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杰
摘要:當前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推行,有關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屢見不鮮,高職院校對自身的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向也越來越明確,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都逐漸上升。然而在高職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市場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會計專業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優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的定位、問題及措施進行具體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實踐教學體系;定位分析;優化措施
教學體系是由教學過程中的知識結構、教學框架、知識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多項內容綜合組成的統一整體,其包括教學順序、過程、方法、內容、結果、評價、總結等多項要素,是確保教學科目順利實施教學、提升科目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基礎。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體系的設置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學生的能力培養等均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將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的定位、問題及措施進行具體分析。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定位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教學目標定位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實施目標首先是為了培養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會計人才,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其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本身的目標設置必然是一致的。因此受到高職院校本身教學資源及學校定位的限制,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學目標應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學生能夠滿足中小型企業對會計或者出納職位的能力要求,能夠獨立自主的完成上述企業或者單位經濟業務處理,完成財務報表的編制工作;其次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手工帳及電算處理工作;最后學生應具備一定的財務審計能力,具備后續財務工作的發展基礎。
1.2 職業本身定位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選取范圍可以分為會計職位和非會計職位兩種類型。其中會計職位必然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首選,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主要培養目標。會計職位本身的工作內容繁多,包括出納、收銀、工資、成本、資金、費用、核算、制表以及財務管理、會計主管、數據錄入、電算管理等多個方面,其中財務經理、會計科研、會計教學等并不屬于會計職位范圍。因此總結來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主要職位范圍包括出納、會計、審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多項范圍,其中出納、會計是最符合高職院校會計教學培養目標的職位類型。但非會計職位中也有不少職位類型涉及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的相關內容,例如企業管理、企業統計等。
1.3 工作能力定位
個人在企業中的工作能力可以分為基本能力、拓展能力及關鍵能力三種類型,以基本能力為例?;灸芰κ且粋€人從事該職位的基本工作能力,一般包括2~4項能力類型,其類型多種多樣,不同崗位的人往往需求也不同。其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企業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會計流程運用能力、經濟業務處理能力、成本計算能力、電算系統操作能力等;拓展能力則是個人在企業工作中基本能力的延伸與升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在企業工作中所需要的拓展能力包括財務報表的審核能力、電算系統的管理能力、企業基礎理財能力等;關鍵能力則是個人在企業工作中除基本能力以外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是解決個人企業工作問題的關鍵。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關鍵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應變能力等。
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發展掌握的重要基礎,對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融合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整體教學內容偏向理論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相比,其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更加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及實踐操作的練習和培養,院校需要結合當前社會及市場的需求為其培養具備多種實踐應用能力的勞動型人才。尤其是在當前我國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要求學校必須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要求學校能夠以學生為主,重點關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引領。然而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有深刻認識,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仍然遵循著以教師為教學主題的教學模式,整體教學內容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學生會計專業實踐操作能力的關注點較少,有些學校甚至對學生會計專業實踐操作能力不聞不問,最終導致學生會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無法滿足學生專業素質、專業能力的全面發展要求。對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均存在著實踐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等現象,如此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學習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練習的現象,自然導致實踐教學體系無法有效發揮其教學效果,更不用說達到預期的實踐教學目標了??傮w來講,高職院校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認知較差或者存在誤差,對實踐教學體系在整體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定位不夠準確,對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設置不合理,由上至下的不重視最終導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無法發揮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2.2 實踐教學資源有所欠缺
充足而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是確保實踐教學體系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其可以分為精神資源、物質資源兩種類型。其中精神資源即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指導性精神、學習性思想,對實踐教學體系實施過程中的關注程度等等。然而由于部分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思想觀念較為傳統,沒有對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投入足夠的重視程度,那么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精神指導也就無從談起。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在缺乏高屋建瓴的規劃指導情況下,其所能發揮的教學效果自然受到不利影響。而物質資源則是保障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能夠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均擁有自身的手工模擬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實驗室,然而在具體的社會資源、渠道資源、就業資源、實習資源、實踐資源上,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仍然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缺失現象,例如無法與外界企業建立良好聯系來輸送會計人才進行實習、缺乏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聯系渠道等等,都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資源有所欠缺的明顯體現,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效果自然也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
結合上述問題,本文特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提出以下建議:
3.1 加強實踐課程教學效果的質量管理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必然是以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目標。因此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資源不夠豐富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應不斷提升個人教學能力,即使只能擁有較少的實踐課程課時比例,也應該加強對實踐課程教學效果的質量管理,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實踐課程授課服務。針對以往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管理措施缺乏的現象,會計專業教師應針對當前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多項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例如實踐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步驟缺乏監管、對學生任務的完成效果缺乏標準評價、對學生實踐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沒有進行總結記錄等,上述問題均是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的質量管理措施。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應不斷提升個人素質及教學責任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應用多種方法加強對會計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效果的質量管理,從而充分提高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效果。
3.2 構建專業的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平臺
校企業合作辦學模式是當前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發展方向,對豐富學校教學資源、提升學校教學針對性、滿足市場發展需要等均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加強與企業的強強聯合,主動聯系相關企業及專業的會計工作人員,輔助教師完成實驗室教學,不斷提升會計專業模擬實踐教學水平,依據企業工作流程完成原始憑證、會計報表等工作,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會計工作的實際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對會計工作的了解,同時也能在學生與企業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系,幫助學生完成就業。但需要注意的是,學校在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平臺的建立過程中,必須確保自身的獨立性和專業性,聯合企業設計適合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和社會實踐模式,結合會計專業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完成實踐體驗。
3.3 加強學生實踐練習成績的考核評價
以往高職院校針對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教學的成績并不重視,而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實踐練習成績的考核優化,將會計專業的實踐考核成績納入到學生季度、年度的考核成績內容中,與理論成績一起共同組成會計專業學生的考核結果。加強對會計專業學生實踐練習成績的考核評價,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實踐操作重要程度的認識,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實踐操作的主動性。同時也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細致的觀察學生在實際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優點與缺點,幫助教師更加充分的完成學生全面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是一門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科目類型,實踐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一項重要組成內容,其必然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越來越重要。高職院校也應分析自身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會計專業進行清晰、明確、正確的定位,采取針對性的教學體系優化措施,從而更加有效的完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為社會及市場輸送具備優秀實踐操作能力的會計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梅建安.高職會計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分析[J].科教導刊,2016(14):91-92.
[2]寇鵬.高職會計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策略探析[J].知識經濟,2016(2):174-175.
[3]張瑜.高職會計教學中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策略探析[J].財會學習,2016(24):226-226.
[4]易篤紅.高職會計專業實踐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策略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7(18):119-120.
[5]孫昊.硫酸再生裝置技術改造與SO_2轉化器模擬[D].大連理工大學,2015.
[6]田云.中國低碳農業發展:生產效率、空間差異與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