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容蓮
【摘 要】本文就數學操作性活動中觀察、記憶、想象等幼兒認知特點,從認知、感官、注意力、觀察力、言語、思維等能力的提升以及主動性、創造性、社交能力、意志力等品質的培養兩大方向進行論述,探討其對幼兒發展的價值。
【關鍵詞】幼兒數學 操作性學習 認知特點 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B-0155-03
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是一種基于幼兒發展的教學活動,它以觀察作為手段,以提升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思維能力為目的,其活動內容豐富,包括觀察、記憶、想象與思維等,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操作性數學活動,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回歸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師幼互動。在幼兒教學改革背景下,數學操作性活動的開展,對幼兒發展具有極為巨大的價值。
一、數學操作性學習活動中幼兒的認知特點
(一)操作中的觀察
觀察是有目的性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意識性,在有效的活動中,是對意識的進一步感知的過程,觀察貫穿于幼兒數學操作過程,并且是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此過程中,進行觀察主要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幼兒學習前期階段的觀察,他們會觀察教師示范,也會觀察他人操作,同時也會觀察生活經驗。這些內容提供給幼兒的是更加有效的感性經驗,這樣可以確保幼兒在數學操作性學習活動中能夠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幼兒在操作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有觀察進行介入,包括觀察操作材料以及同伴的操作結果等,這種觀察的深入發展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操作。
比如:以分類活動為教學內容,教師事先準備好各個樣式的瓶蓋,這樣讓幼兒盡可能地按自己的意識分類,當幼兒接受這一教學任務的時候,他們會主動觀察,明確各個瓶蓋之間的聯系,結合瓶蓋的特點,他們會思索如何進行分類,按那個類別區分等,隨后他們會積極地按觀察意識分類。在分類過程中,若幼兒的觀察不夠仔細,他們的分類的過程會遇到阻礙,他們不能做到更好地按角度分類。當他們進行分類的過程中或完成分類后,都會觀察其他小朋友會怎么分類,看看有沒有不同,這樣也會在此引發他們的新思維,從而更新自己的分類。
可以說,觀察過程讓幼兒在操作前做好準備,觀察是基礎任務,通過觀察來實現對操作活動的進一步展開,并結合有效的操作對觀察能力提供助力。
(二)操作中的記憶
在數學操作活動中,可以明確的是數學的操作過程不是隨意性的,作為有效的操作活動,應該帶來一定的教學效果,并且能夠助力于數學有效教學的展開?;诖?,數學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將幼兒所學內容進行具體的操作轉換,包括一些操作具體實施內容,都要以實際為主。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必須要遵守教師制訂的規則,按教師的操作規定做,幼兒的積極性會提高,同時他們的注意力也會提高,進而指導自己的操作。這樣既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有利于幼兒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最終達到教學的目的。
從大量研究中發現,幼兒在進行數學操作性活動的時候,有非常明顯的有意回憶,這是一種玩具操作向另外一種玩具操作轉化的過程,或者一種學習操作方向向另外一種學習操作方向遷移的過程。這個能力對幼兒來說非常重要,缺乏這種能力,幼兒在數學操作性活動中就無法完成知識的遷移。因此,幼兒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相似的操作規則、要求下,要不斷牽引學生進行有意回憶,為了更好地幫助幼兒完成操作任務,還需要促使幼兒不斷地回憶和追憶曾經體驗的操作經驗與策略。
比如:“5 以內數的組織”教學之后,幼兒能夠成功完成 5 以內數的分組,并可以按照一定的規矩進行排列,有了這樣的經驗,教師就應該帶領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遷移。教師要求將 6 個棋子分插在兩個底板上時,幼兒會不自覺地回憶起 5 以內的數的分解經驗,將棋子按遞增或遞減的順序插在底板上。
(三)操作中的想象
想象對于幼兒數學操作能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所謂想象,就是人腦根據已有的表象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在幼兒操作活動中,想象是認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進行排序活動,它要求學生進行多項玩具組合,這些玩具組合都是由棋子和底板組成的,棋子分有很多顏色,并且能夠插進底板中,也能夠插在另一個棋子上。幾個底板拼接在一起,就能夠形成更大的底板。幼兒就是使用這樣的玩具,排成一個規則的漂亮欄桿。教師在明確要求之后,幼兒獨立完成,他們要結合自己曾經見過的欄桿形象,在頭腦中再重新塑造一個欄桿形象,然后根據形象去操作。從觀察中發現,操作能力強的幼兒,其想象力也比較強,這種排序和組合的能力更強。所以說,想象力與操作之間的關系密切。
