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曉巖
摘 要:我國生態環境建設會受到林業經濟的直接影響,其與環境質量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這要求相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必須加大林業經營管理力度,在擴大營林造林的基礎上對經濟效益進行保障。本文主要對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進行分析,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營林造林;國民經濟
我國國民經濟始終處于不斷進步與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逐漸提高對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同時對林業發展提出全新的要求與挑戰。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營林造林質量的保障必須對林業經營管理力度進行有意識的加強。我國生態型經濟社會的構建會受到林業經濟的直接影響,這可在一定程度上對林業經濟的重要性進行說明,因此必須在做好營造林工作的基礎上促使我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一、我國林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國土面積較為廣闊,涉及多個溫度帶,這也是造成我國氣候多樣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包括溫帶、熱帶以及亞熱帶等,因此我國具有豐富的生物種類以及森林資源,這給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較大的便利。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漸實現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進而我國森林保護被逐漸忽視,在過于注重經濟的影響下大量砍伐樹木,這對我國林業的正常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二、營林造林的重要性
1.水土保持的效果良好
在我國氣候不斷變化的背景之下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嚴重,多數植被覆蓋率較低的區域遇到雨水沖刷后會有大量的泥沙被沖入河中,我國大部分田地受到破壞。在河水流動的推動之下泥沙會隨之發生遷移,到達入海口后受到河床的限制堵住泥沙,在泥沙沉積的影響之下河床會不斷升高,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這對我國的生態平衡造成極大的破壞。為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上述現象的改善必須開展科學的營林造林工作。
2.滿足人們的需求
在營林造林工作中我國林業面積得以保障,同時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人們需求的滿足,將有用的物質提供給人類,并在原有的基礎上促使噪音污染有效減少。現階段馬尾松等已經逐漸實現在建筑行業以及家具行業的廣泛應用,其松脂在醫學中也得到廣泛好評,其主要種植位置為長江流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益。
3.防風固沙
隨著我國植被破壞的日漸嚴重,沙塵暴在我國肆虐,嚴重影響我國的空氣質量,破壞田園,如果以此速度發展下去的話,我國的城市勢必會被風沙覆蓋,成為廢墟,而營林造林能夠有效抵御風沙的侵襲,改善我國的空氣質量,打造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
4.產生經濟效益
營林造林不僅能夠增加我國的綠化面積,而且能夠產生很大的林業經濟效益。實際上,林業資源的存在本身就具備很高的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對于林木原材料的需求,滿足人類正常生產生活的需求,同時還產生系列化的附加價值。例如觀光、林產品以及旅游等,屬于不可估量的一種財富。
三、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
1.做好種苗的育種工作
營林造林是實現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而營林造林中種苗生產工作又占據極為重要的位置,且種苗的質量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情況,質量好的種苗才能保證樹木的生長速度。因此要重視種苗的生產,通過科學技術進行種苗的生產。嚴把種苗選擇的質量關,重視種苗的繁育速度。充分利用我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加快種苗的繁育過程中,以解決我國種苗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可根據林業生長的需求,建設種苗繁育基地,保證種苗的質量與基地的規范化發展,為我國林業的發展提供優良的種苗。提高林業種苗重要性的宣傳力度,鼓勵使用良種,可通過獎勵措施提高人們選擇良種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大力發展森林后備資源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重視天然林的保護工程,以保護我國現有的森林資源,從而實現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嚴格按照要求執行天然林的砍伐,以對我國木材的產量進行調整,同時,加大營林造林的力度,以全面保護我國天然林,可采取封山育林等方式,來實現保護天然林的目的。
3.改革林業體制,提高林業發展速度
對我國目前的林業產權制度進行改革與創新,為我國林業的發展添加新的動力。在林業體制改革過程中,可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管理制度,改變我國粗放經營的林業方式,可根據林業的作用分為兩大類:公益林與商品林,公益林主要是針對我國的社會服務與生態服務,是由我國政府負責,并依靠社會力量共同努建設,實施經營責任制,凡是屬于公益林范圍的森林資源,政府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給予經營者合理的補償,而經營者也放棄公益林的經濟效益收益權與經營自主權,若不按照規定要求執行的話,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商品林范疇中的森林資源主要是為市場提供所需的木材與林產品,通過現代化手段,提高森林的生長速度,政府需適當的放寬政策,滿足市場需求,采取自主經營模式,最終目標是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只有這樣才能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快速發展。
4.明確營林造林工作中重點
林業嚴重影響我國的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因此需要做好日常的營林造林工作,以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只有重視林業資源的保護,才能實現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林業質量管理的意識,改變我國陳舊落后的重造林輕管理理念,好的林業質量才能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提高林業質量管理的力度,做好日常監督工作,從而保證營林造林的質量,根據本區域中林業發展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并建立詳細的檔案。
5.增加營林造林的資金成本投入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營林造林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重視林業的發展,并增加了資金成本的投入,我國各地中出現了很多重點項目,例如長江防護林、西北防護林等,為我國林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與機遇。在充分利用國家撥款的同時,積極鼓勵全社會參與生產建設,并為其提供優惠的政策,擴大林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改善營林造林經營方式
集約型經營方式是保證我國營林造林質量的主要手段,因此要改善粗放經營方式,使用集約型經濟方式,徹底改變刀耕火種的耕作方法,使用機械整地、化學控草等方式,實施耕帶整地造林方式。可在營林造林的過程中,增加撫育間伐、修枝整形以及配方施肥等操作,做好森林資源的定向培育,提高營林造林的產量與質量。通過林下利用與復層林經營的方式提高林業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營林造林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改善營林造林的產量與質量,并對現有的林業資源進行完善與區分,以明確林業區域的目的,充分利用我國的科學技術,推動我國林業資源的發展,加大管理力度,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提高我國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從而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付春享,楊玉玲.談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34).
[2]趙光明,楊利.談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營林造林工作[J].農民致富之友,2016(16):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