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軍(四川成都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按照目前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大學生的要求,每年男生必須測試的項目包括1000m、50m、立定跳遠、引體向上、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共計項目7項。每年女生必須測試的項目包括800m、50m、立定跳遠、一分鐘仰臥起坐、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共計項目7項。在非公辦藝術類高校的學生當中除身高一項有所增長以外,體重方面表現出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男生集中體現為體重偏重,女生集中體現為體重偏輕。由于學生平時鍛煉健身意識薄弱,飲食生活習慣不良導致體型偏重偏輕等方面的影響,學生的耐力素質行成逐年下降趨勢,力量素質嚴重下滑。
(1)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時代,就是互聯網在辦公、生活和各個領域都普及的時代 。自從互聯網普及以來,互聯網的足跡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娛樂等各方各面。作為活躍在互聯網前沿的大學生群體來講,這樣的群體更是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加之,在這樣一個年齡段集中在20歲左右的群體,思想相對不夠成熟,自制力差的情況下,多數學生熬更守夜、通宵達旦的將大量時間花費在互聯網上,嚴重影響其睡眠,危害健康,成為名副其實的“夜貓子”。隨著科技進步,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又成為了“低頭一族”。更有甚者,互聯網還影響其一日三餐飲食,連出門吃飯都懶得走,因為可以在手機上實現“外賣送貨上門”,或者干脆不吃。這嚴重影響到了一個人的生活飲食起居習慣,從而大大的危害到學生的體質健康。因此,對學生上網、生活、飲食起居進行有效的干預與促進,對改善學生體質健康顯得十分有必要。
(2)應試教育的弊端。
我國應試教育始終把智育放在學生成長第一重要的位置上,許多學校、學生、家長以重點學校、升學率、上大學為指揮棒,惟考定終身 。上了大學以后,又以找工作為人生標桿。在我國,體育課程的考試是不納入高考考試范圍內的,因此多數學生和家長并不重視體質健康狀況,而把本該進行身體鍛煉的時間放在了高考考試課程的學習上。目前,大部分中學學生一周的體育課程學時為2學時,在這種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本就不足的情況下,還有學校老師占用體育課堂時間補習其他課程的情況出現。而當學生考入大學,由于自制力差且又缺乏身體鍛煉的意識,從而導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逐年下降。
(3)社會大眾健身意識與實際行動。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長足進步,人們在身體鍛煉與體質健康意識方面也有了提高,這是可喜之處。然而空有意識,卻不能付之于行動又有多大作用呢?人們總是會因為主觀、客觀等各種各樣的原因輕易打消自己鍛煉健身的想法,整個社會大眾健身的實際情況其實是需要有所提升的。在社會大眾健身意識與實際參與的提升下,學校學生的健身意識以及體質健康狀況勢必也會得到影響隨之提高。
(1)學校對體育教學的不重視。
在非公辦藝術類高校中,由于沒有體育專業的學生,體育課程作為學校的公共基礎課程得不到學校的足夠重視,甚至部分學校將體育課程當成可有可無的存在。在這種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體質健康不重視的情況下,導致了學校對學生體育課的檢測不夠完善,課堂質量得不到提高。并且由于系別與系別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身體素質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導致教師無法公平公正的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無法真實的反應其身體素質水平,學生成績不符合現實狀況。
(2)學校缺乏體育場地器材及課外體育活動。
由于是藝術類院校,學校的藝術類活動眾多,而對應的課外體育活動很少。加之專業課程任務繁重,學生除了每周兩個課時的體育課堂時間以外,課外體育鍛煉時間缺乏,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十分有限。再有,由于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不重視,導致學校在體育場地、器材、器械方面投入不足,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的外在動力不足,這也是導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3)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監測不重視。
按照國家要求,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作為高校每年的一項常規工作,分管領導首先要高度重視體測工作,做好宣傳和組織工作,嚴格按照文件精神執行,合理安排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加大經費投入,及時引進先進的體測設備,為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提高物質基礎 。然而部分學校執行力度不夠或者未按照要求執行,導致教師、學生重視程度不足,普遍認為體質健康測試可有可無,對自己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教師在測試時不認真負責,隨意填寫篡改測試成績,學生在測試時消極對待,敷衍了事。使得測試成績無法客觀公正的反應學生真實的體質健康水平,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成為了走形式,做樣子。
(4)體育課改存在誤區。
