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政務發布每天需要推送豐富的高質量圖文內容,要保證信息質量。這對信息的采集、核實和整理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對現有素材找準角度進行選題策劃才能在新媒體時代脫穎而出,覆蓋更多的讀者群體。
關鍵詞 政務發布;杭州發布;選題策劃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028-02
1 選題策劃的重要性
互聯網打開了一道道閘門,讓信息從四面八方洶涌而來。這樣的環境下,用戶會有選擇地根據自己的興趣關注特定類型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來對信息進行初步篩選。同理,政務發布被關注也是因為用戶有這一方面的信息需求。因此,政務發布應該找準定位,選擇符合自身定位及用戶需求的素材并進行策劃。如何避免同質化?同質化本屬于經濟學范疇,指產品在功能、造型、款式方面趨同,消費者很難區分質量差別。法蘭克福學派將這一概念引入媒介文化批判領域。信息爆炸與內容同質化的說法看似矛盾,背后自有邏輯。“追熱點”是新媒體的一大特點,另外,媒介、傳播技術的發展,新信息公開程度、各媒體之間交流加深都會造成內容的同質化。同質化已成為新媒體時代的一個不可否認的痛癥。想要脫穎而出,必須對現有素材找準角度進行選題策劃,或者比別人更全面,或者更具專業視角,或者能夠覆蓋更多的讀者群體。
2 如何獲取素材
政務發布每天需要推送豐富的高質量圖文內容,不僅要追求發布速度,更要保證信息質量。這對信息的采集、核實和整理有很高的要求,拓寬信息渠道顯得極其重要。以“杭州發布”為例,主要有成員單位、上級單位、國內主流媒體及外媒這幾個信息來源,其中成員單位是最重要的信息來源。
1)成員單位。“杭州發布”的成員單位即全市各區、縣(市)和市級各單位,他們的報送信息以及他們的官網、官博是信息的最核心來源。因為這類信息已經過相關政府部門的編輯和核實,質量和可信度高,在所有信息來源中所占比例最大。以“杭州發布”為龍頭,全市各區、縣(市)和市級各單位共建立并形成覆蓋全市的“1+100+1 000”政務微博、微信矩陣集群。矩陣內的單位都可以向“杭州發布”報送消息。
案例:
(1)《文一路地下通道明天10點試通車!5分鐘保俶北路到紫金港,改善城西15萬人交通》來源:杭州市建委。(2)《重要通知!明天起,這43項戶籍業務在杭州任何一個派出所都能辦!》來源:杭州市公安局。
2)上級單位。上級單位即指國家級及省級政府部門。國家或是浙江省發布政策時都有可能對杭州產生影響,因此上級單位也是政務發布的重要信息來源。這就要求編輯們關注大量的網站及相關政府部門的政務新媒體,并落地到杭州進行深入解讀。
3)國內主流媒體。政務發布應當要求所有發布的內容必須基于一手信息,只從可靠的信息源直接采集信息,不直接引用媒體或者第三方信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將媒體的信息作為線索。在實踐過程中,“杭州發布”會將媒體的信息作為信源,并將信息向負責的部門核實,確認無誤并得到許可后才會發布。雖然這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工作量,卻是保證準確性和權威性的必要前提。
4)境外媒體。境外媒體對于杭州的評價與贊美也會在“杭州發布”上呈現。因為外媒對這座城市的報道能夠給讀者提供一個看待這座城市的新視角,來自他人的稱贊也更能激發市民對于城市的自豪與光榮。
3 如何將素材策劃成選題
如果把素材篩選比作是挑選食材,那么選題策劃就是燒菜環節。光有新鮮的食材卻沒有過硬的烹調技巧,食客們也會“取關”。食材豐富時如何將讓口味富有層次感?食材有限時如何烹調出精致的菜肴?如何讓外地食物符合本地食客喜好?大廚們面臨的考驗也是每一個政務發布的編輯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1)聚焦熱點。“兩小時全爆發”“十億量級傳播”,現代社會已變為一個透明度很高的社會。網絡論的分散性、沖突性和難控制性,使得輿情會借助各種媒介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聚集并散播。所以,需要有個聲音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通過傳播最快、傳遞最廣的手段及平臺,給出準確可信的答復原事實真相。面對社會熱點“杭州發布”各級平臺第一時間進行權威發布、動態實時發布,已經成為引導輿論、回應熱點的重要陣地。
