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穎,王寧
摘 要 中國在取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注重文化的發展和走出國門,實現文化強國。中國是影視業大國,電視劇作為文化的載體,具有對外傳播文化和國家形象的責任,是講好中國故事,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基石。中國作為電視劇生產大國,但還不是電視劇生產強國,有許多地方有待完善,向先進的影視業強國學習所長,彌補存在的缺陷。
關鍵詞 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文化;制作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3-0077-04
1 電視劇對外傳播的現狀
1.1 中國電視劇發展現狀
我國的電視劇產業同其他廣播電視傳媒行業一樣起步比較晚,1958年6月15日我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誕生。我國電視劇產業經歷了60年的風風雨雨,如今,我國已成為影視業大國,每年的產量和播放量也是驚人。
由于電視劇的主要功能是娛樂功能,是大家日常生活、茶余飯后的娛樂消遣;受眾面也特別的廣,排除職業劃分,按照年齡劃分主要群體有中老年人和年輕觀眾。這也是近幾年國產電視劇發展比較尷尬的原因,中老年觀眾由于經歷的時代和教育程度的限制,他們對于電視劇的審美也比較傳統、簡單,喜歡通俗易懂的劇情和表達方式,例如:古裝歷史劇、家庭倫理劇、神話劇、抗日神劇等;年輕人受時代和外來文化的影響,對電視劇的審美也比較多元,對一些簡單落后的國產劇,比較有抵觸心理,從而容易被發展在影視產業前沿的美劇、英劇、日劇、韓劇所吸引。
我國電視劇產業也在尋找突破口,國產劇的制作和播放也不再拘泥于傳統方式,制作團隊為了迎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推陳出新題材更加多元化,翻拍一些熱門IP,例如《步步驚心》《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播放媒介不再受限于傳統媒介,網絡成為電視劇的主場,由此衍生出了網劇,例如《太子妃升職記》《軍師聯盟》《河神》《白夜追兇》《延禧攻略》等。
1.2 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現狀
隨著中國影視業的發展,1981年中國最先對外傳播的電視劇《蝦球傳》,是由廣東電視臺拍攝的八集連續劇出口到東南亞。此后,涌現出一大批的優秀電視劇走出國門,對外傳播著中國文化和國家形象。
中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經歷過2004到2006年的低谷期,到2007年才有所好轉,靠政府的支持和國家傳播渠道的建設,中國電視劇在亞洲國家傳播形勢大好,《臥薪嘗膽》《士兵突擊》《三國》《中國往事》等都斬獲了國際電視節獎項,為今后中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鞏固了基礎,也是國際友人對我國電視劇的認可。因為更多國家的觀眾對中國電視劇的接受,歐洲主流電視臺向中國制作公司出巨資訂購了電視劇《獵人筆記之謎》,這也是首部歐洲主流電視臺主動訂購的電視劇,收獲資金利益的同時更是對外展現了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現狀,此后迎來了更多的合拍機會和出口機會,通過電視劇這個載體,向海外傳播我國的文化和國家形象。
國家開始重視電視劇的對外傳播,創辦了“中國優秀電視劇走進東非”項目,制作了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是首部被翻譯成非洲本土語言并配音在多個非洲國家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隨后中央電視臺又制作了《木府風云》在多個電視臺播放,成為了對外傳播的典型作品。近年,影響最大的當屬《甄嬛傳》,在我國國內播出時就受到觀眾們的好評和喜愛,隨后更是在亞洲其他國家熱播,甚至再次創作遠銷美國。
早期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得以讓中國電視劇在“全球化”語境中開闊了一片天地。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不再受限于傳統媒介,人們開始通過網絡獲取信息,這也為中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打開了新天地。國產電視劇也不再依賴于政府出口和OGC(國家機構、影視公司等組織內部翻譯人員進行專業譯制),可以通過網絡視頻網站傳播,由此衍生出了UGC(字幕組方式自發制作各種語言版本的字幕),目前大熱的國產電視劇也主要依靠UGC在各大國際視頻網站傳播。目前中國電視劇主要通過:VIKI、YouTube、Dramafever、My Drama List、Netflix等國際視頻網站傳播,VIKI視頻網站主要播放的是正版授權的亞洲電視劇,大部分的電視劇字幕是由粉絲自發組織翻譯,先翻譯成英文字幕,再由英文翻譯成其他語言;YouTube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也是中國電視劇最齊全的國際視頻網站,主要以影視機構入駐為主,如大劇獨播、優優獨播、中劇獨播、百納熱播劇場、Croton MEGA HIT、China Zone等,一些影視公司也會單獨為某部劇單獨開設播放頻道,如慈文傳媒的《楚喬傳》。