比如:數學棋類活動中,教師應該通過引導和幫助,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棋類游戲更加容易激發幼兒的潛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自己曾經玩過的棋類游戲,比如五子棋、飛行棋或者跳跳棋等。通過對這些組合玩具的加工,重新創造出新的數學棋類游戲,比如組合分解棋以及加減棋等。通過這些游戲的開展以及想象力的培養發現,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幼兒,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都會更強??梢?,在數學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價值分析
(一)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智能的發展
1.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對事物認知能力的發展
教師經常會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幼兒認識一些生活物品,但是這種方式也只是讓幼兒知道這件東西,無法在大腦中搜集更多相關的信息,這種機械的學習方式是很難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的。但是通過操作性學習,幼兒可以根據教師所說的事物來親手制作,讓每一件原材料派上用場,從而調動了參與的積極性,這樣不僅提升了幼兒對各種事物的認識,還增強了對數學的認知程度,在制作物品中也了解了各種材料之間的關系,包括顏色、形狀、用途等。endprint
2.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感官能力的提高
幼兒在進行數學操作性活動時,教師盡可能地讓幼兒親自體驗和自由發揮,使得他們的感官作用能夠被充分激發出來。比如,幼兒可以通過聽、摸、剪、拉等實踐操作來積累數學經驗,與此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感受能力和運動能力,促進幼兒肌肉群的養成,增強了大腦的活躍度。而通過對各種材料的觀察、使用,充分地鍛煉了幼兒的聽覺和觸覺。
3.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注意力的提高
注意力指的是大腦和心理對于某事物的集中和指向活動。3-6 歲的兒童由于其自身特點,是屬于無意注意的階段,并逐漸在向有意注意的階段發展。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很容易就被分散注意力,且能夠集中的時間很短。但是如果利用一些有趣的東西給予兒童心理合理的刺激,就能夠將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延長。而操作性活動就充分利用了這一點,會給兒童提供體驗材料,讓其自己進行認知構建的活動,而這些材料所實現的用途是符合兒童多動的特征,能夠極大地激發幼兒實踐的興趣,他們會在此之上延長有意注意的時間,從而促進幼兒注意力的提高。
4.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觀察力的提高
在這個階段的兒童的觀察能力也是比較低的。一般的操作性活動都是教師先進行示范,然后學生再根據示范操作自行操作。但是無論哪種操作活動,教師都必須給幼兒做示范,避免由于違規操作而發生事故。操作過程必須有明確的規則和目的,是不允許隨意操作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先觸摸材料,熟悉材料,再根據對教師操作的觀察進一步思考,在活動中逐步深入,就能夠找到操作性活動和數學之間的聯系,再深入挖掘其本質,這個過程能夠增強幼兒的觀察能力,加強幼兒對事物的概括能力。
5.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操作性活動不僅是幼兒通往學習數學的道路,同樣也是學習語言的過程。在進行操作性活動之前,教師會跟學生說明操作的目的、規則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就會不自覺地接受語言的參與,在操作中,幼兒也許會自言自語,也許會和同伴溝通,他們會用自己的語言形式將數學知識簡單地表達出來,對不了解的地方,他們會請教老師。操作完成后,教師會讓幼兒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報告,比如,一位幼兒會說:“我用了四塊正方形和四個三角形搭了一座房子?!弊層變涸诓僮骰顒又兴w驗的數和量轉化為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6.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3-6 歲的兒童的思維能力還沒有成型,主要是依靠表面觀察。操作性學習指的就是為幼兒提供活動需要的材料,幼兒通過觀察進行思考、探索的過程。操作主要分為三部分,驗證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和發散性操作。幼兒在自己進行實踐操作時,通過對材料“力”作用的觀察,會挖掘問題,琢磨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幼兒在學習“6 的組成”,幼兒會通過撥弄木棒,最終會得到幾種組成方式,從中找到加和減之間的一些規律,并能夠在此之上推出一定的數學的邏輯關系,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一般的數學問題都會含有相關的數量關系和對應規律,最終進行歸類、對比、探究,幼兒的思維創新能力就會得到極大程度的開發。
