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亮亮
摘 要:本文力圖通過課堂實錄觀察、問卷調查等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師的期望與英語課堂教師誘導性語言作一調查與比較分析。得出學生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師誘導性語言的六點實質性需求。旨在幫助教師教學語言使用中降低盲目性和隨意性,為優化英語教學提供證據。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誘導性語言;實質性需求;語速;語音語調;語法錯誤;翻譯;提問方式;課堂評價
對我國大多數高中學生來說,英語課堂是其接觸英語、使用英語的主要場所,而教師課堂誘導性語言的數量與質量影響甚至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敗。英語課堂教師誘導性語言是指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內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所采用的教學語言。這種教學語言不僅是教師執行教學計劃的工具,同時還是語言輸入的重要來源。但是目前,教師誘導性語言在數量、質量、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且教師不能自如地調節自己的教學語言。本文力圖通過課堂實錄觀察、問卷調查等方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師的期望與英語課堂教師誘導性語言作一調查與比較分析。選取白銀市第八中學高中三個年級,調查對象占全校總學生人數的26%。共發放問卷420份,收回361份。得出學生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師誘導性語言的實質性需求。
經過調查研究及仔細分析數據,有75%的學生認為,教師課堂上能全部或大部分用英語組織教學,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有些教師常出現讀音不準,地方口音過重,語調無強弱,用詞錯誤,語法問題單復數不分等。筆者通過總結發現學生對教師誘導性語言有如下需求:
一、教師簡化用詞,減慢語速,表達要清晰
學生普遍認為多數英語教師的課堂用語有時超出了他們的英文理解水平。最主要的問題是語速過快,誘導性語言不簡練、不清晰。如果我們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放慢語速,改用學生熟悉的語言來解釋,情況也許就會不一樣。對于外語的習得,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接受能力都要低于母語。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的誘導性語言還有一個二次轉換的過程。因此教師用詞要簡單,說話要明了。對于外語教師來說,我們所講的誘導性語言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用學生熟悉的詞匯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用小詞“small word”流利地表達思想是一門藝術。
二、教師規范課堂用語,避免詞匯語法錯誤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學生學習的樣板,要想培養學生正確使用語言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應當給學生作出榜樣,外語教師尤應如此。可惜通過調查顯示,教師在課堂上語言的不規范最多的是詞匯語法的應用錯誤。有些是因教師說話過快,而出現的種種口誤。如名詞的單復數,賓語從句的詞序,動詞短語的搭配等。有的則是一些習慣性的錯誤。
雖然口語不能象書面語那樣嚴謹,出現不規范的句子是常有的現象,但是作為語言教師,我們的要求就不同了。平時,在課堂上對學生反復強調的基本語言規則,我們就應該做到“為人言表”。以教師良好的語言習慣為學生示范。
三、發音要標準,語音語調要靈活
多數學生反映教師讀音偏中式,地方口音過重,語調無強弱,且沒有連讀習慣,甚至還有個別教師長短音不分,重音讀錯,習慣性加重單詞末尾輕輔音,或讀錯單詞。因此教師要多注意自己發音的準確性和流利性,促進輸入向有效輸出的轉化。
四、教師應使用地道的英語口語
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老師所講的既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那樣地道的英式英語也不是美式英語,甚至有時候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誘導性語言純粹就是根據漢語意思所做的翻譯。對于學生所問到的一些英語表達,老師的解釋主要依賴于字典上直接字面意思的表達。不地道的英語表達會從語音,語用、語法等各方面都對學生帶來消極影響,因此教師應使用地道的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表達,處理好母語與英語的關系,規避漢語思維和非英語母語文化背景所引起的錯誤。
五、課堂上適當地應用翻譯,漢語解釋的量要視不同年級而定
通過調查發現高一、高三學生希望能夠擁有略帶漢語解釋的英語課堂,這是由于高一新生還沒有全面掌握英語知識,能力水平受限,而高三學生由于考試壓力需要老師系統的多用漢語解釋知識體系。相反,高二學生卻希望師生深層次互動交流的全英語課堂?;谝欢ǖ哪芰Ψe淀,又沒有升學壓力所導致的系統復習,高二學生最具語言表達力和領悟力,也最適宜全英語課堂。
六、教師的提問方式和課堂評價用語應更加生動活潑
經過調查和分析發現:教師提問方式中最多的提問方式是“Yes/No形式”和“wh-形式”,提問靈活性較低,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或者習慣性用“how to say? This is what?”等錯誤句型提問。另外,教師傾向于使用”very good” 等簡單評語來肯定學生課堂表現,但是過多單一、機械的積極反饋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同,我們的課堂誘導性語言也應該有所不同。例如對學生的回答做肯定的評價,教師可以說wonderful! That's right.Good!Very good!Exactly!Great!Great job!等。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教師使用不同的誘導性語言,這樣,學生才會因得到一個中肯、客觀的評價,而受到激勵和鼓舞。
本研究為使高中英語教師更加關注自身教學話語,使他們能夠理解和提升課堂誘導性語言,降低盲目性和隨意性,為優化英語教學提供了證據。相信本研究是對教師課堂誘導性語言研究的有益嘗試,同時也為教師評價和發展自身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具有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