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晶
摘要: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下,積極培養復合型人才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其中高職院校校內實習實訓基地的運行關系到高職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關系到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本文以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對校內實訓基地的要求思考點,探討了高職院校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作為突出實踐性教學,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展現專業特色的培養基地的重要性提出了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運行與管理的幾種分類模式,從而有效推動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合理的管理。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需求;管理模式
一、高職院校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會議報告明確指出:需加快現代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競爭力。解讀最新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得知,高職院校教育已經發展成為了我國教育事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而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則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它的構建從根本上關系到高職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效果,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發展與進步。打造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新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進而優化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提升社會信心。
二、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對校內實訓基地的要求
當前社會不斷發展,面對社會對于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教育不僅僅只注重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在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也絲毫不能松懈。利用學校優秀的師資條件,再配以完備的實踐資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定能培養出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
(一)、素質培養的需求
目前,高職院校的課程大都采用理論+實踐的方式進行,一般的公共基礎課,例如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基本上面向的是全院學生,這一類課程所需要的實訓室為公共實訓室,如計算機機房、語音室等等,它們對實訓設備的專業性要求不高,但應用量較大,使用率較高,對于培養學生基礎素質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二)、專業技能的需求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項人才的重要場所,除了教授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外,要針對不同的專業領域設置特色化的教學內容,專業實訓室則極大的滿足了這一點。通常所說的專業實訓室,都是在校園內針對不同的專業課程安排,由專業人員按照不同的課程實訓需求,通過整合資源或者購置設備,建立實驗型實訓環境,比如計算機專業的J2EE與軟件工程實訓室、Linux實訓室;電子或通信專業的單片機及EDA技術實訓室;藝術類專業的雕塑室;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客房實訓室等等,滿足了簡單化操作的需求。
(三)、職業能力培養的需求
高職教育的目的歸根結底就是培養技能應用型人才,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快速有效的融入企業,真正成為一個職業人。生產性實訓基地旨在利用學校豐富的場地及設備資源,和企業雄厚的資本基礎、實踐人才相結合,由企業派出工作人員,他們既是企業的員工,也是實訓基地的老師,在校內建設一條真正的生產工作線,讓學生零距離的參與實際工作。
三、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運行與管理模式
依據上述論述的高職學生課程開設方式的不同和能力培養方式的多樣化,校內實訓基地運行與管理模式有以下幾類。
(一)、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是將實習實訓基地劃分為單一的部門,比如學校的實訓部門,這類實訓室雖規模大使用頻繁,但涉及專業較集中,在不同的專業中可交叉使用,一般是針對公共實訓室采用的。
集中管理模式的優勢包括:其一能夠實現全校實訓資源的集中管理;其二是能夠針對性的配備相關的管理人員,所落實的任務比較簡單,不會形成浪費現象;其三是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尤其是在開展培訓以及技能鑒定等方面效果更明顯;其四是實訓中心的責任明確,如果期間發生問題不會出現相互推諉現象的發生;其五是各項管理制度完善,實習實訓能夠處于標準化與科學化管理。缺點是該模式下實習實訓教學與各個部門之間缺乏聯系,可能會導致實習實訓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出現脫軌現象。
(二)、分散管理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是將不同的實訓基地劃歸不同的管理部門,針對不同專業建立的專業實訓室,各專業間不存在交叉使用,為避免管理中出現的混亂,通常采用分散管理模式,按照專業來劃分到各學院、各系部之中,再進行小范圍的集中管理。
分散管理模式的優點包括:其一是針對不同專業能夠真正實現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訓模式相互結合,有利于細化專業實訓內容;其二是從教師角度出發,有利于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實習教師進行指導;其三是有專業教師保駕護航,有利于實習實訓資源的及時更新,節省時間成本。缺點是在這種模式下,各系部主任不僅要管理好理論教學、科研內容,還需要管理實習實訓教學,可能會因工作無法平衡而出現管理漏洞,且分散管理的各個專業實訓室組織管理機構規模不大,缺乏專職管理人員,長此久往還可能導致實訓指導教師和管理者之間出現矛盾。
(三)、校企合作管理
眾所周知,當前時代不斷發展,社會需要高素養、高水平的人才,而校企合作已經成為了當前高職院校實訓的重要舉措,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內的一個標志性舉措就是學校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管理,明確雙方職責,制定共同目標。生產性實訓基地一方面承擔著教學實踐的任務,另一方面也有來自于企業的生產壓力。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的優點包括:一是將實踐教學與崗位需求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實投入工作中,提升其操作技能;二是對于企業來說生產性實訓基地既有生產場地和設備,又能創造出一定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利用優質價廉的勞動力資源節約了生產成本。缺點是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生產工藝、設備的不斷更新,學校要實時更進實訓設備和實踐內容,以配合企業的生產需要,而企業則要承擔產品完成率的風險。
四、結語
高職院校如何在校內建立有效的實習實訓基地,應該充分考慮現有的資源,綜合生源、師資、設備、可投入資金等條件,設定明確的目標,建立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實習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實訓基地在現代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都是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優化就業率的重要舉措。
總之,高職院校的校內實訓基地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創新,通過合理的機構設置,完善的管理體制,結合堅實的理論基礎,定能發揮它在教學、實踐、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強大作用,提升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及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成波.高職院校實習實訓基地有效運行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4,05:187-188.
[2]沈紅華.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7,04
[3]張澤奎.基于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10:83-85.
[4]肖興達,趙輝.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運行管理模式探索——以開封大學為例[J].開封大學學報,2013,0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