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艷陽(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44)
近年來,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化與發展,我國各高校對學生培養與教育的任務目標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相比以往單純性的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教育教學目標,現在的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而籃球作為各高校最普遍的體育競技類教學科目,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調節、團隊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及社會價值觀的構建等都起著極為重要的推動性作用。但是,在傳統的高校籃球教學模式中,任課老師教學目標的關注點更多的是放在了對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上,而檢驗學生學習結果的方式也是采用最傳統的考核形式,包括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和各項目的課堂考核等,重復的考核壓力及應試教育下重復化的體育技能練習,很容易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尤其是籃球等對學生個人及團隊配合性和主動性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就更加劇了教育的困難性。因此,本文建立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之上,對團隊式教學方式下,如何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及策略。
團隊式的教學就是指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及開展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訓練和練習,而是以團隊為單位進行競技和對抗,并從中配合任課老師完成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在團隊的協調競技和對抗中,要求每一位團隊成員都能夠秉承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從而緊密配合、協作互助,將個人的利益有機的統一于集體利益之中。當然,這里所強調的集體利益并不指完全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自我犧牲,這完全是對集體榮譽和利益的曲解和誤會。真正健康狀態下的集體精神的培養,強調是的個性與共性的并存,個性指的是個人的特長技能,共性則指的是團隊的總體戰略方針,因此我們強調是在秉承和遵循集體戰略和協作精神的前提下,使每個團隊成員都能夠發揮自我特長、展現自我個性、相互鼓勵、互扶互助,個人和集體是有機統一而非對立的。
之所以將團隊式的教學方式應用于籃球項目的教學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籃球項目本身所具有的的團隊作戰性而決定的,一場籃球競技賽通常來講需要十二名運動員來共同參與完成,其中上場比賽的有五名,場下候補的有7名,其中上場參與比賽的五人中又分為前鋒、中鋒和后衛。再細分的話,前鋒又分為大前鋒和小前鋒;后衛又分為得分后衛和控球后衛。整個團隊中的成員可以說是分工十分明確,每個人都有各自需要負責和扮演的角色。其中,小前鋒主要負責進球得分、大前鋒則要求綜合考慮隊員間的運球及守衛等;控球后衛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把握及掌控球的傳遞及走位、得分后衛則是負責準投得分;那對于中鋒來講,則對其團體協作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配合隊員進行防守和進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一場籃球比賽的隊伍中,負責不同角色的隊員需要不同的專業特長和素質,因此在分配及安排位置的時候則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身體特點和個性,只有這樣才能使隊員建立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團隊的協調作戰,充分發揮個人長處,取得集體利益。
團隊式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用和實施,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實戰比賽來進行的。學生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會更加用心的去聽取任課老師對于籃球知識、比賽規則等理論知識的講解;同時,也會更加用心和主動地去理解和練習相關的技能訓練。在實際的比賽中,雙方團隊和任課老師都會在實戰中發現團隊整體和隊員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在此基礎之上根據學生籃球教學掌握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側重點及訓練措施,這樣不僅僅可以避免重復性的無效訓練,更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興趣性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從而實現自身籃球技能和水平的不斷提高。
