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院校宿舍是學生的第二個家,也是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輔導員應致力于提升學生宿舍文化的建設內涵。
【關鍵詞】輔導員 宿舍文化 管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C-0127-03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指出:“改進和加強學生公寓的管理是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和主要責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工委、教育廳《關于加強大學生文明和諧宿舍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學生宿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要著力豐富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生活,將校園文化活動從教學區延伸至生活區。”學生在宿舍的時間占到課余時間的80%,學生公寓應當成為文化育人的重要場所,因此提升公寓文化建設內涵非常重要。而輔導員對幫助當代大學生建立健康、積極、正確、向上的宿舍文化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宿舍文化的內涵和特征
(一)宿舍文化的內涵。高職院校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學的校園環境中,依附于宿舍這個載體,在長期的課余宿舍活動中形成的,以大學生、輔導員和管理者為主體來反映和傳播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它包括宿舍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等。大學生宿舍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一種無形的感染力、凝聚力、向心力、驅動力、約束力,潛移默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巨大的影響。
(二)宿舍文化的特征。大學生的宿舍文化具有文明性、主體性、創新性、審美性、專業性等特征。
文明性。大學宿舍的文明性包含環境文明和行為文明兩個方面。環境文明層面,一是室內要求,天花板、地板、墻面、陽臺、洗衣臺干凈無污染;室內物品擺放整齊,不亂掛東西;衛生間內無異味。二是行為文明層面,講文明、講修養、倡和諧。宿舍會陪伴大學生度過大學三年的歷程,因此要文明使用宿舍的公共設施,如桌椅床柜等。不私拉電線,不亂接電源到床頭,不使用違規電器,如電燜鍋、熱得快、燒水壺、電磁爐等,不亂扔垃圾、亂倒水。宿舍成員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家庭文化熏陶,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性格愛好,這就容易在日常的生活瑣碎雜事中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這時就需要宿舍成員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和為貴,維護宿舍的和諧。與隔壁宿舍處好關系,相互幫助,相互促進,以寢室自身良好的氛圍帶動班級的進步。
主體性。指的是大學生在宿舍文化建設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作為學生輔導員,要做到經常深入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實際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待人,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日常管理當中,尊重學生的選擇和需求,保護學生的隱私,包容不同學生的個性,加強當代大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
創新性。“互聯網+”的時代,大學生每日接收新的信息,學習新的知識,涉及新的領域,他們不會固步自封、安于現狀,主動發現新問題并想出多種解決的辦法。以宿舍為單位的團隊,總能萌發出新觀點、新思路、新的活動方式,時常更新碰撞出思想和創新的火花,所以大學宿舍文化極具創新性。
審美性。宿舍的床和桌椅以及其他物品的擺放在不違反宿舍管理條例的前提下,大學生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重新布置、美化、裝飾。比如根據自己的喜好配合宿舍的整體風格,用墻紙或包裝紙給桌椅穿上新“衣裳”。添置幾盆植物,給宿舍添點春意,也可以養上小烏龜或者觀賞魚,為宿舍添點生機和活力。
專業性。相聚在一個宿舍的同學大多來自同一個專業,有相同的學習內容、相同的話題、相同的目標,注定了宿舍文化的專業性特征。所以在大學生的宿舍中可以添置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標語、宿舍名、對聯以及標志,在宿舍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作為課堂的延伸。
二、輔導員的組織管理能力影響宿舍各項文化制度的實施
宿舍文化的建設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的重心從課堂拓展到學生的宿舍當中,只有真正坐下來,面對面,才能更好地了解同學們的真實想法,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一)宿舍文化教育管理需要輔導員有愛心。人際關系之間溝通的橋梁是愛,只有用愛心才能拉近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當下素質教育提倡以生為本,需要輔導員在感情上關注學生,視學生為朋友、親人,甚至應該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我校的輔導員在學生生病時,往往都能主動去探望,在一旁照顧,還有一些輔導員在學生生病期間,親自煲好雞湯、營養粥去宿舍探望。這樣的以心交心,才能換來學生在工作上的支持和理解,宿舍文化教育才能更好開展。
(二)宿舍文化教育管理需要輔導員富有責任心。責任心是輔導員工作的基本要求,學生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在學校成長成才,所以輔導員必須經常深入宿舍,多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多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多給予他們職業生涯發展指導,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多加幫助,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無愧輔導員“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稱號。
(三)寢室教育管理需要輔導員有恒心。一些突發事件都是發生在宿舍,我們只有深入宿舍才能幫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此外,經常提醒和叮囑同學們要注意自己人身和財務的安全,防患于未然。如:電線和排插等隨意亂拉,導致發生短路,引發火災的時候為時已晚,所以不要等到突發事件才去處理,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也許當時同學們不理解,等到事后學生會感謝老師的默默付出。安全重于泰山,讓每個學生平平安安地生活,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學習當中,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
