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海波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金融危機不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與各個國家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多家上市公司出現了財務舞弊以及會計信息作假等惡劣事件,這都是由于上市公司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與管理措施。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管理效益,聯系到企業投資者利益,從而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本論文基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分析,找出我國上市公司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及不足,進而提出相應對策。第一部分介紹了論文研究的背景及意義;第二部分則是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相關理論概述;第三部分則詳細闡述了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第四部分根據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最后一部分則提出了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策略,希望能夠為我國上市公司發展做出有效貢獻。
關鍵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發生的大規模會計信息失真事件越來越多,國內的很多大型上市公司例如伊利、國美也都在財務管理方面出現了漏洞,投資者很難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中獲取到有效的信息,資本市場逐漸讓社會大眾難以信任。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內外都陸續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法律的角度強制性的解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但是對于我國實際情況來說,所做的還遠遠不夠,到目前為止也僅僅實現了初步的制度化。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披露環境也不健康、相關理論知識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加大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內容的研究力度。
針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研究可以豐富相關理論系統,對我國現階段采取的信息披露管理機制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合理化建議,加強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系統的完善性。同樣,在實踐方面能夠幫助投資者做出合理決策、幫助公司改善自身管理弱項,并且優化多方面監管。
二、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概述
1.內部控制的概念
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在我國一直處于變化和完善中,最初在《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中定義為:企業或單位制定可以對企業各個業務活動進行控制的相關措施,來約束企業或單位運營環節中的各個程序,從而防止出現欺詐、作假等違法行為。在《獨立審計準則》中對其概念進行了豐富:內部控制程序需要由企業、管理方、相關工作人員共同設計并執行,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財務狀況的真實報告,來反映企業經營真實情況,保證其符合法律法規。《基本規范》對其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加入了內部控制措施的執行人為公司董事、監事、經理以及全體員工。
2.信息披露的概念
上市企業通過報告的形式將自身經營財務信息、現狀公布給投資者以及其他大眾。信息披露是現代化企業接受外部監督與管理重要機制,可以經過有效的協商及簽約,平衡資本市場上的金融資源配置,從而使得投資者能夠全方位的審視企業,便于決策。
3.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
在上市公司中,內部控制相當于企業的權利,而信息披露則作為企業面對投資者及大眾的一種義務,能夠體現出上市公司管理當局職責。上市公司管理層會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全方位管理企業財務各個環節,再利用報告的形式將信息公布出去,讓投資者了解到企業實際的運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也就是說,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業管理者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針對企業實際情況設計出運行程序,在經過自我評價之后提供給外部監督者查看,所以說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業進行自檢以及讓外界了解自身的重要途徑。
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
為了調查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中國證券報曾對2016年滬市上市公司年報中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樣本進行了抽樣調查。
1.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總體狀況
根據中國證券報的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滬市上市公司中,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比例達到了100%,不過在這其中,有46%的公司是在公司治理中有所提及,有51%的公司是在披露自我評價報告中有所提及。所以可見我國上市公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著不足,在接受調查的100家上市公司中,雖然全部進行了披露,但是其實際披露的方式與內容都是不完善的,很多公司并沒有披露評價報告,僅僅在公司治理中提到,或者披露了自我評價報告,全方位的披露自我評價報告與審核報告的只有30%。這說明大部分上市企業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還只存在于表面。
2.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內容
根據中國證券報的相關數據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滬市上市公司中,有96%的上市公司都對董事會評價進行了披露,同時有95%的上市公司披露了自身監管部門,公司內部控制目標、內部控制披露依據進行對外披露的也占據了80%以上的數量,但是注冊會計師審核意見進行披露的極少,只有29家公司,此外,對于公司存在的風險情況,也僅有36家公司進行了披露,所有的公司都沒有意識到自身內部控制上存在缺陷,這是一種逃避或者不愿面對的體現。因此,通過這些數據能夠發現企業主動對自身真實信息進行披露缺乏積極主動性。
3.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法律承擔主體
中國證券報的調查數據顯示,有51%的公司所披露的法律承擔主體為董事會,3%的公司披露的責任主體為經理層。但是有高達46%的公司在責任主體上披露模糊。《注冊會計師基本規范》中要求上市公司不同部門在內部控制中分別負責不同的呵責,董事會則掌管全局,組織各個部門領導人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正常運行,經理層則主要負責實際工作。根據表格現實,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還沒有明確自身法律責任主體,從而在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時候難以得到良好的執行。
4.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評價依據
中國證券報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披露了自我評價報告的51家上市公司中獲取到評價標準,雖然這52家上市公司都是來自于滬市,但是這些公司所選取的評價標準仍有很大不同,這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在評價標準的選擇上沒有做到有效的統一。
四、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企業缺乏披露主動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意識較差,通常會為了自身企業的經濟利益而不愿意對外透露財務情況。另一方面,法律的限制又使得其不得不對外披露,形成了一種被動披露的狀況,缺乏主動披露的動力。根據上文中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調查表格來看,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著信息披露畏難的情況,以自身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對于法律所強制要求的披露行為持被動態度。