只要是老百姓關心關注的,“杭州發布”努力在第一時間予以回應解答。尤其在突發事件中,公眾對信息的心理預期與實際所得之間的差距易引發社會風險,而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有時會存在困難,搜集信息和排查原因都需要時間。面對這種情況,“杭州發布”就通過各級平臺進行動態實時發布,在突發事件中時時把握公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及時發布原創內容與相關解釋性信息,盡可能縮小公眾信息所需與所得之間的差距。聚焦熱點不僅是要關注熱點事件,更要從素材中提煉出用戶最關注的熱點信息,把“長”內容做“短”。因此在選題策劃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從用戶角度出發,找出他們最關心的內容,劃出重點,進行相應的解讀。
2)落地生根。落地生根就是將來自上級單位、中央媒體或是其他省市的政策、信息進行本地化處理。網民關注政務發布平臺,往往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信息需要、服務需要乃至社交和情感需要。用戶在關注“杭州發布”時的心理期望,就是通過這一平臺了解與杭州相關的政務、服務信息。
案例:
高鐵出行一直是大家關心的信息。2018年8月,新華社報道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計9月通車的信息,并介紹了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的一些信息。坐高鐵到香港本就是具有話題度的內容,不過對于杭州的讀者來說顯然更關心從杭州出發能去嗎,時間多久,多少錢等具體信息。因此,“杭州發布”的《下個月,杭州去香港可以坐高鐵啦!最快7小時!》稿件,不僅介紹廣深港高鐵以及如何辦理出入境等基本信息,還增加了杭州人可以怎么乘坐高鐵到杭州以及預計票價等內容。如此一來,乘坐高鐵到香港這一信息就與杭州產生了密切的相關性,與“杭州發布”的用戶更具有契合性。
“落地生根”這個方法為政務發布的選題拓寬了思路,這同時也對編輯在日常生活中閱讀量與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小題大做。小題大做在選題策劃中可不是貶義詞,是把簡短、信息量較少的內容進行引申、擴充。
案例:
2018年10月21日,杭州市體育局在陳經綸體校舉辦杭州市首屆市民體質大賽。原本這就是一則賽事信息,由于參賽人數不多,與大家的相關性比較小。但是體質健康與每個人息息相關,我的體質究竟達到了什么水平?這是絕大部分人都關心的問題。因此經過和體育局的商討,“杭州發布”在發布賽事信息的同時,分享了體質大賽中身高、體重的打分標準,邀請大家都來算一算自己能有多少分。一則內容簡單的信息就這樣豐富起來,并且大大提高了話題性和討論度,網友留言熱情很高,100分的表示開心,偏瘦或是偏胖的則立志要提高自己。
小題大做要求編輯對政務信息有較為專業的理解,還要多和用戶互動交流,從用戶的后臺留言反饋中找到更多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4)無中生有。無中生有,可以是根據各單位的職能,策劃一些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有些選題也許時效性較低,但是具有廣泛的話題性和討論度,傳播效果也很好。
案例:
我生活的這座城市里,哪些姓氏的人最多呢?我的姓氏排第幾?這樣好奇與疑問許多人可能都有過,但是并沒有人真正去尋找這個答案。“杭州發布”的《杭州十大姓氏首次公布,你的排第幾?》正是來自這樣小小的疑問。很多人對公安職責的基本認識就是刑偵,反而忽視了戶口登記等與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職能。既然公安局有杭州常住人口的姓名登記,姓氏排名的問題就能找到答案。對姓氏的考證和統計,總是會引人注目。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血脈里的情結,自然,也是杭州人的情結。所以,當杭州十大姓氏首次公布的時候,微信朋友圈、微博和本地論壇,再到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頓時有了最新的話題。第二天,十大姓氏公布的內容占據了杭城各大紙媒的重要版面,《錢江晚報》還將這一內容放在了頭版頭條。
參考文獻
[1]CNNIC 第3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2]董曉宇.新媒體的同質化問題不能一概而論[J].新聞論壇,2015(6):14-16.
[3]惠鳳萍.用戶思維在媒體公眾號運營中的呈現——以“俠客島”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7(13):47.
[4]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陳陽希,杭州市網絡輿情監測應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