(四)寢室教育管理需要輔導員因材施教。宿舍教育要結合不同專業、不同地域文化的特點實施,學生學習的專業往往會對宿舍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文科類的學生往往喜歡濃厚的文學氛圍;而工科類的學生往往喜歡有條不紊的、整齊劃一的宿舍布置;藝術類的學生就會崇尚高雅有個性的寢室風格。不同專業之間要區分對待,這樣既做好了宿舍文化的構建,同時也提供了平臺給學生發揮專業知識。endprint
三、宿舍文化建設的新路徑
(一)國學經典文化進宿舍,助力思想道德品質提升。具體如下:
1.每月舉辦一次書香宿舍活動。書法藝術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在電腦和打字技術日益充斥我們的生活的時候,同學們往往開始淡化硬筆書法的書寫,而寫得一手好字,卻是可以讓一個人受益一生的基本技能。具體做法如下:書法協會全體成員為同學們的宿舍文化貢獻一份力量,就專業行業職業素養的標語,進行硬筆書法培訓、書法比賽等。
2.舉辦太極拳表演比賽。太極文化是希望人們順應大道至德和自然規律,不為外物所拘,最終到達一種無所不容的寧靜和諧的精神狀態。可以讓同學們學習基礎太極拳,能提升自身體質,陶冶情操,由此接觸我國博大精深的太極文化。
3.可以開展宿舍朗讀者比賽,讓同學們選擇一些經典名著,選擇經典的片段來朗讀。通過反復誦讀,達到熟能生巧,很好地領悟文章真諦。這樣可以豐富自身的文學修養,豐富文化知識,也可以通過朗讀比賽分享給更多的同學,起到優秀文化的傳播、傳承作用。
4.舉辦藝術作品展。以宿舍為單位展示本宿舍的藝術作品。如陶瓷畫作、手工藝術品、十字繡、素描、水彩畫、建筑模型、機器人、焊接工藝品等。通過宿舍全體成員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去完成一件藝術作品,達到凝心聚力,團結協作,讓宿舍的氛圍自然而然往好的方向發展,讓宿舍的文化順理成章達到一個質的飛躍。輔導員作為各種活動的組織者、策劃者,在其中起到引導的作用。
(二)黨團文化進宿舍,傳遞黨員正能量。黨團之家進宿舍,學生黨員掛靠到具體的宿舍,深入了解同學,為他們排憂解難。可以成立基層黨員服務站或先鋒崗,平時幫助同學維修小電器、桌椅板凳等,如果同學需要幫助,也可以提供上門協助。每年的迎接新生報到期間,加強為同學服務。及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有利于新生有序報到、注冊,使新生盡快熟悉大學環境,展現我院學生黨員“各項工作,黨員先行”的精神風貌。提供服務的同時,同學還可以對服務進行評分,既發揮了黨員在同學當中榜樣的力量,又提升了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或突發事件時,還能及時報給輔導員,起到輔導員與同學們之間橋梁和紐帶的作用。
(三)社團文化進宿舍,助力個人素質提升。具體如下:
1.音樂協會舉辦宿舍之歌合唱比賽,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舉辦宿舍合唱比賽可以有效促進宿舍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賽前的排練也能提高宿舍成員的活動策劃和組織能力,增加成員之間的情誼,活動開展也提供了一個給同學們展現自我、提升個人修養的舞臺。
2.武術協會為同學們普及正當防衛及防狼術一招制敵、素質拓展等,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具有多彩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和深邃的文化意蘊,是中華民族創造的文化精粹,越來越多高校的大學生開始學習和接觸武術。武術提倡仁義,品德修養,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對個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3.舉辦傳統民俗文化節。舉辦“宿舍杯”廚藝大賽,如地方傳統小吃粽子、五色糯米飯、蒸發糕、艾葉糍粑等。民俗作為傳統文化,對我們的思維、認知、行為方式起著約束作用,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舉辦傳統民俗文化節就是傳承民族文化,煥發民族精神,寄托民族感情,增加各族人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舞臺。同學之間可以互相交流,認識更多不同民族的朋友,了解我國多元的文化,提高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4.舉辦個人生活技能大比拼,如疊被子大賽。通過競賽讓大家享受生活,感受做家務的樂趣,積累生活經驗,培養生活技能,同時培養宿舍凝聚力,為同學們營造一個更良好的生活環境。以素質教育為中心,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勞動觀念,營造溫馨、舒適的學生寢室,提高同學組織管理能力。
(四)心理健康文化進宿舍,助力心理修養提高。具體如下:
1.心理健康協會進宿舍,提高同學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心理協會可以在宿舍區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系列主題活動,如以宿舍為單位的“我的大學”情景劇比賽、“心語心愿”手語操大賽、“宿舍之星”文藝晚會、心理知識競賽等,引導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為他們答疑解惑。從而更好地營造積極、陽光、向上的校園精神風貌,塑造健康、樂觀的大學生活方式,讓學生悅納自我,發揮自身的優勢,尋求自信的支撐點,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構建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
2.心理活動月的各項活動可以結合宿舍文化節走進學生宿舍。如開展心理健康普查,篩查出測試指數相對而言偏低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幫助那些患有抑郁癥的學生早日走出心理困區,和其他同學一樣享受到陽光和溫暖,從而營造關注心理健康、創建和諧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
3.心理咨詢室進宿舍,給同學提供更方便的咨詢場所。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然而生命的困惑、成長的煩惱、失敗的苦痛卻如影隨形,時刻困擾著他們。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心理調適能力,是大學生走向成熟、承擔社會責任的前提和基礎。各高校都有心理咨詢的指導老師,也設立了心理咨詢室,把心理咨詢室設立在宿舍區內,可以方便學生前來咨詢。咨詢室可以選擇在比較幽靜的位置,既保護同學們的個人隱私,又讓心理咨詢更接地氣,幫助同學們用自己年輕的心去感受生命的活力、心靈的寧靜,去體會社會交往的和諧、人間真情的溫暖,去享受身心健康的快樂,更好地投入學習當中。
【作者簡介】李 霞(1983— ),女,廣西博白縣人,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丁 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