亞洲其他國家因為和中國文化同根同源,電視劇對外傳播時也相當順利和受歡迎,尤其是影視作品低產量的東南亞國家,最近熱播的《延禧攻略》在越南某視頻網站播放,因為太火爆出現盜版比國內同步播放提前了9集。喜愛的題材也以古裝劇為主,在VIKI和YouTube視頻網站上,古裝劇的評分相對也比較高。
中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是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基石。
2 電視劇對外傳播的文化功能
2.1 講好“中國故事”
中國電視劇走出去是一種國際傳播方式,電視劇近幾年在對外傳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電視劇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可以更全面的傳播中國現狀。
相比于其他傳播方式,視覺傳播更加直觀、真實、開放。電視劇的視聽元素就猶如文字,可以向海外觀眾講述“中國故事”。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如《大明王朝》《戰長沙》《康熙王朝》等,都可以讓海外觀眾通過電視劇來了解中國歷史;中國名著翻拍的電視劇,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讓海外觀眾通過電視劇來了解中國文學;現代色彩的古裝劇淡化了枯燥的說教,更多了一層文藝娛樂性質,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扶搖》都可以通過電視劇的劇情和場景設定來展現中華文化的厚重。
電視劇的生活化劇情可以反映出中國的方方面面,經濟的發展、民主的完善、老百姓的吃穿住行。
2.2 建設“文化強國”
所謂文化強國是指這個國家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即表現為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也表現為發達的文化產業,還表現為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如何建設“文化強國”,需要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加快文化體制改革。中國電視劇作為文化的載體,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責無旁貸。中國電視劇中的民族文化在海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電視劇傳達的是中國文化元素,這種文化元素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獨有的民族精神、價值觀等。古裝劇題材可以更好的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做成背景來展現核心故事,比如《瑯琊榜》中表現的傳統主流思想“忠義”;《延禧攻略》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刺繡、絨花、“打樹花”技藝、一耳三鉗等。現代劇《歡樂頌》,講述了同住在歡樂頌小區22樓,來自不同家庭、性格迥異的五個女孩,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故事,該劇展現了現實生活中不同階級的生活狀態,和中國當今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電視劇的對外傳播在建設“文化強國”、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同時,也促進了旅游、商品、經濟等方面的發展。
電視劇作為我國文化產品輸出的主力軍,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關鍵一步。
3 電視劇對外傳播存在的問題
3.1 電視劇的制作水平不高
近年來我國電視劇每年的產量特別高,但精良的作品屈指可數,在本土的“消化”過程中制作質量屢被詬病。