籃球運動在是一項需要團隊協調作戰來完成的體育項目,即使團隊內每個人的專業技能都很強,但如果各隊員間無法完成相互的配合和協作,那必然也無法取得比賽的勝利。因此,可以說團隊精神的強弱是直接關系到這支參賽隊伍能否取得比賽勝利的關鍵性和決定性條件。在傳統的教學中,任課老師和考評標準都過分強調學生個人的專業技能掌握情況和水平,學生自然也就更加關注自身的情況;而在團隊式教學中,任課老師和考評標準都由個人轉向了團隊,由此學生也將會更加關注所在團隊的比賽得分和勝負結果,從而更加懂得去配合團隊,進行協作作戰,互相配合和鼓勵,從而實現學生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育和養成。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模式中,多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授課形式進行教學,任課老師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則處于較為被動的狀態。學生對于籃球知識的獲取完全取決于老師的課堂講授和傳遞。因班級人數較多,任課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只能是站在老師的角度看來較為重要的內容,而無法顧忌到每一個學生各自的興趣取向,比如有的學生更加偏愛前鋒位置的學習,而有的學生則對后衛的技巧比較感興趣等。因此,在這種傳統的授課模式中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和訓練。除此之外,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中,對于學生學習掌握情況的評判和考核多以對學生個人的考試測評為指向,但是每一個學生的自身身體體能等客觀條件本身就存在差異,這種傳統的考評長此以往只會激發學生對于籃球學習的厭倦心理。同時,學生為了完成考試測評,只能進行重復性訓練和練習,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之中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喪失學習興趣。而在團隊式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參與進了課堂之中,以實踐性的比賽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位置和角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培養起學生對于籃球運動的興趣。
籃球運動帶有極其刺激的對抗性、競技性,以及趣味性、觀賞性,也因此在當今全球范圍內普遍受到歡迎,各種籃球比賽也是層出不窮。全球范圍內的奧運會籃球項目、NBA比賽等,中國國內也有各省級聯賽以及CBA比賽等。受國內外籃球比賽的社會環境影響,各高校內也開始舉辦校內及跨校之間的籃球聯賽。為了使學生取得比賽的勝利,任課老師則會在開展模擬比賽的團隊式教學時,將更多的關注力放在對學生的防守、運球、突破和投球等技能的指導上,而忽略了團隊式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對學生團隊精神秉承下共同協作配合的有效指導,從而無法使團隊式教學真正發揮其作用和價值。
盡管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化與改革,當今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德智體的全面發展,但是在應試化教育的整體教育環境下,依然有部分高校對籃球等體育項目的教學未引發足夠的重視,從而使籃球項目的教學完全流于形式化。很多任課老師在進行籃球項目的教學時,只挑選基礎性的投籃訓練進行課程開展,其他時間則放任學生自行練習和活動,以此來應付學校規定的課時要求。這樣的形式化教學,使很多學生根本無法真正系統化的去深入了解籃球和籃球的專業技能規范,從而無法及時發現及糾正自身在練習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及盲點,更無從談起團隊配合和團隊意識的深化培養。
籃球運動是團隊與團隊間的對抗性競技比賽,是考驗團隊協同作戰及相互配合能力的一項運動。而團隊式教學則完全符合籃球運動的這一特性,可以說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是團隊式教學的核心所在。反觀傳統的教學方法中,任課老師多將多種技能知識點進行拆分講解,然后學生則以個人為單位進行重復性的訓練和練習,在此過程之中老師會針對學生個人在練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建議,學生與老師甚至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相互的交流及溝通,無法進行團隊間的默契配合。因此,在團隊式的教學中任課老師要充分注重和灌輸對學生團隊意識和團隊配合的指導,將學生個體有效的整合為一個團體,激發和建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日常的基礎性技能的教學中基本只需老師在講解示范后,由學生個人進行練習即可完成。因此,團隊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和落實,真正得以發揮其作用和價值的,仍然要依靠實戰性的籃球賽來完成。在實戰賽中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對抗和競技比賽,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充分了解和感受到團隊配合的技巧和重要性等核心教學內容。任課老師可在班級內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進行籃球賽的實戰訓練;同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在不了解對方團隊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進行團隊間的有效配合,老師可舉辦跨班級甚至是跨校的籃球實戰賽。在實戰賽結束后,任課老師根據比賽的結果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和評價。
團隊式教學作為有效建立和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在近年來歷經實踐檢驗,得到了各高校普遍的認可,它可以有效的完善傳統的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充分激發學生對籃球學習的主動性,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深化學生籃球技能的掌握。各高校應充分重視及了解團隊式教學法的概念及含義,并及時發現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加以有效的貫徹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