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珍,唐鳳平,楊 娟,呂 勁,王 平
(湖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株洲 412012)
說課是指教師在規定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的方式,系統分析教材和學生,并闡述教學設想與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種教研活動[1],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現以老年護理學“老年人常見精神心理問題的護理”說課設計為例,與同行分享。
老年護理學是研究老年期身心健康和疾病護理特點及預防的一門學科,對學生專業能力拓展、專業思想建立、專業素質培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次說課使用的教材為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唐鳳平主編的《老年護理》[2]。該教材以加強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多方面護理為目的,以提高老年生活護理和疾病護理能力為重點,注重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特別適合高職高專學生。此外,老年護理是近年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新增內容,教材緊扣考綱,可作為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第一手資料。
教材共8個章節,本次課為第六章“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與精神障礙的護理”第一至三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老年人心理健康評估等相關理論知識,為學習本章內容打下了基礎。此外,學生還有去養老機構和老年人溝通的經歷,且在見習過程中對老年人進行了心理健康評估問卷調查。調查發現,養老機構70%的老年人存有心理問題,其中27%的人有明顯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其健康。這讓學生產生“該如何幫助這些老年人解決心理問題”的疑問,本次課旨在幫助學生解開心中的疑問。同時,本次課內容不僅是對之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延伸,而且為后續老年抑郁癥、老年期癡呆的學習做鋪墊。此外,本章節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資格考試出題頻率較高的部分,因此占有重要地位。
老年護理學是一門跨學科、多領域的綜合性學科,主要培養學生的同理心、人際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老年照護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質[2]。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與護士崗位需要,制定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掌握心理健康的定義、維護與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護理措施;熟悉老年人心理特點與心理健康的標準;了解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和老年人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2)能力目標:能識別老年人常見心理問題,并實施初步護理;能運用健康教育技巧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保健的知識和技能指導。(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質,樹立“尊老、敬老、懂老、愛老”意識。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維護與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護理措施,教學難點是通過具體病例識別老年人的心理問題,并為其提供心理健康保健知識和技能指導。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已有知識以及課堂教學情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1)影音導入法:利用新聞報道、熱點追蹤等視頻資料導入新課,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2)問題引導法:結合新聞實例引導學生思考,導入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將這種教學方法貫穿教學全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3)講授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圍繞音樂和新聞報道引導學生思考老年人的心理活動特征、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心理需求、維護和促進其心理健康的措施這根教學主線進行理論講授,其間穿插講授護理程序,根據學生反饋情況靈活運用其他教學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4)啟發式與點撥教學法:根據護理心理學、精神科護理相關知識與生活經驗,以問題形式啟發學生思考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形成主動參與、獨立思考的習慣。(5)案例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相結合:結合課前播放的新聞案例以及見習過程中的具體案例,設置3個問題:老年人存有哪些心理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心理問題?如何幫助老年人解決這些心理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通過案例分析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思考,通過角色扮演營造職業環境,將“抽象理論的難學”轉化為“身臨其境的易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以多媒體教學輔助板書。多媒體教學能將音頻、視頻、圖片等融為一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要的板書可使學生了解教師的思維過程,同時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對培養學生創造力發揮重要作用,特別適合不善于思考和總結的學生。
本門課授課對象為我校大專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與中專生相比,大專生文化基礎較好,學習主動性、理解能力、依從性也較強,但是不善于思考和總結,應變能力較差。老年護理學在最后一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積累,對老年護理程序有一定了解,但由于接觸臨床較少,老年護理臨床思維尚未形成[3]。
結合學生特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教學理念,將過去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學生通過新聞實例思考老年人的心理活動特征,進而分析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最終達到突出重點、切入難點——維護和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目的。
以歌曲《常回家看看》導入新課,隨后進行互動:大家是否聽過這首歌?這首歌是唱給誰聽的?為什么要常回家看看?之后播放新聞短片《老年人因心理問題自盡》,引導學生思考老年人有哪些心理特征、導致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如何維護老年人心理健康等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回憶在養老院和老年人溝通的經歷以及問卷調查結果,進而導入新課和學習目標。
4.2.1 老年人心理活動特征 鼓勵學生結合實例和與老年人相處的見習經歷發言,教師把控討論方向,最后進行總結。
4.2.2 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 采用啟發式與點撥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老年人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
4.2.3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結合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采用類比、提問、舉例法進行講解。
4.2.4 維護和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 這部分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結合新聞報道精選學生見習中的具體案例,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采用案例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將學生分為4個小組,兩個小組一個題材,一組表演,另一組點評,每組表演時間4 min,之后討論2 min,點評5 min。先由點評組派代表點評,然后兩組互評,最后教師總結(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總結分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
以思維導圖形式總結本次課內容,使知識直觀化、系統化。對重點內容進行總結的同時可以隨堂提問。布置思考題:李某,76歲,高校退休教師,喪偶,育有一子二女,二女在外地工作,兒子在一個月前留美學習。近段時間李某心情抑郁、精神萎靡、情緒低落,不愿意出門,感覺空虛、寂寞,常嘆息過去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對子女的關心、照顧不夠等,并出現食欲減退、睡眠障礙等癥狀。提問:(1)李某出現了何種問題?(2)作為社區護士應該如何指導其妥善處理家庭關系?(3)如何指導其應對目前的生活?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2),帶著問題(3)預習下節課內容。教師設計典型病例考查學生對本次課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預習,建議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中國老年網、夕陽紅老年網、中國敬老院網等專業網站查找與老年人心理相關的素材,拓寬知識面。
成功之處:(1)利用影音導入法、調查表、案例與角色扮演法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參與學習。(2)教學中通過貼近生活、貼近臨床、貼近職業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3)將所學知識與護理心理學、精神科護理等學科相聯系,融會貫通。不足之處:角色扮演時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討論不積極,可能與其性格內向或缺乏自信有關,今后對這部分學生需加強關注、積極引導,給予更多鍛煉機會。
[1]王似雄,孫嘉偉.基于翻轉課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護理信息化教學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9):66-67.
[2]唐鳳平.老年護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楊曉玲,曾建霜,楊茜.護理本科老年護理學“跌倒”說課設計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