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俊,田 偉,林 慧,許瓊英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上饒 333400)
高職高專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歷史使命。新常態[1]的出現對高職高專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常態下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困難重重,特別是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因為醫學專業性強,就業渠道相對單一;學生學歷層次偏低,側重于基層就業;家庭和學生本人對就業期望過高,加之薪酬偏低和離職率較高,導致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突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緩解大學生就業矛盾,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政府責無旁貸。國務院《“十三五”促進就業規劃》[2]中明確提出要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強化政府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中的責任和主導作用,積極完善就業宏觀調控政策,完善市場機制,拓寬就業渠道[3],為高校和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與就業指導[4],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引導畢業生合理流動,促進就業??傊?,政府應積極履行職責,促進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
在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體系中,政府要居于主導地位,不直接介入就業過程,而是確定方針、制定政策、發展經濟、擴大市場、規范市場、完善機制等。
我國新時期的衛生工作方針是: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領先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只有把“以農村為重點”落到實處,鄉鎮醫療衛生事業才能大發展,高職高專類醫學人才需求量才會增加,而高職高專類醫學人才也就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市場需求變化很快,這就需要積極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及時調整高校專業目錄,增加新專業,裁撤低就業率專業,使培養的學生符合社會需求[5]。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差,許多偏遠地區缺醫少藥,因此政府要立足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多培養基層切實需要的高職高專類醫學生,而不是一味追求高起點、高規格,導致事與愿違。
近幾年,國家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加大,但由于歷史原因和城鄉二元化結構的存在,政府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投入仍然嚴重不足,基層醫院效益不佳[6],衛生人員待遇過低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而醫學相對于其他專業學制長、學費高,家庭對醫學生就業期望更高[7]。鑒于此,政府要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加強鄉鎮和社區醫院基本建設,購置相應儀器設備,提高衛生人員待遇,以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和醫務人員生活水平。
新醫改實施以來,國家圍繞群眾看病就醫問題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強基層、建機制”[8]取得階段性成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有了保障,醫療需求快速釋放,過去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了緩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但是,依然有相當一部分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廣大農村和基層醫院缺少大量醫療衛生人才。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級政府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仍然相當滯后,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政策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要求有很大差距。所以政府要立足現狀,發現問題,完善政策,加強制度建設,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
市場自身的缺陷以及日益復雜的環境,使得政府不能再滿足于“守夜人”角色,應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市場機制建立和調節過程中,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一是完善就業信息的收集和發布機制。政府積極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并及時在網絡等媒體上發布,作為政府決策和大學生擇業的參考,平衡需求與供給,縮短就業時間,降低就業成本,提高服務效率。當前政府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建立區域性和全國性、專項和全面性相統一的人才需求信息網(庫)。二是完善就業相關規章制度。規范擇業就業、招聘方式、服務收費,加強對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等的監督,配套制定人事關系和戶籍管理政策,加大困難學生就業援助力度等。
就業率能夠非常直觀地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社會需求與就業競爭力,直接關系到教育方針的制定,影響國家的建設和發展[9]。高職高專類醫學生在就業定位、教育方向和學歷層次上與本科生、研究生等有所不同,所以在就業率評價上也應該有所區別,建立科學、合理、有價值的就業評價體系意義重大。
