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師
[提要] 會計信息的含量是衡量會計信息決策有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從測度方法和研究內容兩個方面對國外學者以往的研究進行綜合分析,希望能夠為企業適應復雜多變的經濟市場環境以及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會計信息含量;信息觀;盈余反應系數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2月25日
一、引言
企業編制并發布財務報表供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決策,披露的目的是向財務報表使用者提供與決策相關有用的信息。
1968年出現了實證會計,開始對會計信息含量進行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Beaver、Ball和Brown等學者的信息觀。信息觀大背景前提條件是市場是半強有效的,在這樣的市場上,如果通過財務報表傳達的信息能夠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做出決策,那么說明該會計信息是具有“信息含量”的。隨著有效市場理論的深入和發展,衡量會計信息含量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就是對會計信息含量進行實證研究。越來越多的學者以此來研究會計信息是否具有決策有用性,對于會計信息資本市場會做怎樣的反應,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的反應。前面學者的研究成果,首先有助于會計界人士了解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的反應規律,甄別出投資者或者債權人注重的哪些信息,所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其次,會計信息有用性的提高,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更有助于提高提高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在資本市場和經濟環境迅速發展的今天,第一,企業面對的是金融危機之后顯現出來的日益復雜變化的資本市場;第二,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的影響,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信息爆炸和激增的信息需求。在已經變化的經濟形勢下,對會計信息含量的研究有更深遠的意義。從這一角度出發,本文對以往國外研究成果進行綜述,以期望對后續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二、會計信息含量的測度方法
會計信息含量實證研究的主流方法主要是利用事件研究法通過統計分析會計信息披露的短窗口期內資本市場中股票交易量或者股票價格的變化來檢驗各類會計信息含量是否具有信息含量,主要有:交易量的異常變化分析、盈余反應系數分析、累計非正常報酬率分析等方法。
(一)交易量的異常變化分析。資本市場對信息的反應不僅可以體現為股價的波動,并且也體現在股票交易量的變化方面。Beaver(1968)第一次提出通過股票交易量變動來檢驗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在他的觀點看來,“信息是對事件結果期望的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會足夠大到引起決策者行為的變化”。根據這個定義:如果會計數據具有增量信息,受到此增量信息的影響,投資者會調整他們的投資傾向,購買或者減少某種股票的持有量。所以,通過把會計數據期間的交易量與非會計數據披露期間的交易量進行對比分析,如果前者明顯大于后者,則表明會計數據具有信息含量。分析的模型如下:
Wit=Vit/Nit
其中,Wit表示第i家公司t日的股票交易量的百分比,Vit表示第i家公司t日的實際股票交易量,Nit表示第i家公司t日發行在外的股票數量。如果會計數據具有信息含量,那么信息披露時間附近的Wit將會明顯增加;反之,Wit則無明顯變化。即使股票交易量這個變化指標看上去簡單,便于讀者理解,但是它有其片面性。一方面導致股票交易量變化的因素很多,比如投資者會考慮到稅收、協調收支等而進行股票交易;另一方面如果沒有發生交易,增量信息仍然可以傳遞到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可能會發生較大變化。所以,交易量的異常變化分析方法通常會與其他股價波動性相關的分析方法結合使用,以更全面地檢驗會計數據的信息含量。
(二)盈余反應系數分析。20世紀80年代,盈余反映系數成為檢驗會計盈余數據信息含量的一種最重要的方法,其本質為回歸分析,通過“盈余-報酬模型”將研究窗口期間的股票累計非正常報酬率對未預期盈余進行回歸,來考察會計盈余對股價變動的影響幅度。模型如下:
CARit=a+bUEit+eit
其中:UEit——第i家公司t期的未預期盈余。回歸分析得到的系數b即為盈余反應系數,通過b的顯著性可判斷會計盈余是否具有信息含量。
三、會計信息含量的研究內容
會計信息含量方面,歷年來學者一般在這方面領域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會計盈余的信息含量問題;二是非盈利公告的會計信息含量的檢驗,如股利分配、審計意見、社會責任報告等的信息含量。除此之外,還包括對會計信息含量影響因素的探討和研究。
(一)會計盈余的信息含量。研究學者主要集中在盈余變化和股票價格變化之間的關系上。最早的研究是Ball和Brown(1968)發起,他們首次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科學地驗證了會計盈余具有信息含量。他們做實驗,通過對樣本進行分組檢驗,發現:未預期盈余的符號為正時,公司股票的平均非正常報酬率也顯著為正。未預期盈余的符號為負時,公司股票的平均非正常報酬率也顯著為負。Beaver(1968)則利用股票成交量和股票價格方差的變化情況來研究資本市場對會計盈余的反應,發現在盈余的公告期內,股票交易量大幅度增加,股票價格變化幅度要比非公告期間的平均變化幅度大很多。因此,我們可以得知,資本市場反應可能以股票價格波動或者是股票交易量兩個方面反應,都能夠說明會計盈余向資本市場傳遞的新信息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具有決策有用性。但是之前的研究并沒有揭示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的反應程度,是怎樣反應的,表現在什么方面。
(二)非盈利公告的會計信息含量。當前大背景下,投資者的信息需求的增加,財務報告內容披露內容越來越豐富,學者對會計信息含量方面相關的研究也逐漸包括各種類型的會計信息,比如審計意見、股份回購公告、業績預告、社會責任報告的信息含量。業績預告披露預測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業績,具有及時性,可以改善會計信息質量,從而降低股票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的情形。Vermaelen(1981)以1962~1977年間宣告股份回購的公司為樣本進行檢驗,發現在股份回購宣告之后,企業股票獲得明顯正向的非正常報酬率。endprint
(三)會計信息含量影響因素。會計信息含量受公司自身特征、所處經營環境以及制度背景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根據對以往文獻的回顧,發現在公司自身特征方面的相關研究最多,包括企業規模、管理層的持股比例、股權結構等因素。
四、研究總結及展望
資本市場和會計學研究領域對會計信息含量的實證已經取得了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其研究內容更加豐富,研究方法更加多樣。但是,經濟環境變化越來越迅速,以前相應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事件研究法是目前研究信息含量的主要方法,但是一般用來探究會計信息引起的短期市場反應,對長期的市場反應的研究結果會受到經濟環境等其他因素的干擾;其次,信息技術全方面地影響著現代經濟,更廣泛、更深入地運用到會計領域方面;最后,以往研究的會計信息具有滯后性,缺乏及時性,如公司戰略、EVA指標等對投資者決策越來越重要,學術界缺乏相關管理會計與資本市場關系的相關研究。所以,研究者在進一步研究中,一方面應探尋更加創新、科學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要結合相關管理會計信息和相關信息技術進行研究,最大限度地發揮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1]Alan M.,S.Donald,P.David and G.Rob. Do FinancialMarkets Care about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Accounting[J].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6.
[2]Fan J.,T.J.Wong.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
[3]Foster G.Stock Market Reaction to Estimates of Earnings per Share by Company Official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3.
[4]Ikenberry D.,J.Lakonishok and T.Vermaelen.Market Underreaction to Open Market Share Repurchas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
[5]Pownall G.,C.Wasley and G.Waymire.The Stock Price Effects of Alternative Types of Management EarningsForecast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