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摘 要】本文基于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的藝術價值和應用價值,論述通過加強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的基礎知識教學,重視融入動植物紋樣、圖案色彩特征、圖案表達方式等來進行比拼設計、優化設計、創新設計,促進服裝專業的民族服飾文化的融合、傳承和保護。
【關鍵詞】中職服裝專業 民族服飾 圖案 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165-02
中職服裝專業主要培養擁有服裝設計技能的職業型人才,中職服裝專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凸顯自身的獨特優勢,擁有特色的專業內涵。廣西作為民族自治區域,具有地域民族風情,壯族服飾也是別具一格,這無疑為廣西中職服裝專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一、廣西民族服飾圖案在中職服裝專業中應用的意義
(一)有利于傳承其藝術價值。民族服飾圖案堪稱民族文化經典,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是民族藝術的典型代表。民族服飾圖案也是一個地域文化的象征,是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將具有民族象征意義的圖案附著于民族服飾,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思想追求,彰顯了民族精神,是地域性少數民族文化的印證。
正是因為服飾圖案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才使得它在服裝專業教學中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將其運用于中職服裝專業教學,能夠有效彰顯服裝專業教學的優勢、價值和意義。
(二)有利于發揮其應用價值。民族服飾圖案往往能夠為服裝設計人員創造靈感、提供設計方面的幫助,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服飾圖案元素已經受到國際、國內一些知名服裝品牌的賞識和青睞,已經被運用到知名品牌服裝設計中,融合現代化的時裝元素、時尚元素,打造出一個個具有濃烈地域文化和藝術氣息的服裝產品。可以說,現代化服裝藝術正在朝著民族化、地域化方向前進,服裝設計也正將服飾圖案作為參考和參照,開啟了二次創造與創新的過程,形成了具有濃厚時尚感、民族味道的服裝。
依托于已有的民族服飾圖案,以此為參照來充分發揮設計靈感,從而設計出具有一定藝術價值、文化意義的民族服飾,是當前中職服裝專業重點思考的教學目標,這種融合地方民族服飾文化的方法能夠為服裝專業教學注入全新的活力。
二、中職服裝專業融合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的教學策略
(一)理解吸納民族服飾圖案特征。要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廣西民族服飾圖案,首先要理解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的特征與特點,讓學生對廣西壯族民族服飾有充分的了解,這樣學生才能在內心形成民族服飾的初步輪廓,在理解、消化并吸收民族服飾圖案形態、特征的基礎上靈活應用,激活其服裝設計的靈感。
因此,教師首先要組織服裝專業學生學習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特點:“點、線、面”的簡單移動,以及所構成的幾何紋路,而且因為環境影響,一些帶有動物、植物特征的服飾圖案也得以充分應用,所有的紋路都從生活中來,再加上人們的想象與創新,最終形成了豐富、創造性的圖案。
教師要以特色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專門了解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的特色,主要從圖案的形狀、色彩、樣態等方面入手去細致深入地剖析、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清晰、明確地把握知服裝圖案的特點,也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例如: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的結構與形狀主要以幾何紋樣為主,其中主要的幾何形狀為對稱的菱形,或者回形紋,同時,也附加一些動物、植物等的紋路作為輔助性紋路。實際服裝專業課教學前,教師要向學生講解廣西民族服飾圖案的特點,讓學生對民族服飾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能夠帶著一種審美、藝術的眼光審視民族服飾,形成他們服裝設計的沉淀性素材,這些素材日積月累能夠逐步調動他們的靈感和設計的爆發力,從而設計出新穎的、別具一格又帶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二)融入動植物紋樣比拼服裝設計。中職服裝專業學習內容主要以服飾設計、服裝造型等為主,為了能夠融入地方服飾特色,將壯族服飾圖案風格融入服裝設計中,服裝專業教師可以通過比拼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靈感,讓學生能夠有所參照,進行服裝設計。
為了達到比拼目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集中商討、集思廣益地設計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各個小組之間則可以通過設計作品展示的方式來參與競賽和競爭,這樣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調動他們的設計靈感。
例如:一些學生巧妙地將幾何圖案與動植物紋路結合起來,設計出了左右、上下對稱的紋樣圖案,圖案整齊規范卻不呆板;也有一些學生對幾何圖形紋路進行巧妙地布局、設計,形成了一動一靜富于變化的圖案,使得整個服飾作品既活潑又寧靜。
如此,各個小組都通過自己的方式大膽地發揮想象、積極地進行創作,在參照民族性服飾圖案的基礎上來巧妙設計,形成了一幅幅藝術性、唯美性的服裝設計圖,學生的藝術性靈感得到了激發,設計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這就是比拼式教學的效果。
(三)融入圖案色彩特征以優化服裝設計。色彩是構成服飾圖案的重要元素之一,圖案色彩是一個民族內心世界的反饋,也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性格。當然,一個民族的性格則是受到當地的自然、社會環境、歷史風俗、宗教文化等的影響所形成的。對廣西地區而言,民族服飾圖案的色彩處于不斷的變革、發展中,服飾圖案色彩經歷了多次的變更,其中壯族、瑤族等更傾向于運用高明度顏色,或者鮮亮的暖色,特別是壯族在實際的服飾圖案設計方面更傾向于色差對比較為明顯的經緯紋路,因為通過對比方式形成的圖案會相對更為醒目,尤其是線與線、布與線等的對比、色差等,這些都可以成為中職服裝專業教學的借鑒。
例如:教師把廣西地區民族服裝服飾這種圖案色彩差異、色差對比等特點作為教學內容,利用 PPT、圖片欣賞等向學生展示廣西民族服飾圖案色彩,讓學生剖析各類圖案的色差、色彩對比,然后讓學生借鑒圖案的色彩風格與設計風格來自行創造,設計出帶有民族風格、特色的服飾,實現服裝色彩設計方面的創新,設計出與眾不同的服裝。
(四)融入圖案表達方式創新服裝設計。廣西少數民族的服飾圖案帶有濃厚的民族、地域等文化特色,其圖案表達也是現實生活與主觀想象的融合。當地少數民族人民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發揮想象,最終所形成的服裝服飾圖案既體現出自然風格,又兼具靈魂創作色彩,這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服飾圖案表達方式。
中職服裝專業教學不妨借鑒服飾圖案的表達方式,例如:壯族的太陽紋、彩虹紋等,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借鑒與指導,讓學生能夠自由借鑒、靈活發揮,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別出心裁的方式來進行服裝設計,設計出帶有民族色彩、融入地域文化的服飾。
服裝設計創新可以通過競賽等方式展開,讓服裝專業學生充分利用競賽的機會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學生通過欣賞他人的服裝設計作品來相互學習、借鑒,從而形成對服裝設計的嶄新認知。
廣西地區的少數民族服飾有自身顯著的特點,服裝專業教學應該積極借鑒這種地域服裝特色,提高服裝專業教學質量,同時傳承地域文化和民族藝術,這樣在更深層次上體現了中職服裝專業教學的價值,也有利于服裝的設計與創新。
【參考文獻】
[1]于漫云.中職服裝設計課教學改革探討[J].廣西教育,2009(12)
[2]王 曉.民族服飾圖案在現代服裝中的傳承探索[J].輕紡工業與技術, 2015(3)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