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彩紅 常白云(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02)
啦啦操作為新興體育項目走進我國的中小學,逐漸以啦啦操社團等形式出現在校園中。經過刻苦訓練,一些學校的啦啦操社團在全國啦啦操錦標賽等重大比賽中成績突出,展露頭角。參加啦啦操運動全面提高了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運動能力。啦啦操中的各種跳躍動作可以鍛煉和加強中小學生的爆發力和彈跳力;體操動作可以鍛煉動作速率、彈跳力和平衡性;舞蹈動作能提高身體的協調性、靈敏性和柔韌性;技巧中的拋接、托舉動作能提高協同性、一致性等,具有鍛煉力量、動作速度、平衡能力等功能;啦啦操的整套動作通常是3分鐘左右,要完成各種不同的難度動作,間歇時間短,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耐力。
啦啦操集競技性,藝術性與一體,與田徑,跳繩,球類比賽等體育項目搭配,相得益彰。我們常常看到足球、籃球校級或班級聯賽火熱進行時,啦啦操聯賽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啦啦操項目的加入,豐富了課堂體系,與學校品牌發展特色項目相輔相成,并最終與學校文化精神內核相容,參與形成了學校獨特的文化氣質。
怎樣使校園啦啦操從單一的社團訓練向著課程化實施,系統化發展。應該由社團引領示范,以課程化為實施手段,以大課間啦啦操活動為主要練習形式,催生出了課間啦啦操,校園啦啦操這一全新的概念。啦啦操特色項目學校綜合考慮師資,學生,場地等因素,使啦啦操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互為動力,相互促進,制定6年課程規劃,開發啦啦操校本課程教材,確定各水平段的教學內容。
要使中小學啦啦操運動得到更好的發展,與相關領導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學校領導對啦啦操運動有足夠的重視,才能讓啦啦操運動隊的訓練得到相應的保障。才能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和一定的金額獎勵,教練員、運動員才會更積極的參與到訓練加各種的比賽中去,并從中積累一定的經驗,來提升教練員的專業能力水平進而使運動隊取得優異的成績。而只有取得優異的成績為學校爭得榮譽,而為學校掙得了榮譽才能使學校領導更加重視啦啦操運動,參與者才更有激情和動力。而這也將成為一種良性循環,從而是啦啦操運動在中小學中得到更好的發展。
從實際情況中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的運動員都是通過自學或課后補習來解決文化課學習和訓練之間的沖突。這就要求參與啦啦操運動的學生必須比普通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怎樣解決運動員的學習與訓練矛盾是非常重要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加教育和體育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出臺一些對參加訓練學生的激勵政策,以此來激發運動員學習與訓練的熱情,例如可以把啦啦操納入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同時可以對參加啦啦操相關比賽的學生單獨進行學習課程輔導,將因參加比賽而影響的課業學習在課余時間單獨給學生補起來,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不耽誤功課,也可以使學生專心訓練從而提高訓練效果。
啦啦操運動對運動員的綜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其中包括運動員對身體姿態的控制能力,操化動作的制動能力、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舞臺上的表現能力以及團隊之間的合作能力等等,這些綜合能力需要對運動員進行長期科學系統的培養才能達到,因此,在運動員的選材和后期培養方面必須加大力度[4}。首先,加大啦啦操運動宣傳及推廣普及的力度,以保障各中小學啦啦操隊伍擁有充足的人才資源,為啦啦操運動在中小學校園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其次,根據目前中小學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升學政策。
教練員在每一項體育運動中都起著關鍵性作用,是每支隊伍靈魂的建設者,要想加快中小學啦啦操運動的發展進程,教練員的作用是不可被取代的。所以教練員必須掌握專業知識,對運動隊員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因此,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應關注對教練員的培養,多為教練員創造和提供培訓機會,通過參加培訓來全面認識啦啦操運動,同時提高自身專業的能力,不斷汲取和更新專業知識,跟上專業發展的步伐,熟悉掌握和運用專業的競賽規則。
(1)采用統一的競賽規則,提高賽事的質量,擴大賽事的規模。
比賽的作用是為各個參賽隊伍提供一個公平競爭和學習交流的平臺,在比賽過程中不斷學習總結來提高參賽隊伍的水平,增加參賽經驗。而在實踐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中小學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隊伍無法參加比賽,失去了與各個學校隊伍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于是隊伍自身的競技水平也就失去了得到提高的機會,導致各支隊伍之間的水平有了越來越大的差異。因此,為避免這種態勢的不斷惡化,中小學應該增加每年啦啦操運動的比賽次數,進行不同等級的分組,為隊伍參賽創造可能性,激發學校參賽的熱情。
(2)加強啦啦操競賽的組織能力與媒體宣傳力度。
啦啦操運動本身就具有著一定的觀賞和娛樂價值,所以需要用各種各樣手段對啦啦操進行賽前宣傳,在吸引更多人群關注的同時也能夠引起更多商家和企業家的關注,就有機會得到贊助的機會,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支持。開拓新的宣傳渠道,建立啦啦操賽事與新聞、網絡媒體直接的合作,利用其電視、互聯網資源,對啦啦操運動進行詳細介紹以及對比賽進行現場直播和觀眾互動,引起更多人群對啦啦操運動的了解和關注。
