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貿易地位的不斷提升,以及人民幣幣值長期穩定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可預期,人民幣國際化邁向了關鍵時期和決勝階段。本文對人民幣國際化現狀及當前阻礙進行分析。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現狀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現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一國貨幣若想超出國內流通領域成為國際貨幣,需要滿足三個條件:自由兌換、普遍接受和相對穩定。人民幣國際化具有相當的可行性,基于對人民幣國際化所需的條件及當前阻礙,國內學者觀點各異,但基本趨于統一。顧麗妹,王凱慶(2009)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持續增長、巨大的市場潛力,區域經濟合作和世界政治舞臺地位的不斷上升為人民幣國際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人民幣國際化需經歷跨國化、區域化,是一個長期過程。張文佳(2013)指出,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呈現多元化趨勢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契機,我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人民幣無巨大的升貶值壓力,官方民間對人民幣流通的積極態度以及國外對人民幣的普遍接受給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充分條件。任志宏(2016)基于“一帶一路”戰略視角,分析了當前我國人民幣國際化面臨政治經濟法律上的制度沖突與國內金融機構的組織缺陷等問題,強調以人民幣戰略布局、金融資源布局、金融創新能力確保人民幣國際化的有序實現。王娟娟,杜佳麟(2016)借助亞投行平臺構建人民幣國際化模型,提出多幣種發債模型、軟通貨計價模型、跨境電子商務模型等是能夠有效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占優模型,并分析了在實際運行中的潛在風險。張鼎立(2016)基于人民幣納入SDR的背景下,提出其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促進作用與風險挑戰,認為在推進資本賬戶完全開放、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同時,應兼顧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二)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現狀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當前現狀主要可從人民幣結算的境外貿易、使用人民幣進行的金融交易、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以及人民幣匯率和資本賬戶的開放情況進行衡量。在人民幣境外貿易結算方面,雖然我國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但以人民幣進行結算的境外貿易規模仍穩步增大,從絕對數量上看,2015年達到7.23萬億元,較2014年增加6800億元,增長10.38%;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占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9.36%,,比2014年增加了4.6%。從相對數量上看,2015年末,人民幣結算的跨境貿易在全球占比提升至3.38%。從人民幣的結算收付比來看,從2014年的1.4下降至0.96,即跨境人民幣實收小于實付,表明人民幣幣值穩定和中國未來經濟趨好得到世界企業的認可。[數據來源:跟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商務部數據整理。]此外,人民幣金融交易異常活躍。受到我國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人民幣對外投資額在2015年末達到7350.8億人民幣,比2014年增長16.3%。其中以人民幣結算的對外投資額7362億元,增長幅度達到294.53%。[數據來源:跟據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商務部數據整理。]在國際債券和票據市場,由于我國逐步放開企業境外發債條件,至2015年末,人民幣國際債券和票據存量達到1247.92億元,占比上升至0.59%,充分說明了人民幣國際金融交易影響力不斷增強(見圖3-1)。
除此之外,非居民投資人民幣股票和債券的規模也呈現擴大趨勢。至2015年末,外資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達近18萬筆,數額達到近16萬億元(圖3-2)。
自2015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進行改革后,依靠做市商制度,我國基本實現了匯率市場化的改革。匯率市場的大幅波動使風險管理成為我國匯率管理工作的重點。央行開放境外金融機構依法參與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交易,將大幅提升人民幣匯率在國際上的代表性。
在人民幣作為全球外匯儲備貨幣方面,隨著央行不斷加強貨幣金融合作,至2015年末,我國已與33個國家地區簽署貨幣互換協議,互換余額3.31萬億元(圖3-3)。人民幣憑借強大的實力,已進入數十個國家的官方外匯儲備。
從人民幣匯率和資本開放度方面來看,結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2015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基本平穩,2015年末為100.94,比2014年升值0.94%。[數據來源: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雖然面對美元走強,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預期,但人民幣對其他貨幣仍表現堅挺,屬于強勢貨幣。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和資本項目開放逐步加深,互聯互通模式將進一步拓寬到更大范圍,包括進一步打通在岸與離岸債券市場、外匯衍生品和大宗商品市場,從而增加市場參與主體數量和多樣性,提升市場流動性,為更多國際客戶群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市場提供平臺。
參考文獻:
[1]沙文兵,孫君.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影響與路徑——近期國外文獻的一個綜述[J].經濟問題探索,2014,(2):179-183.DOI:10.3969/j.issn.1006-2912.2014.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