目前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學實行“三自主”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順應了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不僅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而且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個人的學習興趣 。“三自主”教學模式確實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又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部分藝術類高校中,教師在運用該理念進行教學時卻將重點放在了學生的興趣上,而忽視了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整個體育課堂呈現出過分強調學生興趣,教學內容也呈現出趣味性運動比重越來越大的現狀。一些對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很有必要的田徑運動項目,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難度、危險性且枯燥無趣的原因被老師、學生以及體育課堂所拋棄。
家庭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從小就會對孩子的生活習慣產生重大影響。然而,通過調查發現多數家長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意識薄弱,他們更關心的是孩子們的升學、工作等。因此,學生除了平時的學業,一到放假,大部分的時間又花在了家長找的各種補習班、家教、興趣班上。學生不僅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身體鍛煉,而且學習上的壓力越來越大,身體健康狀態當然也就越來越差。與此同時,家長們對自身的體質健康意識同樣薄弱,很少有家長會長期進行身體鍛煉,學生也因此深受家庭環境影響,缺少運動鍛煉的合適氛圍。試問,學生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體質健康意識薄弱的家庭環境中,受各位家庭成員影響,又怎么會對運動健身產生興趣,又怎么會形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
(1)學生先天遺傳和膳食不合理。
決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首要因素應當是學生自身的先天遺傳。以遺傳因素與體質健康有著密切關系。受遺傳影響的人體指標很多,比如我們體質健康中的肺活量、立定跳遠、臺階指數等 。先天遺傳作為身體發展的基礎,顯示出其重要性,然而我們并不能決定自己的出生,大量的事實也證明,后天的努力是可彌補先天的不足的。
國民經濟條件越來越好,生活水平增高,學生的審美觀念也產生了變化,學生體重情況也出現了兩極分化嚴重現象。一方面,部分學生飲食無節制,暴飲暴食,缺乏運動鍛煉,導致營養過剩產生肥胖。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追求“骨感美”的審美觀念,堅持錯誤的節食減肥觀點,挑食、偏食,導致營養不良。
(2)學生身體素質基礎薄弱。
由于學生從小生活在一個缺乏體質健康意識的家庭環境中,缺少對體育運動愛好的培養,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進入校園,到了初高中階段,由于學校、家長都把重點放在升學上,體育課不受重視,體育課堂教學變成放羊式,甚至被其他科目的老師占用的事情屢見不鮮。由于身體素質基礎薄弱且對體育運動沒有興趣,越來越多的學生由于辛苦、累等原因遠離、放棄甚至厭惡體育運動鍛煉。因此,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陷入死循環,學生身體素質越差越是怕苦怕累不參加體育鍛煉,越是不參加體育鍛煉,身體素質也就越來越差。
(3)學生不良的生活方式與薄弱的體質健康意識。
經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有熬夜習慣。部分學生由于迷戀網絡,經常熬夜打游戲、看網劇等等。部分學生由于白天貪玩或學業壓力大,經常需要晚上熬夜完成專業課作業。這些不良的作息時間嚴重影響其睡眠時間及質量,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由于晚睡早起,學生睡眠時間不足,早起懶床的習慣逐漸養成。由于起床晚沒有時間吃早飯的學生人群也日益壯大,學生“一日三餐”的飲食規律變成了“一日兩餐”的飲食習慣。但對于多數學生來說,他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什么問題,也從沒想過要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并有計劃的去鍛煉身體。加之,步入大學校園,校園生活相對更加自由,有著嗜酒、吸煙等不良嗜好的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這也是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各級領導部門應當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重視與投入。嚴格要求各中小學、高校積極組織學習、宣傳“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從思想意識上根本改變教師、學生對體質健康的認知。從而促使各個學校的體育課程改革,從小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為體質健康的提高打好基礎,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好基礎。其次,學校應當加強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方面的財力、人力投入。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及時更新教師知識結構,促進課程改革。加強學校體育場地、器械建設,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外部動力。大力開展各項課外體育活動,促使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促進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與建立。
最后,切實落實學生體質測試相關文件的要求。學生體質測試成績應當與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評獎評優、學歷學位的取得直接掛鉤,促使學校、學生“健康第一”的意思形成。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意識,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