(二)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
1.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品質
教育學家皮亞杰認為,動作是推動智慧發展的動力,是將主體和客體聯系的橋梁,學習任何知識都要從動作開始。因此,建構主義的數學教學強調在進行數學學習時需要相應的實踐活動相配合,以充足的體驗和經歷為基礎,進行總結和概括,逐步挖掘深層次的數學本質。比如,幼兒在學習“數量守恒”這一課時,教師將同量的水倒在容量不同的杯子里,教師問學生:“這些杯子里的水量是一樣的嗎?”給學生留下疑問。再將需要進行實驗活動的材料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己進行實驗驗證,通過不斷的試驗和探究,他們會發現,只是杯子不一樣,水的量都是一樣的,從而發現了簡單的“數的守恒”。幼兒通過不斷的實驗操作作為奠基,逐漸發掘隱含在實驗中的數學概念。通過長期的操作鍛煉,幼兒就會形成一種學習習慣,進行充足的行動操作來實現主動學習,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這也會為之后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品質
操作性活動為每個幼兒提供了平等的操作機會。借助實踐操作,教師可以充分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為之后的操作埋下伏筆。操作性活動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發揮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教師不可以隨意評判、隨意指揮,使得每個孩子都能夠根據自己的角度思考、操作、創造。比如,教師給幼兒提供一套具有各種形狀的圖形,幼兒可以自由發揮拼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的拼成房子,有的拼成大橋,還有床、樹等。在測量物體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方法來測量,就會得到很多種測量物體的方式。
3.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
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其中有一項是集體操作,有的時候集體操作比個人操作更有效率。在集體操作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交流想法,溝通討論,能夠創造出很多種實踐方式,如果有意見不同的地方,教師不要急于干預,給予他們解決的時間,從而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進步,進一步培養了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
4.幼兒數學操作性活動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
幼兒時期的自我調節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比較低下。但是通過操作性活動的鍛煉,能夠較好地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在操作活動之前,教師會說明操作中需要注意的要求和規則,在進行中肯定會有孩子比較調皮不遵守規律,這時教師會給予警告并進行糾正,促使幼兒逐漸具有遵守規則的意識。而有的時候幼兒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不要急著給出答案,要學會鼓勵啟發幼兒。比如,幼兒在學習認識數量的大小時,有的孩子不懂數學概念,不懂該如何運用積木來搭建模型。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幼兒,讓其在不斷的嘗試過程中找到正確的搭建方式,從而培養幼兒的意志品質。
作為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數學不僅僅為人類提供了強大的思維方式,也為人類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和社會活動提供了基礎性的認知工具。在幼兒階段就應該開發幼兒的數學思維,通過科學的啟蒙,幫助幼兒正確地使用數學,并能夠利用數學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幼兒教師應該明確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借助操作實驗,打開幼兒的數學思維,提升幼兒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繆 萍.幼兒數學區域游戲之我見[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8)
[2]張玉秀.談幼兒數學學習環境的創設[J].甘肅教育,2015(17)
[3]程志宏.在解決問題中感受數字的有用、有趣、有序[J].家教世界,2015(Z2)
[4]秦小英.幼兒數學教學游戲化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5(28)
[5]楊 慧.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幼兒數學教育水平[J].中國校外教育,2015(2)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