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旺 安春華
游亮,中央電視臺《鄉村大世界》節目總策劃,國學倡導者。她對于回鄉下過大年,有自己的看法。
本刊記者:您如何看待春節文化?
游亮:春節和中秋、端午、清明、重陽及二十四節氣,都是人順乎自然四時的變化所設立的人與天地自然相溝通的一個節日或時節。在這個時節里,必須要有一些具有文化感的儀式,來和天地、神靈溝通,所以春節里邊很重要的一個儀式是祭祀。我外公外婆都跟我講過,他們小時候過春節呢,先要把居住的房子打掃得很潔凈,然后要沐浴更衣,大人孩子都穿上新衣服,把燒好的菜、果品放到桌上,燒香,敬天地,敬祖先,這是年年不可少的。
本刊記者:在城市生活,這樣隆重的春節似乎不多見了。
游亮:全面城市化的狀態,鋼筋水泥的建筑,隔絕了人和天地之間的這種靈性的聯系,過春節的意義大為削弱。事實上,僅搞一些被提純了的所謂的民俗活動,并不能讓人找到真正的心靈的愉悅。像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真正要延續下去的話,就涉及到我們古村落的保護。傳統村落留住了我們人類在幾千年文明里邊和天地之間和諧共榮的一團真氣。它不僅為村民所擁有,也為所有中國人所擁有,每個中國人都有權利回到它的懷抱。
本刊記者:回到傳統村落中去過年?
游亮:對。現在有一批文化自覺的人在蘇醒,包括城市里的年輕人,回到鄉土中間去做鄉村復興建設運動。他們在尋找什么呢?一是尋找新時代給人帶來的舒適感與鄉村生活帶來的精神愉悅感之間的結合點,二是尋找支撐這種生活的新型生產關系、新型業態。這種業態,讓他既能在傳統村落里邊很舒適地生活,同時又能夠養活自己,能讓越來越多城市人回到村落中找到他的幸福感。
本刊記者:將來人們可以在這批人的指導下,在村落中感受真正的春節。
游亮:對。事實上,我們需要一批傳承中華文化的書童,或者叫文化管家。城市化割裂了我們和自然的聯系,我們需要一些真正懂得大道的老師,在傳統村落——凝聚了先人智慧和天地靈氣的地方,建一些鄉居書院,吸引城里人每年在不同的時節回來,把我們的傳統村落變成一個充電站、補給站。這些文化管家,應該能文能武,能全方位地指導城市人在村落中養身、養心、養志、養德。城市人把這里當成家,每年都回來,在這個基礎上,再做什么傳統節日的活動,才會有真正熱愛它、敬畏它的人,發自內心去擁護。
本刊記者:可否稱這批人為新鄉賢?
游亮:對,我說的文化管家其實就是新鄉賢,但是這些新鄉賢要在這里住下來,要找到新的生產關系,找到新的業態,這樣才可以。如果他能很愉悅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下去,對他自己,對別人,對更多的人都有好處。在我們的傳統村落,如果這種業態能夠蔚然成風的話,吸引的將不僅是城里人,還有世界各地的人。
編輯:郭文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