2.披露形式大于內容
隨著我國關于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法律法規的頒布,相應的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改進,近年來也逐漸建立起了內部控制制度。不過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雖然上市公司應召法律法規履行了信息披露的承諾,但是大部分公司都沒有按照實際要求進行相關內容的披露,更多的是對內部控制信息進行簡短的概括性介紹,尤其一些比較深入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意見或者公司是否存在風險等關鍵問題,大部分公司都沒有正常對外披露。實際上,這種信息披露對于外界監督以及投資者利益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與人們心理預期的披露狀況相差甚遠。
在三江購物(601116)股份有限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報告中有這樣一段原文“公司按照《基本規范》規定的標準建立了有效的內部控制,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容是有效的,并且一致。”在這份評價報告中,沒有任何實際內容,沒有任何能夠為投資人提供投資依據的內容,大部分信息都是常規模式化,完全沒有發揮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
3.責任主體模糊,責任難以落實
在我國大多評價標準中都明確規定了董事會負責健全內部控制,經理層負責企業日常運營,董事會也應該承擔自身作為法律責任主體的職責。不過在上文的調查中能夠看出,董事會為責任主體的只占據其中一部分,還有不少公司將經理層作為責任主體,更多的公司并不明確自身責任主體是什么。這樣一來,一旦企業的財務出現問題,很難講責任落實到具體的部門或者管理者身上,信息披露也就成為了空談,無法保障公司內部控制建立健全,也無法良好的保障投資者經濟利益。
例如在北訊集團(002359)的評價標準中,就沒有明確自身法律責任主體,而是采用了“不明確”這樣的字眼進行責任主體描述,作為一家國內較大的上市公司,都沒有嚴格按照規定將責任主體進行披露,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司在這方面都有所欠缺。
4.評價依據缺少統一性與規范性
現如今,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評價依據存在《滬市指引》、《配套指引》等多套,不過這些已存的評價依據實際并沒有針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統一制定,包括披露時段、方式以及程序都存在較大偏差。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的上市公司會根據公司發展狀況選擇適合自身的評價依據,用一些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依據來掩蓋公司有可能出現的財務漏洞,沒有讓投資者發現公司真實的財務及會計信息。德藝文創(300640)所采取的是《滬市指引》依據,可以發現在其報告中,缺少足夠的披露內容,披露報告十分不全面。同樣作為工藝商品滬深板塊的邦寶益智(603398)采用了包括《滬市指引》、《評價標準》等多部評價依據,能夠明顯的發現其披露內容規范了許多。這都說明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在評價依據方面進行有效的統一。
《評價標準》是目前相對比較全面的準則,包含了內部控制評價的步驟、內容、方式等多個方面,不過現如今很少有上市公司選擇這一套評價標準,究其原因就是太全面了,容易給企業經濟利益造成損失。在我國這種不健全的評價依據體系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是難以得到提高的。
五、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策略
1.優化企業內部結構,提高嚴謹性
企業內部結構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上市公司能夠擁有良好的內部環境,其內部控制系統就可以實現有效的運行,公司整體的經營與管理都會比較優越,由此可以實現公司效益與信息披露的共同發展及完善。
建議我國上市公司提高董事會獨立性,并且加強董事的盡職盡責,利用不兼容制度明確董事以及經理崗位職責,防止企業高層人員之間出現職責重疊的情況;建立問責制董事責任機制,合理的提升董事部門工作效率;針對公司董事會建立監督部門,由非執行董事組成,對公司日常會計、財務狀況以及審計業務進行監督,并且積極的向董事部門提出建議,維護企業合作律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發揮其職能作用,將整體的嚴謹性貫穿到公司內部控制各個方面。
2.完善相關制度,提高監管力度
首先,要完善相關制度,明確信息披露各個環節中的實際責任,同時做好每一個環節的授權審批,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自身財務狀況進行披露,防止出現較大的偏差,遵守既定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及內容,及時的建立與外部溝通的良好渠道。
其次,要優化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披露的內容、時間進度、日常工作等等,將各個環節所需要的工作流程編制成草案,經由董事會審批之后,納入到公司正常行政流程之中。
最后,要加強內部監督與審查,認真記錄在信息披露過程中的會計信息,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督,防止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或者財務上的漏洞獲取經濟利益。建立審計監督部門,完善評價體系,促進公司長遠發展。
3.明確責任主體,優化內部控制
對于我國上市公司來說,公司內部控制的責任主體應該為董事會,在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薩班斯法案》中的“弱股東、強管理層”辦法,結合我國信息披露實際情況,明確董事會、經理層、會計層不同人員的責任,并且實行分層簽字確認的措施,從而引起多方主體對于信息披露的重視。在明確主體的同時,還要進一步細化主體所需要承擔的職責,應該體現在自我評價報告中,全方位透明的進行信息披露操作,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進而使內部控制相關制度的操作執行更加明確。
4.提高注冊會計師道德修養與職業素養
注冊會計師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審核的重要環節,其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可以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對于那些僅僅存在于形式上的評價報告來說,必須要經過具備責任心的注冊會計師把關,進而幫助企業真正做出有質量的信息披露報告。因此,需要重點提升注冊會計師道德修養與專業水準,從而履行其應有的職責。
在審計業務中,注冊會計師應該緊跟當前財經發展步伐,加強信息披露業務專業能力,對于內部控制審計保持高度獨立性。事務所作為一種中介機構,更需要注冊會計師自覺的遵守職業規范,可以抵擋住來自于被審計公司的各類誘惑,樹立絕對的權威感與信任感。而在經過負責任的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信息披露報告,會十分有效的取得投資者信任,無形中增大了外界對于信息披露的需求,總體上提高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
六、結論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司還沒有充分重視到內部控制建設,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著不足。包括披露的主動性不足、責任主體不明確、不重視披露內容以及缺乏評價標準。其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存在不合理情況、企業收到成本效益原則影響;外界對于內部控制信息需求度較低;法律及評價標準不健全并缺少監督。
根據上述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要優化企業內部結構,提高嚴謹性;完善相關制度,提高監管力度;明確責任主體,優化內部控制;提高注冊會計師道德修養與職業素養。只有將這些策略有效的融入到一起,才能夠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體系,促進我國上市公司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萬倩.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場反應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D].北京:中央財經大學,2016.
[2]曹雪.論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機制[J].雞西大學學報,2016(02):67-70.
[3]冷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7(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