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 華(西北政法大學體育部 陜西 西安 710063)
民族體育文化沉淀聚集了眾多民族在不同地理環境中生活與風俗習慣等內容,民族體育文化包括豐富的內容與文化娛樂方式,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民族體育文化為高校體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但是受高校經濟條件、思想觀念等的影響,高校利用民族體育文化開展體育教學還不夠,部分高校在引進民族體育文化資源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沒有立足于體育教學實際情況與民族體育特點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改變這一落后的模式,就必須促進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的融合,改進民族體育教學的思想觀念,結合民族特色改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尋找民族體育文化與快樂體育、終身體育的結合點,為改進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創造條件。
首先,民族體育具有濃厚的健身性、娛樂性和觀賞性功能,對大學生體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資源。民族體育項目來源于民族人們生活、勞作、娛樂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體能、技能等內容與體育運動教學內容非常契合,與新時代全民健身與大學生強身健體的需要不謀而合,較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可以愉悅大學生的身心。其次,民族體育文化內涵豐富,對大學生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民族體育文化根植于民族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中,在悠久的文化歷史中民族體育運動是每一個民族人們生活習慣、勞作、風俗等的體現,體現了較強的民族人文精神、生活價值。民族體育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資源,對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向上、艱苦奮斗與團結合作等優良品質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也可以以民族體育文化為載體來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自信,可以更好地彌補高校競技體育教學的缺陷。最后,民族體育活動具有豐富多樣的形式,從根本上來說體育運動器材要求簡單,對于高校來說非常經濟實用。目前高校現有的體育器材和場館設施建設等與大學生體育運動需要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很多民族體育項目都是從民族人們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對體育器材和體育場地要求不高,加強民族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對體育活動和鍛煉的要求,從而彌補了高校體育教學設備資源的不足。
首先,高校體育教學為民族體育文化傳承提供了高素質人才。高校為高素質人才培養提供了陣地,大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成為高素質人才,為繼承和弘揚民族體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同時也承擔著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目前,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困境和危機急需要解決,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融合正好彌補了這一遺憾,對激發大學生對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的決心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大學生的宣傳和傳播可以讓民族體育文化越來越繁榮。其次,高校體育教學為民族體育文化傳承提供了平臺。民族體育文化傳承需要人才和平臺,高校體育教學需要豐富的體育內容資源作為支撐,而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著體育教學內容落后的問題,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缺乏一定的平臺和途徑,高校體育教學為民族體育項目發展提供了平臺。最后,高校為民族體育文化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條件。目前我國關于民族體育及其民族體育文化的學術研究內容還不多,主要集中在不同民族地區體育活動的研究,關于民族體育與文化研究還沒有形成成熟完整的體系,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深度與廣度還有待提升。高校容納著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學術研究人才和學者,在教育資源和學術資源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融合可以利用高校體育師資力量推進民族體育的學術研究。
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融合面臨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高校師生民族體育文化意識不強。體育活動全球化嚴重影響了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無論是奧運會還是國際體育賽事主要是以西方體育競技項目為主,這使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也主要以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為主。新時代人們具有較強的競技體育觀念,體質健康觀念深受競技體育的影響,民族體育文化意識淡薄,高校師生也沒有主動承擔起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擔。由于高校師生對民族體育文化存在著認識偏差,大大增加了民族體育文化在高校體育教學開展的難度。
受高校競技體育與其他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專門進行民族體育教學的高校少之甚少,雖然有部分高校在全民健身與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的號召下開設了部分民族體育專業與課程,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還沒有配備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民族體育師資隊伍,也缺乏專門的人才培養機制。再者,目前高校從事民族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主要是其他競技體育項目教師任職,部分專業師資力量也是聘請的兼職人員,從根本上來說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方面,從事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都非常缺乏。
