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國光第二中學 福建 泉州 362321)
伴隨著新高考改革在浙江省、上海市的試點成功,2018年起,全國大部分省份新入學的高一新生將全面接受新的高考制度.新高考在立足基礎學科的前提下有許多新的變化,在學生興趣特長發展方面賦予了學生自主選擇3門高考學科的權力,以此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有助于遏制應試教育,促進科學選才.
高考新政對比于原有的傳統高考,很大一個變化就是賦予了學生在受教育上的選擇權.學生自己擁有了選擇教育的權利,就會找到他們真實的學習需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選課走班的新教學秩序必然會代替現有的教學形態,必將會對教學關系、教師角色、學習方式等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新高考背景下,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積極參與這場課程改革的同時,應及時轉變教育觀念,調整教學過程,重新審視、反思自身的角色,以適應新高考的目標要求,這樣,自己的專業發展、專業成長方向才更有針對性.
那么,高考新政下物理教師專業成長需要什么樣的發展?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學生心目中好的物理教師?針對這些問題,筆者通過對上海市、浙江省新高考的觀察和思考,談談個人的看法,以供諸位同仁參考.
根據國家公布的核心素養體系,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部分”.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科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
首先,物理教師在從事物理教學過程中,自己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素養,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必須以核心素養為統領,從核心素養出發,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實施、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以及在學業成績和評價上,都要重新規劃和設計.其次,要把核心素養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找準核心目標、把握好學科思想與本質,課堂設計上要圍繞核心素養設計課堂結構和運行程序.還有,在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上,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的整體性發展,要抓住“問題設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撥提升”來培養學生參與的深度和廣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指導學生走進豐富的學習資源,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培養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能力.
發展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發展科學素養的前提,物理教師在落實學科素養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實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必須在注重學科專業知識不斷更新、不斷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學生當代最前沿科技的知識和視野.
高考新政,物理教師的角色將更趨多元化,特別是農村高中.一個教師教一門課的時代將成為過去.這是因為在高考新政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科,這就會出現所謂的“潮汐現象”,對于不同區位的學校,城里的優質高中物理教師們可能會很忙,而農村的普通高中則相對輕松,因為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會主動放棄物理.在同一所學校也會出現某幾個學科的教師很忙而某個學科的教師相對輕松,這就導致有的學科所需要的教師多,有的學科需要的少.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現了有關高考選考物理人數下降的現象而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例如,浙江省實施新高考以來,物理的地位就一直在下降,特別是一些普通農村高中更是如此.有個學校,全年段400多人,選物理的就三十幾個.這樣就會出現物理教師暫時沒有教學任務,此時物理教師必然要服從學校安排,跨年級甚至跨學科任課,有的還要根據學校辦學多樣化的需求開發校本課程.
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多樣化,在課程設置上往往體現為實踐性或職業技能類課程,這就要求物理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一技多能的本領.物理教師要有開發實施校本課程的能力和水平,確保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及實施工作落在實處,還要能建構富有學校特色的選修課程.這樣就要求物理教師既是“專家”,基礎扎實、研究深入、專業細致、知識全面,又要求物理教師是“雜家”,要求物理教師能自己設計開發校本課程,擬寫校本課程綱要,組建學生課外興趣小組,參與學生社團的建設,能及時指導小組學生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等.這在知識儲備和能力方面,在物理教師的專業素養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一技多能.
在基礎教育階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就是對教師全面發展的要求,即在學科知識上、在教學方法上、在德性養成上、在生活品位上等全面發展.在高考新政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3門高考學科,學生選擇什么樣的高考學科,往往跟他們喜歡什么樣的教師正相關.學生選擇教師的標準不僅是對物理教師專業水平的挑戰,也是對物理教師專業發展情況的一種最直接的考驗.
哪位教師能夠幫助學生考出好成績,能讓學生獲得好成績的方法更科學,學生就選擇哪位教師,這是專家對學生進行調查時得到的最直接的答案.這個答案也很現實,就目前的教育實踐來看,盡管不能完全用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但考試成績依然是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所以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學生會這么重視考試成績了,因為對自己來說,能考到理想中的大學使自己可全面、持續地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把幫助學生考出好成績視同于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應試教育,都視為教師對應試教育的推波助瀾.但在高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明白,要取得好成績,單靠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是弄不出來的,這不僅需要教師考慮用什么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加強對他們學習過程的幫助、對他們學習需要的滿足和學習方向的引領,還需要教師有更高的專業素養、更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更樂觀的人生態度.
幫助學生考得更好,在不擠占學生課余時間的前提下,就要求物理教師在使學生獲得好成績的方法上更科學.如何發展這方面的能力,是社會和學生對教師的專業期待.所以物理教師要去研究如何用科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提高成績,這就要求物理教師要對教學職責的研究更具體,對教學對象的分析更透徹,對學生學習需要把握更精準,這樣物理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才更有針對性.如果物理教師能夠用科學方法與手段幫助學生提高成績,而且取得成績的同時為學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那這樣的教師就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就是學生心目中要選的好教師.當然以上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雖然不能說是物理教師專業發展的全部,但至少應該是物理教師專業發展的主導方向.總之,要使學生獲得更好的成績,要使學生的發展更具有可持續性,就要求物理教師課堂教學的含金量要高,要有更豐富的科學成分.
在新高考、新課程背景下,學校的課程設置、課程管理、學生管理等,都將加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最新科技的新元素.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是當下最前沿的生產力.人工智能作為連接未來的教育,將面向大眾進行普及,特別是在6~18歲青少年階段的學生中開展.對青少年來說,將很大程度上帶來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思維方式的改變.2016年,扎克伯格曾在臉書網站上發帖,呼吁在全美中小學推行《面向所有人的計算機科學教育》新計劃,包括臉書在內,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科技巨頭均將投入巨資在美國中小學課堂上推行計算機科學教育.不僅美國,2013年,英國對中小學教學大綱進行全面改革,并要求全國在2014年開始使用新大綱教學,教學大綱的修訂就包括將“計算機科學”列為基礎必修課程.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2016年6月,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考評體系;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在“十三五”規劃中確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
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這些熱詞的出現,無不意味著將對物理教師的教育內容、教學方式帶來深刻的影響.在大數據、“互聯網+”的沖擊下,“一塊黑板+粉筆”的教育方式也必然悄然發生變化,甚至走向終結.大數據、“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既給物理教師帶來新的機遇,也會帶來方方面面的挑戰.有對教育教學觀念的挑戰,有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維的挑戰,也有對教師個人應用大數據、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等方面的挑戰.深化大數據、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特別是與物理學科的融合發展.因為物理學科是以上應用技術的基礎.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以及提升學生學習最前沿的新科技也是當今物理教師專業成長的大方向之一.
新高考是一場顛覆性的變革,它將改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高考向物理教師提出了在基礎教育下全面提升教育質量的具體要求.要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促成學生學會學習,促成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物理教師應積極投身到這場新高考改革中,要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及時更新教育觀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理解新高考,才能充分適應新高考的要求,才能保證新高考的有效實施,也才能使自己的專業成長與新高考更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