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麗梅
【摘要】數學知識是來源與生活的,同時數學知識又是抽象的,那么如何把抽象性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化相結合,使幼兒對抽象的、枯燥的、邏輯性強的數學有一定的認知,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按照科學的教學原則,依照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學途徑,形成對幼兒數學思維的科學開發,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幼兒數學 生活化教學 途徑探究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26-02
幼兒獲取知識的途徑和年齡較大的孩子是有區別的,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大部分是依賴自身對事故的反復的探索獲得的,所以說幼兒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教師多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通過游戲、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幼兒感受數學是無處不在的,數學也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并通過語言鼓勵、實物獎勵等方式不斷的推進幼兒去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只有與生活相聯系,才能夠開發幼兒的數學思維,具體在實踐操作中,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學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倡導“生活及教育”,在《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試行)》中明確規定了教師要不斷引導幼兒認識周圍生活中時間、量、行以及空間現象,并對之產生興趣。這一觀點在幼兒教育中是十分關鍵的,為此我認為,幼兒的數學教育最初步的做法是應該讓幼兒去感受身邊的數學現象。比如在數學教育的最初教會學生數字歌,可以指著自己的衣服扣子問幼兒這是幾個扣子,教室里穿紅色衣服的幾個人,午間吃飯幾個人在一個小飯桌上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通過這種開放性的問答,能夠激發幼兒對于數字的印象,形成初步的感知,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利用多媒體使數學形象化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自古以來人們一致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學的初期,幼兒多媒體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都知道幼兒是非常喜歡看動畫片、玩小游戲的,在幼兒園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例如在多媒體中展示出自行車、小轎車、小火車的圖片,在展示出幼兒熟悉的熊大、熊兒、光頭強,讓幼兒給這些動畫形象選擇交通工具,并提問這些交通工具有幾個車輪,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加深對生活中數字的感知。
三、在教學環境中投入數學素材
皮亞杰的觀點認為:對于兒童來說,數學思維不是通過課本得到的,而是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的。也就是說重視對教學活動中材料的投放對于幼兒數學思維的開發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包括在活動中準備各種顏色多種形狀的氣球,讓幼兒去分辨每種顏色有多少個,一共有幾種形狀,每種形狀分別是什么;也可以準備撲克牌,用數字大小排序,同時辯認撲克牌上的形狀和顏色;還可以準備積木,通過堆積,讓幼兒了解層數、高低、顏色,通過在教學中投入的多種素材,讓幼兒盡可能多的與這些材料結合,通過之間的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數學變得形象具體,更容易被幼兒接受。
四、在游戲中掌握數學知識
著名的兒童教學家陳鶴琴提出了“活教育”的觀點,指出一切設施、一切活動以兒童為中心的主體,學校里一切活動差不多都是兒童的活動,童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工作時很靜很忙,游戲時很起勁很高興。游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分的環節,游戲最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因此在幼兒的數學教育中,要按照生活化的原則,設置一些符合兒童成長特點的游戲。例如角色扮演,讓幼兒扮演小賣店的店主,讓另外的學生扮演顧客,制作寫明錢數的小卡片和貨品的圖片,通過買賣當中的收錢、找零等,從而讓幼兒對個數、錢數有初步的了解;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學生測量身高,教師準備帶有身高的墻貼,讓幼兒自己去測量自己的身高,去測量小伙伴的身高,教師也可以準備體重秤,讓幼兒學著測量體重,通過老師的引導,學會讀數,在這些小的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會得到提升。教學是來源于生活,又得回歸到生活,這些小游戲從生活中來,同時會在幼兒的生活中得到驗證,這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游戲可以作為一個大的項目,由老師和幼兒共同去完成。
綜上所述,在對幼兒的數學教育中,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初步的感知、多媒體教學多段的應用、環境的熏陶、游戲的運用等手段,激發幼兒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會不斷的研究幼兒特點,按照生活化的理論去研究我的教學方式,讓幼兒快樂有效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曾春平.淺談如何開展幼兒數學教學[J],新校園,2013(7).
[2]王麗.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J],小學教學,教師,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