長期以來高校一直是以競技體育內容為主,在開展民族體育教學方面認識和經驗不足。新形勢下雖然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正在大力向民族體育內容延伸,但是由于民族體育教學經驗不足導致民族體育資源利用不充分,在體育課堂上體育教師還難以高校開展民族體育活動。同時,高校也沒有合理利用運動會、體育節開展一些與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相符合的活動。
我國少數民族在勞動生活中創造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體育項目和活動,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與民族特色。不同的少數民族具有多種民族體育項目,但是高校體育教學高度重視競技體育,在選擇民族體育項目過程中主要是選擇少數競賽項目,對于集娛樂性、趣味性、競技性等于一體的民族體育項目引進不足,使得高校開展民族體育教學經驗不夠,這也造成了高校民族體育教學不科學的問題。
首先,要動員高校體育師資力量投入到當地民族風情與民族體育文化項目研究中來,挖掘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民族體育項目,并結合當代大學生心理特征和學習興趣來編寫不同項目與不同階段學習的民族體育教材。其次,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進一步收集、整理和篩選民族體育項目,結合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需要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教學體系。最后,結合體育運動項目分類如室內與室外項目、冬季與夏季項目、低年級與高年級項目等來分類和篩選民族體育項目,整合民族體育項目資源,推進全民健身中高校體育教育資源體系的建設。
民族體育文化傳播與弘揚僅僅依靠高校這一平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民族體育師資隊伍作為支撐。培育專業化民族體育師資隊伍,健全民族體育師資隊伍的培養機制迫在眉睫。高校要根據實際情況開設新的民族體育課程的基礎上,要動員力量和投入資金去挖掘和聘請民族體育專家和能手。一方面,促進他們進入到高校體育教學師資隊伍中來,為夯實高校民族體育教學師資力量的基礎創造條件。另一方面,以培訓班、研討會、實踐活動等途徑加強對高校現有體育師資隊伍的培訓,進一步轉變高校現有體育教師隊伍的教學觀念,提升和鞏固關于民族體育教學知識和技能。此外,還要創造條件組織優秀的體育教師到民族地區去感受和進行學術研究,為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融合搭建平臺。
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是合理開發和利用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的基礎與前提條件,對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更好地融合發展創造了條件。目前部分高校正在想方設法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并積極挖掘和開發本土民族體育活動項目到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中來。但是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主要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要改變這一局面只能結合民族體育文化特點和特色促進體育教學改革,讓高校真正成為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和弘揚的平臺。同時,為了民族體育文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可持續地利用和發展,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民族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以教師互評、學生評價等方式來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穩定發展。
要讓大學生成為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者和保護者,高校還需要舉辦豐富多樣的民族體育文化活動,為增強大學生對民族體育文化認同感創造條件。一方面,要合理利用體育教材,將民族體育文化滲透在體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中,以教材來增強大學生對民族體育文化的認同感,更好地宣傳與普及民族體育文化知識與活動項目。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學校體育課堂、運動會、聯誼賽、友誼賽等開展豐富多樣的民族體育活動,讓大學生深入挖掘民族體育文化內容,增強民族體育文化認識的基礎上,在民族體育文化中去繼承、借鑒與創新,為推動民族體育文化繁榮發展創建更好的平臺。
民族體育具有濃厚的健身性、娛樂性和觀賞性功能,體現了較強的民族人文精神、生活價值,具有豐富多樣的形式和內容,民族體育文化為高校體育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內容資源,彌補了高校體育教學設備匱乏的不足,對豐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和改進體育教學模式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高校體育教學為民族體育文化傳承提供了高素質人才和平臺,為民族體育文化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條件,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體育文化創造了條件。但是,目前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融合過程中還存在著師資力量、教學經驗、資源利用等問題,要堅持問題導向,結合民族體育文化特色推進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加強民族體育資源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開發和增設民族體育課程,引進培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民族體育師資隊伍,并利用運動會、友誼賽等舉辦豐富多樣的民族體育文化活動,為民族體育文化與高校體育教學全面融合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