區的高新技術創業項目,促使京津地區先進科技優勢輻射和助力河北,使河北經濟發展與京津科技優勢有效結合,促進河北省社會經濟發展。
(三)三位一體協同合作,促進大學生創業。吸引京津高校大學生高新技術創業項目到河北孵化轉化,需要高校、政府和創業者的協同合作。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業指導,政府要加強對創業環境管理和監管,創業者應抓住機遇,促進高新技術創業項目的轉化。這樣河北省才能吸引項目,留住項目。
1、京津高校加強對創業大學生的引導。高校應增強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的實用性,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和參與社會實踐,有針對性地分析各地創業環境、創業政策,指導學生如何獲取和掌握創業信息和創業準備。堅持樹立現代教育觀,培養學生具有創業意識,使他們能理性選擇創業,主動開創事業,自覺迎接未來生存的挑戰。
2、政府加強對高新技術項目到河北創業的服務。河北省應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局面,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通過推出相關創業扶持和配套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以河北省的文化軟實力和服務的高效率吸引創業者留在河北、建設河北,讓他們奮斗有前景、有希望,為推動河北省經濟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綜上所述,京津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歷史淵源深厚、交往距離相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應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抓住這一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全面深化改革,吸引大批高校大學畢業生,來共同參與河北省綠色崛起,推動河北省社會經濟飛躍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敬寶.我國大學生創業狀況調查分析——以北京市12所高校為樣本[J].經濟縱橫,2010.6.68.
[2]武義青,柳天恩.雄安新區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思考[J].空間格局與長江經濟帶發展,2017.5.64.
[3]金益多.河北省大學生創業環境[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4]張毅,王寶林,白璐婷.京津冀協同發展下河北省吸引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分析[J].職業時空,2016.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