任何運動項目想要得到迅速及長遠的發展,必須要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科學研究成果支撐,啦啦操運動也同樣如此。訓練中不能只有實踐沒有理論,也不能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必須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實踐為訓練,理論為科研,兩者缺一不可。教練員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用科學方法進行訓練,那么,教練員就應對自身所帶項目進行理論和學術上的研究。各中小學啦啦操教練員之間應相互交流和共同研究并提高科研水平,為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
目前中小學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和學生全面發展,啦啦操運動中所具有的積極向上、陽光熱情的運動特點完全適應中小學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如果將啦啦操運動以選修課的形式納入到中小學的體育教學課程中去,這不僅僅是素質教育觀的體現,也對中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發揮有利的作用。啦啦操運動的項目特點及藝術特征不僅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啦啦操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啦啦操運動的動作素材多種多樣,風格各異,可以融合爵士、拉丁、街舞、等動作元素,是一項藝術化、個性化、健身化趨勢的運動項目。整套啦啦操的動作是由多種風格的動作創編得到的,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創新性,以及最后整套動作的成功表演使參與學生體驗成就感,增加學生自信心。
啦啦操運動要求用動作來表現音樂的節奏,由音樂支撐動作,兩者相互補充,整套動作則呈現出跌宕起伏、動靜結合、高低錯落的舞臺表演效果。舞蹈啦啦操音樂通常選用迪斯科、搖滾、爵士樂、舞曲等動感、時尚、富有激情的音樂。動感的音樂首先就會喚起人們的激情,加上有力的動作的配合,這也是啦啦操運動的魅力。從而可以提高中小學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對音樂的鑒賞和運用,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欣賞水平以及對音樂的理解水平。
能夠使用口號和道具是啦啦操運動很特級的套路中是必須要口號和道具的,這些口號的設計可以讓我們看到中小學生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可以很好的塑造一個積極樂觀的學習氛圍。啦啦操還有一個獨特性,就是可以用道具配合動作。在課堂上,同學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如用花球、扇子、橫幅標語、旗子、傘等來進行創新,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自己創編口號去激勵自己同時激勵他人,從而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意識。
教師要給學生播放啦啦操的音樂,讓其反復聆聽感受音樂的節奏和美妙,進而提升音樂素養,為更好的進行啦啦操的教學和表演打好基礎。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選擇合適的音樂能為啦啦操運動的表演增色,有助于把啦啦操的節奏、結構、段落、運動強度、運動風格等等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還可以通過啦啦操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心情。
音樂為小學啦啦操的教學和表演增添了不少的色彩,使校園體育活動充滿了更多的活力。作為一名中小學啦啦操的教師,除了有啦啦操技能,還要有一定音樂知識和音樂素養,這樣才能在教學上發揮專長,使中小學生通過啦啦操獲得身心上的成長。
中小學啦啦操在動作、技巧以及套路的選擇和設計上要有很大的規范性,它們都是根據小學生實際的身體素質,來確保在啦啦操的運動過程中可以攝入足夠的氧氣,從而起到燃燒脂肪,促進新陳代謝和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學啦啦操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啦啦操學習套路和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切忌難度太高強度過大。
教練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接受能力、體力等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啦啦操的練習時間以及間歇時間。剛開始練習時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體力、節奏感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將練習時間安排的相對較短,動作也較簡單,之后可以按照由慢到快、從短到長的規律進行適時的調整。
研究分析發現,影響中小學啦啦操運動發展的因素主要是相關領導對該項目的重視程度;啦啦操運動競賽規則的不完善;運動員的培養模式;教練專業水平;所需經費支持;文化學課學習沖突;場地配套設施。
相關部門及各小學領導首先要加強對啦啦操運動項目的重視及對小學教練員的培養,通過各種啦啦操相關的專業培訓來提高教練員的專項素質以及綜合水平,從而制定更加科學的訓練內容,為訓練的質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其次,調整中小學啦啦操隊伍的訓練內容,通過對教練員的專業培訓從而改變目前大部分隊伍的訓練模式,將啦啦操隊伍的訓練內容逐漸專業化。同時,相關部門和學校領導應該拓展中小學啦啦操隊經費的來源渠道,加大對啦啦操隊伍資金的投入,為各個中小學的啦啦操隊創造良好的訓練環境,提供完整的配套設施,讓啦啦操隊在物質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