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得勝
摘 要:淺談24式太極拳的教學方法,結合具體的實例對24式太極拳的講解、示范、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旨在提高中學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關鍵詞:24式太極拳;教學;方法
太極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拳術之一,在我國廣為流傳。隨著武術在世界范圍的推廣,太極拳以它獨特的運動風格和顯著的健身效果聞名于世。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組織有關專家,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簡化原有的套路而創編的。它不僅簡單易練,而且保留了楊式太極拳的技術精華,具有極佳的健身功能和豐富的技擊招法,現總結一些教學方法和太極拳教學工作者一起學習探討。
一、注重基本功練習
在初學整套套路,應加強基本功練習,基本功要注重動作規范,以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為套路練習打下良好基礎。在教學中,可針對學生武術基本功比較差和對武術了解不夠透切的實際情況,授教正規的套路前,要先向學生介紹太極拳的基本知識、手型、步型、步法、樁功等,以使學生建立起規范的概念,便于教學中講解和示范。例如太極步的練習是學習太極拳的基礎,在第一次授課時,先講解太極步,當學生學會了太極步之后再學習野馬分鬃時就很簡單了,因為學生的腳下動作已經熟悉了,野馬分鬃的學習只是手上動作的學習,這樣就避免了過多講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輕松。
二、完整示范和分解教學法
完整示范,是把整套(段)動作或整個動作從頭到尾的示范一遍。所以,我們在一般的教學中,學習動作之前,教師都會把整套(段)的動作首先示范一遍,使學生在頭腦中對全套動作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印象。這樣會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看完示范后,會有急于把整套動作馬上學會、學完,自己也能完整打出來的求知欲。這樣會更有利于后面的分解教學。 ?
在教授較為復雜的單勢動作時,應進行動作分解練習,首先要進行下肢動作練習,后進行上肢動作的練習,最后再進行上下肢的協調配合練習。例如云手的練習,云手是24式太極拳中的教學難點,在教授這個動作時,將手與腳的動作分開,有助于學生對動作的記憶。先學習手的動作:雙手從身體左側開始,左手在上掌心朝外右手在下掌心朝內,兩手先上下交換位置,然后用轉腰的力量將雙手帶到身體的右側,之后翻掌兩手交換位置,再利用轉腰的力量將雙手帶到身體的左側,如此反復練習,學生便很容易掌握手上的動作。手上的動作掌握了之后,再教授步法,步法是左平行步,要求右腳靠近左腳時保留一腳的距離,雙腳腳尖超前。最后進行手與腳配合的練習。手腳配合時要求向右轉時右手在上,向左轉時左手在上,向右轉時邁左腳,向左轉時跟右腳,當上面的手過身體中線時抬腳,落地時與手掌的翻掌配合起來。這樣原本復雜的動作,學生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了。
三、多面示范教學法 ?
根據武術教學的特點,教師示范可以直觀的使學生了解動作形象、結構和神態。正確優美的示范可以啟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和積極性。無論進行完整的示范還是分解的示范,為了使學生能夠更明了的看到每個動作的手、腳以及轉身變向等的路線和方向。我們就可以采用多面示范教學法。多面示范教學法包括正面示范法、鏡面示范法、背面示范法、側面示范法和斜面示范法等。在套路教學中,各個面的示范都要采用。
四、口決教學與分步講解相結合
簡化太極拳共二十四個動作,分八組,每組里又有幾式,一式里又有幾個動作,學生在記動作時難度的確很大,此時我們可以用口決來幫助解決,如第一組動作中的左右野馬分鬃,左右來回有幾次,動作也多,如用口決將動作一一分解:丁小右抱球―轉體上步―弓步分―后坐撇―丁步左抱―轉體上步―弓步分―后坐撇腳―丁步右抱―轉體上―糾步分手。這樣將動作口決化,學生更易記憶,也更易理解。
五、集體練習和分組練習結合法
當學生初步掌握動作之后,為了使學生能逐步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和技能運用自如,教師在組織復習的時候,可進行集體練習和分組練習。集體練習可以培養正確的動力定型,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的精神。分組練習是學生在集體練習的基礎上,教師發揮學生骨干或由組內的學生輪換口令領做執行分組練習的任務,使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和熟悉口令領做的指揮。教師在教學中,集體練習和分組練習要結合采用,這樣有利于統攬全局,抓住共性,巡回輔導個別糾正錯誤和培養學生骨干。
總之,在簡化太極拳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而采用相應的教法步驟,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突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提高課的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武術.體育學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2]高等學校教材:中學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