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玲(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 北京 101400)
素質拓展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它是指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和相應的設施設備,讓體驗者通過身體練習進行體驗活動,在身體練習過程中不斷引導參與者積極主動的思考,從實踐中感悟活動所蘊含的深層意義,通過活動后的總結、反思提升被訓練者綜合素質的一種動態教學過程,又稱外展性教學活動。
有專家認為:外展性訓練對于個體及團體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模式,通過對某一群體進行有效實踐培訓,利用培訓師精心設計的拓展項目活動以達到磨練意志品質,陶冶精神情操,完善人格魅力,鍛造團隊力量的培訓目標。也有專家認為:通過拓展訓練能夠重塑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參與者社會責任感,培養參與者人際交往能力,增加團隊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等潛在優勢。這樣的素質拓展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迎合我國學校體育的根本目標——增進學生健康,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運動技能,形成運動的興趣和鍛煉的習慣,提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隨著全球化的影響,素質拓展的目標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不斷成熟。素質拓展的目標體系也由最初的環境生存性訓練逐步拓展到心理健康訓練、人格精神訓練、教育培訓訓練和管理模式訓練等,它作為一種可趨向性目標逐步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設計,它的可行性和影響力也值得當下學者深究。
素質拓展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的首要任務是解決體育課的實操性,是根植于體驗式學習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深層次教學模式的嘗試,是素質拓展與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目標體系構建的 “三位一體”的可行性嘗試。
“體驗式”教學理論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提出的新式教育理論,整個教學模式貫穿于學生團隊協作、溝通交流基礎之上,整個學習模式是一個不斷循環、逐步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有序教學過程,他要求:體育課上要從學生的具體體驗和實踐經歷出發,通過教師設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新的環境當中憑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意識、情感和態度,不斷適應新的環境,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合作完成和克服拓展素質項目的有目的性的學習過程,最后通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以此來用新的理論體系指導新的教學活動。體驗式學習理論作為一種新式互動式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實現對體育課程理念和知識的內化,強調知行合一。
素質拓展作為一項體驗式學習課程,其構建的體系與傳統體育課程相比,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創新。素質拓展教學活動更加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意識,教師通過學生的強烈訴求去創設多樣的學習情節,體驗者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體驗、感受、分享、總結,以最好的姿態去完成情景教學,從而將活動所得應用于之后的學習工作中。在體驗式教學理論中,更充分地發揮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教師扮演者學習的引導者和輔助者。以下是可應用在體育教學中的及格具有代表性的團隊拓展項目:
(1)破冰項目:破冰項目能快速消除隊員間的隔閡,激發隊員間的團隊意識,為之后的教學活動做好前期準備。在高職院校的體育第一課中,如果用破冰項目代替傳統的準備活動,既能消除學生間的陌生感,又能提高學生對本課的學習熱情。因此,可根據班級情況在準備部分安排2-3個破冰小游戲進行預熱。
(2)能量傳遞:該項目是團隊合作項目,以多組競賽形式進行,用時最短的隊伍團隊協作體現最好。各小組成員每人拿一個U型管并縱向排列成一隊,然后小組成員將一高爾夫球從起點位置開始,通過U型管的接力方式傳遞到終點的小圓桶里。在競賽的過程中能充分體現團隊的領導力、溝通協調能力、計劃的嚴謹性、時間與效率的控制、資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具備在規定時間內調動各種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該項目能夠代替傳統體育教學設計當中游戲的部分,能夠使學生明白競爭的殘酷,要有信心和勇氣面對社會壓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有軌電車:該項目是團隊合作項目,要求隊員兩腳踩著木板,手提兩根與木板連接的繩子,統一口令,步調一致,在規定距離內用時最少的隊伍獲勝。該項目可以培養隊員間團結一致、共同解決困難的能力,可以訓練團隊在短時間里建立統一指令、達成一致的應變能力,可以體驗領導的作用對集體的影響以及指揮與服從意識的培養,可以學習在條件限制與手忙腳亂的情況下進行良好溝通的方法,符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大綱對于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的要求。