由于電視劇產量大,同類型題材的電視劇,在內容上難免會發生劇情套路同質化,如女主形象“傻白甜”,男主形象“霸道總裁”等;還有就是由于市場的需求,同類型的題材占據屏幕,古裝劇大熱,就不停的拍攝古裝劇,如《思美人》《大秦帝國之崛起》《少年四大名捕》《美人制造》等;經典作品翻拍,電視劇制作方在注重商業利益的同時也應該關注一下觀眾的審美,沒有超越經典的能力,就不要輕易嘗試,今年上映的新版《流星花園》;翻拍的熱門IP小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只是套用IP名,卻不真心實意的完成作品,讓讀者和觀眾失望。
制作水平不高,還體現在特效和場景設計上,不注重細節,被網友嬉笑為“五毛錢特效”,而國外一些電視劇的制作水準是按照電影的規格創作,如《權力的游戲》;由于商業的特殊性,提高收視率,故意拉長電視劇集數,使得故事劇情拖沓、節奏慢,導致很多觀眾“棄劇”;制作成本不能完全用在電視劇制作本身,而用在了演員的天價片酬上,導致制作經費嚴重縮水;演員角色選擇上,多選擇一些流量型明星,沒有真實演技支撐劇情和加色創作,也是當前電視劇制作粗糙的一大敗筆。
不扎實的電視劇制作水平,同樣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影響海外觀眾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和對外傳播的影響力。
3.2 電視劇對外傳播的市場受限
國家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文化產業政策,但實際效果還未達到預期效果。除了電視劇制作水平的問題外,電視劇的對外傳播還受到了市場限制。
我國的電視劇還停留在生產大國,還不能算的上生產強國,每年拍攝1萬多集的電視劇,但由于質量良莠不齊,精品少,可以出口的電視劇自然也少;一些歐美國家,本來就是影視業強國,電視劇產業和制作水平已經相當成熟,對我國電視劇的需求小,影響了我國電視劇進入歐美市場;我國的電視劇產業鏈是制播分離的,而歐美和韓國這些國家是播放的同時根據觀眾的反饋創作劇本拍攝,而我國是先出整體劇本審核過關,一次性拍完,缺少了和觀眾互動的過程,不能根據市場需求控制制作;國家對電視劇的出口政策還不完善,以市場化的出口扶持力度不夠,在電視劇的制作過程中缺乏對譯制的資金和人才支持,多數靠中劇愛好者自發組織字幕組翻譯,缺乏整體的海外發行策略;每個國家的文化政策多多少少都會保護一下本國的文化產業,對國內的電視劇市場放松管制,對國外的文化產業進行壓制,比如當年的《還珠格格》在韓國熱播,韓國實行了“華語電視劇封殺令”。
我國應該加強完善電視劇市場,形成成熟的生產鏈,才能為我國電視劇在海外傳播擴展渠道。
4 電視劇對外傳播的發展策略
4.1 提高國產電視劇的制作水平
在全球影視劇行業中,美國、英國、韓國、日本都屬于電視劇制作前沿的國家,制作水平比較高,和這些強國相比,我國電視劇對外傳播的競爭力和傳播力還比較薄弱。
良心劇是如今觀眾愿意追捧的作品,而很多影視公司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和收視率,制作粗糙,不注重細節,很難被國外觀眾所接受。美劇、英劇、韓劇可以給中國電視劇制作提供一些啟發,英劇《唐頓莊園》中古典精美的服裝、精致的道具、唯美的鄉間小路、古老的城堡、優雅的禮儀、人物表演、甚至不同人物階級的口音,配樂也是極具那個時代的民族古典音樂,內容上也極具深意、多元化;美劇《權利的游戲》中電影級別的場景特效,人物關系復雜而又連貫,題材新穎,不放過每個細節,音樂極其考究不同家族有不同家族代表性的背景音樂;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通過運用高超視聽元素創造浪漫、唯美的聲音和畫面。劇本是電視劇創作的“一劇之本”,應該做到劇情跌宕起伏,節奏緊張,戲劇沖突強烈,不能因為商業利益和收視率而故意拉長劇情使其變得拖沓。電視劇的創作是源頭,想更快的獲得利益,使得制作周期短,劇本缺乏深度,電視劇是視聽語言藝術,往往缺失了藝術的欣賞價值,在創作中更應該嚴謹、考究和精細。由于我國的電視劇是制播分離,不能像歐美和韓國一樣進行試播和季播,邊寫邊拍,及時根據觀眾的反饋優化創作。我國的制作模式還不夠先進,缺少特色,在國際電視劇市場中的競爭力相對就比較弱了。
我國的電視劇要想得到國外觀眾的認可,就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從國外的優秀電視劇中借鑒其所長。自身質量得到保障了,才能發揮好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的作用。
4.2 電視劇內容國際化
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文化差異,只有在其中找到平衡點,才能讓中國電視劇更容易被國外觀眾所接受。
