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曉平 (廣東省經濟貿易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 廣州 510507)
在健康中國建設的背景下,我國全民健身戰略穩步推進,加之我國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已成為我國邁進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中職院校的主要人才培養目標變成了學生既要擁有強壯的身體,也要有專業的技術。本文對我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進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并提出了未來發展方向,為我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提供參考。
受到傳統教學思維模式的影響,我國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項目依然是以足籃排三大球為主,為了使學生通過體質測試考試,偶爾加入了一些田徑的運動項目,體育教學內容過于單一,項目設置完全是根據體育教師的能力和喜好而定,未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生的專業特點和現代體育教學改革出發,這就使整個體育教學內容變得枯燥無味,既不能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又不能為學生未來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整個體育教學活動內容單一激發不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熱情,學生未從中感受到快樂,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更是無從談起。
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系不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同時也是雙向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教師的教影響學生的學,學生的學也影響教師的教。但是,在我國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學生的關系明顯錯位。首先,過于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絕對領導和支配的地位,無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認為既然教師是教育者,就應該完全支配教學活動而不必考慮學生的學,把學生當作消極扳應的被動客體。這種“教師中心論”完全是錯誤的,忽視了學生的可教性和主動性。其次,弱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學習完全看做是被動的,在教師完全的引導下進行的機械地學習,學生只能在教師的教導下進行思考和學習,這完全否定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關系著教學工作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以及教學效果優劣。體育教師是教學方法的使用者,因此體育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科學合理地運用,直接影響著整個體育教學活動。由于中職院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較差,仍然采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體育教師高高在上,在體育課堂上發號施命,學生被動地按照體育教師的要求進行訓練和練習,創造性思維地發揮完全被限制住,體育教師處在絕對領導的地位,學生消極地接受知識,漸漸地失去了學習的熱情。體育教師運用一種教學方法完全不能符合現代的體育教學體系,形成了滿堂灌輸、學生呆讀死記的注入式教學方法,偏重于學生機械練習和記憶,嚴重影響整個體育教學的質量。
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和安排者是教師,其對整個體育教學活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我國中職院校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差的原因是由中職院校的自身特點決定的。中職院校是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現代社會的專業型人才,中職院校將學校里的大部分資源向專業性所傾斜,給予體育教學的資源有限,體育教學經費不足,體育教師的待遇較差,甚至無法和一些中學相比,因此,無法吸引優秀的體育教師,如此循環,造成了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綜合素質較差。另外,許多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不思進取,教學態度懈怠,走過場,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課和下課,不鉆研體育教學理論和業務,自身教學態度問題嚴重。
隨著我國健康中國的建設,全身健身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國民的健康水平狀況成為了現階段我國工作的重點。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學生的健康水平直接決定了國家的發展和興旺。近年來,我國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目的就是為了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中職院校自身的特點,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興趣和熱情,將終身體育意識深入心中,為學生以后的工作打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國中職院校應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學生通過體育運動掌握基本的運動能力,增強體質,在訓練和比賽中,培養學生樹立堅強的意志品質,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如,在體育教學內容中,應增加趣味性和娛樂性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們感受體育運動的快樂,激起學生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久而久之,形成一種自發的習慣。拓寬戶外運動,增加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對社會的進一步了解,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拓寬視野。另外,體育課應增加一些針對職業特點的一些運動,比如太極拳和健身操等運動,學生在就業崗位長時間工作之后,利用休息之余,做一套健康操能夠緩解身上的疲勞,防止疾病的出現,使學生的身體更加健康。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系,明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兩者的關系和作用不能混亂,否則會影響體育教學效果和質量。我國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應擺脫教師一言堂的傳統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重要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在體育過程中應處于引導的位置,指導學生學習,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學習的主體,也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對象,對象無疑是受教育者。學生作為教育對象本身具有可教性。中職院校的學生一般都處于青春成長階段,心理和生理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教師能夠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指引,學生自身的可教性和發展潛力才能得到正確的發揮。教師的教主要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教要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就必須真正使學生的學主動起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導向和主導的作用,根據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原理高計、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通過向學生提出反映社會要求的種種教學目標,使之接受這些要求而把學生的學習有效地納入一定的方向和軌道之中,從而推動教學活動的發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辦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在現代社會教育體系之中,我國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若想取得突破和創新,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更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互聯網和新媒體手段,增加教學方法,旨在提高體育教學質量。首先,教學方法要具有現代化的特征。社會在發展,科技在不斷進步,現代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學物質設備的現代化,將視聽集為一體,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感受到不一樣的上課體驗,親身體驗到體育課堂的魅力,更加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欲望。其次,教學方法要具有個性化特征。提倡個性化教學方法就是為了打破統一呆板僵化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個性得到釋放,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尊重。由于每個學生個性客觀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個性化教學方法能夠改變這樣的情況,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師最根本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按照社會的要求,以及反映社會需要的教育目標來設計、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發展各種能力,因此,教師的綜合素質影響著教學活動。換句話說,綜合能力較強的體育教師對整個體育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國中職院校體育教師應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學校應定期為體育教師開展培訓班,傳播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普及國家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政策。首先,中職院校體育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專業能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體育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主要就是體育基本技術和技能,以及相關的理論和文化知識,那么,體育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要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層次性,這樣才可以使體育教學效果最大化。現代體育教學不僅學習體育學科內的知識,為了加快素質教育的發展,體育學科還應與其他學科知識相聯系,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具備一定的學科知識,使其他學科與體育學科相聯系,這樣既能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又能適應現代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要求;其次,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一個無所不知的學者。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教師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它,那么這就要求了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這種教學能力可以理解為觀察了解學生的能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深入細致地觀察和了解學生,最大限度地使教學能夠適應每個學生發展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