(4)超音速:該項目是團隊合作項目,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隊成員按順序找出本隊的號碼牌,在各隊競爭的情況下,用時最短的團隊取勝。此項目包含團隊工作中所代表的諸多意義,如聆聽、組織、領導、配合、溝通等,隊員通過此項目可充分感受一個團隊在完成某項大型工作時團隊協作所能產生的力量與效果。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主要任務,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主動思考學習的能力,通過將以上具有代表性的素質拓展項目融入到體育課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全面實施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科學合理設置體育教學課程體系,在更大范圍內將職業道德、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面技能型人才的全過程,正是素質教育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深層次體現。
“從做中學”教學理論強調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地位,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著重考慮學生個人身心素質全面發展,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在教與學過程當中,人們所保持的所習得的知識由每個人的意識形態所決定,教學過程其實就是做的過程,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獲得要求從活動中去學習,從經驗中去學習。
素質拓展能夠很好的詮釋杜威理論,即當下十分流行的“五步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和個人學習能力創設教學情景,并通過積極引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碰撞,以及如何利用自身儲備的知識為團隊貢獻力量的能力,通過實踐操作,將素質拓展深入到職業素質體育教育之中,為高職人才的培養提供新的方向。個人挑戰項目的目標一般包括自我激勵、適應能力、信任他人和積極思考能力,也包括解決問題和做出決策等能力。當接受個人任務時,團隊與個人互相影響,互相信任。以下是可應用在體育教學中的充分調動個人能力的拓展項目:
(1)信任背摔:該項目為半高空體驗項目,源于心理拓展訓練,它對學生的心理鍛煉有很強烈的作用,尤其對責任感及增強同學間的信任等集體精神的培養非常有效,且此練習具有極限挑戰性和趣味性,深受學生的歡迎。該項目能夠培養學生的勇氣、溝通、協作、信任、奉獻的能力,切身體驗“充分信任、相互依賴”。現實生活中氛圍在完成各種工作或做成功某件事時至關重要,每個人都須通過團隊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2)空中斷橋:該項目為個人高空挑戰項目,是在距離地面8m的高空搭起一座獨木橋,橋的中間是斷開的,間距1.2-1.4m,隊員要爬上8m的高空,從斷橋一側邁到另一側,再從另一側邁回來,最后原路返回,要求隊員完成兩次跨越。通過活動發掘學生自身潛能,增強學生面對挑戰時應具備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3)空中單杠:該項目為個人高空挑戰項目,該項目運用在體育教學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感受體能的極限、運動鍛煉的實際意義,它以體能訓練為載體,在身體的最大負荷范圍內體驗生理極限和心理極限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堅持就是勝利的決心和毅力,從而達到心理和勝利同時提升的目的。
素質拓展項目融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設計,能夠更好實現“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目標,作為“從做中學”教學理論的新型培訓方式,它更強調培養每位學生的素質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保證每位學生成為主角,快速適應,激發每位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奉獻精神,對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進行著重培養,為技能型專業人才的發展提供新的路徑。
兩者的目標和教學手段具有很強的相似性,都是為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是通過反復重復的身體練習和團隊協作達到教學目標的需要。但是素質拓展能夠更好的體現出“體驗式教學”理論體系的先進性,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引導,達到教學目標。因此,素質拓展作為一種新成果引入體育課程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素質拓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實踐,是符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要求的,這一創新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開闊學生體育活動眼界,增強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雙向需要。同時,素質拓展擺脫了“放羊式”教學和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通過實踐活動帶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思維創造性,使其個性智慧和團隊意識都可以更好的提升。
素質拓展實施中所需場地比較簡單,易于在學校開展。很多器材不需要購買,也可以動手自制,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創造性,又加大了教學目標選擇性,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更具有針對性、功能性、可操作性和興趣性,使素質拓展與體育教學更好的銜接在一起。
素質拓展融入到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設計是可行且高效的,它不僅能擴展體育課程的內容體系,同時還可以滿足體育教學對于學生身心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要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團隊協作和個人心理方面的教學缺失。這樣學習內容,能夠更好的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