亞洲國家和我國同屬一個文化體系,所以電視劇的對外傳播不存在文化壁壘,但是面對亞洲以外的觀眾,文化背景不同,人們對同一劇情的理解和認識都會存在很大差異。中國電視劇在內容上多以愛情線作為主線劇情,甚至表達一些人性陰暗面,不能準確的抓住外國觀眾的興趣點,例如《甄嬛傳》在國內口碑極好,劇中的服裝、道具、禮儀,無不彰顯中國傳統文化,但是由于劇情展現了斗爭、權謀的人性陰暗面,在美國上映時被剪輯成了6集,也主要以愛情線為主,口碑和收視率都不太理想。如何在不同文化中找到交接點,讓中國電視劇的內容更加國際化,首先我們要了解歐美文化的價值觀,“自由、民主、平等、博愛”,這些也都體現在他們的影視作品中。由此我們要找到共同的普世價值觀將其國際化表達,《瑯琊榜》和《白夜追兇》就是很好的案例,《瑯琊榜》講述的是梅長蘇背負血海深仇,由個人上升到國家利益的故事;《白夜追兇》講述的是孿生兄弟白夜分飾,弟弟關宏宇還是通緝犯,兩人背負著隨時被發現的危險,一路偵破各種重大案件;同樣的運籌帷幄、家國情懷、仁愛蒼生、伸張正義、個人英雄主義這些都是具有共性的文化價值觀,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具有共同的國際化表達。面對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在電視劇內容創作中做到不同文化間的揚棄。
在電視劇內容表現上也應該多維度思考,突破固有的思維體系,內容創新,創意策劃。國產電視劇內容存在雷同跟風的同質化,重復翻拍,使得觀眾審美疲勞,韓國的電視劇除了表現形態上的精美,更多的是題材內容新意,比如《W兩個世界》《秘密花園》《來自星星的你》等;歐美的電視劇同樣如此,內容形式更是腦洞大開,比如《黑鏡》《天賦異稟》《地球百子》等。只有不斷擴展新題材,才能進一步打開海外市場。
國際化的選題、擴展新的題材、普世價值的民族文化,是中國電視劇對外傳播的必由之路。
4.3 完善語言翻譯體系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關注也越來越高,中國也希望通過電視劇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政治、文化、經濟的發展。我國也誕生了很多優秀的電視劇,有一部分對外傳播是成功地,但總體在國際上還是聲音弱小,語言問題成為電視劇對外傳播的一大阻礙。
中國電視劇語言的翻譯體系和外國傳入我國的電視劇語言翻譯體系一樣,以自發組織的字幕組為主,官方機構專用譯制為輔。字幕組類似于一種網絡社群,一群對某國電視劇感興趣的用戶聚集在一起,自發組織語言翻譯和字幕制作工作。但由于我國的語言翻譯體系還不完善,海外觀眾在觀看中國電視劇時容易被語言所阻,必須解決語言翻譯問題。有準確、及時、完整、地道的多語言字幕,對于中國電視劇擴大傳播和影響力非常重要,比如最近熱播的《延禧攻略》在愛奇藝平臺已經更新完結的當天,在YouTube上也只有前兩集的英文字幕;《甄嬛傳》因為在美國上映,翻譯不夠本土地道而被詬病,失去其在語言上的特色。中國電視劇中的中國本土特色和歷史文化,海外觀眾單純的觀看畫面是不能理解的,由此需要字幕組外掛字幕對劇中所涉及的本土特色和歷史文化進行解析,更加方便海外觀眾了解電視劇劇情和本土文化。
影視公司在制作電視劇的過程中,就可以提供字幕翻譯,或者依靠國家資源,翻譯人才對作品進行專業翻譯。國家也應該重視譯制工作,對字幕翻譯進行政策和資金支持。世界各國的字幕翻譯團隊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各個視頻網站現有翻譯的成品共享,多語種間的字幕共享。
4.4 利用國際社交媒體宣傳
現階段我國電視劇對外傳播的主要渠道是一些視頻網站,其便捷、快速、免費的特點擴展了傳播范圍。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尤其是利用國際社交媒體宣傳,來進行商業營銷。
國際社交媒體主要有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以及各大國際視頻網站。國際社交媒體具有較強的參與性,可以在Twitter上注冊和新浪微博一樣的官方頻道,對熱門電視劇進行推送和宣傳,同時開放話題榜,利用觀眾的獵奇心進行一些和劇情相關的話題熱點討論,由此可以引導擴大海外觀眾的關注點、興趣點,好奇心。在視頻網站中的官方頻道,安排專人和用戶進行交流互動,及時對用戶反應的問題進行答復。充分利用國際社交媒體的參與性優勢,官方頻道入駐的同時,角色扮演的演員也應該在國際社交媒體中宣傳和影迷互動,達到內容的循環。
在信息全球化的網絡時代,利用好國際社交媒體就是利用好了國際傳播的新路徑,中國電視劇的對外傳播,肩負著我國國際傳播的重任。
5 結束語
全球化趨勢下,我國電視劇對外傳播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中國的電視劇對內和對外都是問題重重,但中國電視劇承載了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符號,就有責任和義務積極解決存在的問題,讓中國電視劇更快、更好的發展,被更多的國家民眾認可,了解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吳偉超.淺析國產電視劇海外傳播現狀[J].對外傳播,2018(1):35-37.
[2]何曉燕.從點擊的量到傳播的質:中國電視劇海外網絡平臺傳播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大學學報),2018(6).
[3]鄒旖佳.新媒體時代國產電視劇產業發展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6).
作者簡介:杜 穎,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