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蘭君(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京 211100)
我國的體育事業與教育事業隨著社會經濟進步有了蓬勃的發展,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了諸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但深入分析,我國的體育教育事業仍存在著弊端,例如當前的體育模式過于陳舊,沒有創新、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過于陳舊,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拓展訓練相比較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有著較大的差異,它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體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體育知識等方面的提高,以實踐性的團隊協作的項目培訓為主,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作用,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計劃的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總而言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拓展訓練已經是一種較成熟的系統化的訓練模式,將拓展訓練帶入到傳統體育教學模式中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體育技能的前提下,磨練了身心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眾所周知,拓展訓練是基于戶外的體育運動,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學校在進行拓展訓練和傳統體育教學的融合時需要做好安全性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還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培訓教育,做好雙重保護。首先,相關工作人員要定期進行設備的維護與檢修,保證設備的安全性。當進行戶外活動時需要提前進行踩點,避免意外情況發生。安排活動前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了解天氣情況,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
拓展訓練的優勢不言而喻,但目前絕大多數的高校并沒有完善的師資隊伍,大部分教師沒有拓展訓練的概念和經歷,因此要想推進高校體育教學與拓展訓練的結合首先要注重師資團隊的構建,校方領導應組織相關教師參加拓展訓練的培訓活動,使教師能夠深入的了解拓展訓練的方式、方法,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去社會上的拓展訓練俱樂部學習、培訓,為構建一支優秀的體育教學師資團隊做努力。
教師在日常體育教學中融合拓展訓練時,首先要注意訓練的循序漸進性,教師可以由簡單的活動入手,讓學生對拓展訓練有一個初步的認知,開展一些較簡單易行,危險性較低,在校內就可以進行的拓展訓練,當學生的基礎厚實后,就可以開展野外定向培訓、校外訓練課程和野外生存項目等,由淺入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還能降低戶外的危險性。
其次,教師還要注意場地性問題,根據學校的基本素質情況開展對應的拓展訓練活動,根據已有條件去進行項目和活動情景,有效利用校內外資源,使拓展訓練能夠能快的融入到高校課程中。
高校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拓展訓練項目為的是提高體育課程質量,促進體育事業與教育事業的雙重發展,所以需要學校與教師共同努力,完善一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在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國家頒布的新課程改革要求,因地制宜,并參考社會上的教育系統與其它高校的課程體系,并了解學生的興趣、要求,去制定符合自身院校實力、學生需求的課程體系,更好的做到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
拓展訓練需要的人力、物力較多,如何高性價比的開展拓展訓練教育,結合本校的優勢資源至關重要。拓展訓練的開展不是照搬教科書上的項目,它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的培養,所以學校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校內、校外的優質資源去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學校附近的山、湖泊、公園之類的環境;學校內部的沙地、游泳館、籃球場、足球場等;這些都可以成為進行拓展訓練的場地。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購置一些拓展訓練的儀器,引進相關的訓練項目,并進行場地的修建,使學生在降低危險性的同時得到鍛煉。
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巧妙的設置一些情形、情景,使體育教育與拓寬訓練能夠有機結合起來。用拓寬訓練的方式、方法、內容來改善傳統體育教育教學中單一、枯燥的組織方式,能夠使體育課堂愈加生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協作情景,因為拓寬訓練的項目大多以集體方式為主,人際關系集體多向性體現較高,這種集體項目的人際交往和互動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教師可以改換練習方式,如行列隊形練習中的隊形改換、徒手操的動作、游戲的規矩等,可以適當的添加情形暗示:如實施穿越沼地、合作攀巖、孤島求生等內容的練習時,教師可以暗示練習對象是在實際生活中的場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抗壓水平。
在新時期的歷史環境下,國家教育部門強調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學生的學習的主體”的教學原則,在秉承了上述原則后,才可以有效地開展體育素質教育。傳統體育教育與拓展訓練相結合的情形下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有如下幾條:(1)教育性,體育教學的核心就是“教育性”“教育為先”,通過項目的進行,可以使學生得到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發展;(2)安全性,注重學生的安全是開展體育項目的首要原則,只有保證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才可以開展后續項目教學;(3)可行性,兩者的有機融合需要注意的是項目要“實事求是”,項目的制定是能夠切合實際的,而不僅僅是“面子項目”,要充分考慮到學校的物質與資金情況,開展契合實際的拓展訓練項目;(4)健身性,提高國民整體健康素質是我國目前倡導的體育方針,所以在進行拓展訓練與傳統教學的結合過程中需要注意“健身性”的原則,增添一些可以強健學生體魄的項目,目前我國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偏低,利用拓展訓練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體魄,強健中華兒女。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就是認為,體育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并沒有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自身需求,沒有注重學生意志力、身心素質方面的培養,這樣的體育教育教學是空洞的,沒有靈魂的。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國家對于體育教育教學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相關體育工作者與教育者要注重全分面、多元化、高素質的體育教育方面分析,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滿足學生體育技能、身心素質方面能力的需求,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知識技能、價值觀、身心素質等方面的教育培養,迎合時代的要求。利用拓展訓練的體育教學新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進行相關知識的傳授,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磨煉自身的意志,激發自身的潛能,利于學生集體主義理念的培養,使學生在面對困境時能夠有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使學生真正意義得到“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是一個口號。
分析目前高校的體育教學情況可知,一部分的高校仍存在口頭教學體育技能,室內開展體育課。開展體育活動的高校也存在著浮于表面形式,簡單進行活動后就自由休息,這樣的做法既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也不利于學校體育教育制度改革。新時期下,國家頒布的新課程要求改革明確要求要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方面發展,不再只培養“書呆子”,要培養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過關的高素質人才。拓展訓練進入校園,與傳統體育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提高學生基本素質,因為拓展訓練是一項自主性與團隊性兼并的一種體育模式,可以帶領學生親身經歷、嘗試各種活動、技能,在進行項目的同時獲得知識、磨煉意志、增強團隊協作能力,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避免了“空談主義,不會實踐”的情況出現,符合新時代下教育改革的觀點。
在傳統的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狀態是一種被動的、牽引的。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的,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學生要占據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起到學生學習的引導作用,而拓展訓練中,項目高度強度學生的體驗與感受,注重學生的要求,在實際訓練中,學生占據較強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自身意志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及時為學生答疑,在團體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協作完成目標,在進行一些危險系數較高的活動中,教師要做到一對一負責學生安全,保證拓展訓練項目的安全、順利進行。
分析我國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不難發現,室內、校內教學占據主體,而拓展訓練就是將教學場地轉移到戶外,利用天然的環境對學生進行訓練,可以有效地磨練學生的意志,學生還可以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培養團隊意識。將傳統體育教育與拓展訓練相結合是順應新形勢下對體育教學的新要求,不僅增強了學生身體與心理素質,還提高了學生面對困境的韌性,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順應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傳統體育教育方式和拓展訓練相結合的同時要轉變教學地位,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中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可以發揮傳統體育教學方式與拓展訓練相結合的優勢,促進教育事業與體育事業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