促進大學生就業,政府任重道遠。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特別是基層就業難問題,與政府相關政策有一定關系。一是政府沒有履行好“對人民健康負責”的職責,有些政策不“接地氣”,與現實情況不相適應。如“分級診療”推行以來效果不佳,其原因是衛生主管部門缺乏對衛生人才競爭力協同提升的重視,政策系統性不夠,偏向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競爭力的提升,而忽略基層衛生人才競爭力的提升[10]。二是政府在醫學人才需求預測和專業設置調控方面存在缺位現象,宏觀指導作用未能很好地發揮。如??茖哟沃荒茉O置影像技術專業而不能設置醫學影像專業,這就使得最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歡迎的??茖哟吾t學影像專業人才缺乏;又如專科層次不能設置醫學美容專業而只能設置美容技術專業,學生不能獲取相關資格證書,也不能在醫院從事相關工作。這些問題的根源是教育與社會需要脫節,人才培養結構和培養模式不合理,而且這種不合理不是學校層面可以解決的,其涉及高校專業目錄調整,需要政府同意和支持。三是政府對基層醫療衛生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基層醫療單位因工作條件差難以吸引大學生就業。四是人才流動機制不健全,“一次擇業定終生”現象比較常見,對醫學生基層就業選擇產生嚴重影響。五是高效、統一、專業化的勞動力市場不健全,就業服務平臺不完善,政府促進就業政策落實不到位。如“三支一扶”“農村醫學,訂單培養”等都是政府對大學生基層就業的支持,但是相關政策宣傳和落實不到位,對高職高專類人才的要求過于苛刻。六是就業評價指標不合理,國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主要是通過就業率來體現的,而就業率是根據《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統計的,不能全面反映畢業生就業質量。
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個人等的共同參與[11],其中政府應處于主導地位。政府對社會主要是通過相關政策、制度進行管理和引導,政府對高校主要是通過政策、領導進行引導和直接管理,政府對學生和家庭主要是通過政策影響及社會輿論進行引導。所以,要解決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政府要發揮好主導作用。
國家應加大對基層就業的扶持力度,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投入,加強鄉鎮和社區醫院基本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水平,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就當前基層衛生服務而言,政府可以“部分分配”形式履行職責,包括兩方面:一是政府通過全部或部分購買衛生保健、預防免疫、基本藥物、衛生宣教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對人民負起責任,即“部分服務分配”;二是對老、少、邊、窮等特別艱苦的地區,在基本醫療衛生不可及的情況下,政府應安排大學生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即“部分崗位分配”。
政府、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用人單位等共同設置和調整專業目錄,增設需求旺盛的專業,裁撤低就業率專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并適時更新,使高職高專類醫學生掌握最新專業知識和技能,適應社會需求。加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支持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改變傳統就業率統計方法,構建政府、用人單位、畢業生三方滿意的就業評價體系[12]。
對于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而言,基層、社區、鄉鎮是鍛煉能力的大課堂,是施展才華的大舞臺,是吸納就業的大空間。所以,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就業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廣泛宣傳、信息共享、鼓勵扶持、優惠政策、反饋機制等,讓畢業生了解并接受新農合、社區服務、全科醫生、家庭護理、衛生保健、臨終關懷等現代基層衛生服務形式和相關政策,及時引導畢業生到基層、社區、鄉鎮就業。同時加強就業監督管理,避免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不公平現象和損害畢業生利益現象的發生,保障就業中的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利益,進一步提升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意識。
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收入水平,以合理利益驅動機制吸引醫學人才向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流動;打破當前城鄉二元化結構,消除“一次擇業定終生”現象,為基層就業醫學生打通一條“能上能下”的“希望通道”;完善各級醫院之間的人才服務和交流機制,加強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解決其職業發展問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基層就業人員社會保障制度,以解除其后顧之憂,放心到基層就業。
總之,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制定配套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積極協調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個人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真正做好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1]李佐軍.引領經濟新常態走向好的新常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1):21-25.
[2]胡鞍鋼,楊竺松,鄢一龍.就業發展“十三五”基本思路與目標[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1):1-6.
[3]洪曉暢.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空間拓展研究[J].商情,2011(35):117.
[4]王剛.實現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的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08,4(2):296-297.
[5]陳思佳.論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政府職能[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
[6]李卉.論政府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中的職責[J].工會論壇,2009,15(3):105-106.
[7]李志,張慧.高校大學生擇業標準調查及就業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2):102-105.
[8]馮俊劍,陳凱,劉志勇,等.我國鄉鎮衛生院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6(2):108-110.
[9]陳吉勝,胡紅梅.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科學評價體系[J].繼續教育研究,2016(6):80-81.
[10]劉恒旸,鞠永和,王靜成.分級診療視域下城鄉衛生人才競爭力協同提升的現狀與思考[J].中國全科醫學,2016(10):3409-3412.
[11]葉穎俊.基于協同治理的江西高職高專類醫學院校畢業生基層就業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4.
[12]李茂,鹿鳴.基于三方滿意度就業評價體系構建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5(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