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瑛芮



郭蕓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鋼琴學科副教授,中國鋼琴學會理事,北京音樂家協會鋼琴基礎教育學會理事,榮獲2013年度北京市“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自上海音樂學院畢業后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公派留學莫斯科,師從莫斯科國立師范大學音樂系副主任伊蓮娜·克拉索夫斯卡婭博士和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教授、“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評委納烏姆·史塔克曼,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優秀碩士畢業生”稱號。
執教以來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許多學生考入國內外著名音樂學府,很多學生在金鐘獎、小金鐘獎、施坦威、YAMAHA獎學金等比賽以及由北京市教委主辦的北京市中職鍵盤專業技能大賽中均獲得獎項。一直活躍于音樂舞臺,曾到莫斯科、伯明翰、柏林等地進行音樂會演出。近年來為北京高教出版局編寫《鋼琴基礎教程》,為上海易彈信息科技公司錄制鋼琴教學教材,并多次榮獲中國音樂學院院部、附中先進工作者及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數年前,剛從俄羅斯留學回國不久的郭蕓,帶著剛剛學成歸來的欣喜以及繼續投身鋼琴教學工作的熱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光荏苒,當了母親之后,隨著角色的轉換,她似乎比之前更加溫婉,滿臉平和,對待事物的看法也比年輕時更具多面性。
在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任教20多年里,郭蕓對學校和學生的感情很深厚,用她的話來說,自己是和學校、學生共同成長的。談及學校的變化,郭蕓表示,中國音樂學院是培養中國民族音樂的搖籃,在傳承中國音樂文化傳統的學校建立西洋器樂學科,這也彰顯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必然趨勢。在當代,傳承中國音樂的發展是主旋律。在傳承的道路上,每件樂器都有各自可以發揮的空間。鋼琴這件樂器,在中國普及度高,受眾面廣。作為一件西洋樂器,鋼琴是最好的一種媒介,肩負起了中西方兩種文化互通共融的使命。這種身份和責任的轉換,是時代賦予的,這也是在中國音樂學院鋼琴教學和建設的特色所在。
今年,中國音樂學院成為國家級雙一流學院,豐富的世界級的學術交流,建立起了一個高水準的音樂交流平臺。郭蕓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我們鋼琴教學來說,運用西洋樂器傳播中國音樂文化是不變的主題。由于工作原因,我經常在各地的鋼琴比賽中擔任評委,欣喜地發現業余學琴的孩子很喜歡演奏中國作品。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自己的文化有更直接的共鳴,中國作品能拉近孩子們與鋼琴音樂之間的距離。我和學生經常到國外演出,中國曲目的演奏在音樂會上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通過音樂語言,在演奏中體現出或悠久或現代的中國傳統音樂的意蘊,向全世界介紹我們民族的文化精神?!苯陙恚袊魳穼W院以“承國學、揚國韻、育國器、強國音”為辦學方向,立足于強大的的作曲創作資源,結合近年來發展快速的鋼琴教學體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擁有本民族文化風格的中國鋼琴作品,必會由不同體裁、作品編制的教材呈現出來。那么,中國鋼琴樂派也就能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更獨立,并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在鋼琴上體現中國音樂的神韻和意境,需要演奏者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于傳統音樂的氛圍中。對此,郭蕓舉了個例子: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有一名學生,在他上初二年級時演奏《皮黃》這部作品,上課時幾乎不需要老師在音樂方面進行太多的講解,因為他對《林沖夜奔》《夜深沉》等中國戲曲音樂西皮二黃板式特別熟悉,也很有自己的感悟。究其原因,正因為他生于民族音樂家庭有很大的關系,他每天都浸泡在音樂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就會將這些氣質表現在鋼琴作品中。因此,在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的鋼琴教學大綱中,要求學生必須要了解民間音樂,包括戲曲、說唱、器樂等,給學生建立傳統音樂聽覺上的積累。中國音樂學院本身就有這樣便利的條件,圖書館音響資料也十分豐富,同學之間可以展開相互討論和切磋。鋼琴學科的學生也必須學習民歌、戲曲等課程,通過學習來開闊眼界,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所以,郭蕓說,鋼琴的學習首先是文化的學習,無論學生演奏的是外國或中國作品,演奏者都必須對作品的民族性、年代、人文方面有很多了解來作為基礎,擁有意識和聽覺資源的提升之后,再來學習和訓練具體的彈奏方法。
先學音樂再學鋼琴
說到此處,郭老師也對業余琴童提出一些建議。她說:“我認為,對于業余琴童來說,應該把學琴和學音樂的順序倒一下。我建議先學音樂,再學鋼琴。大多數家長是通過學習鋼琴讓孩子開始接觸音樂。但是我建議,不要讓孩子在對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沒有形成概念的時候就開始學鋼琴。先要給孩子從小創造聽覺、藝術化的環境。我自己的孩子在3歲時就讓他在鋼琴上玩,隨便他怎么折騰,把鋼琴擋板拆開,看著鋼琴的擊弦機是怎樣發音、踩下踏板產生混響等等,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選擇盡可能多的,也更寬泛的音樂給孩子聽,如:不同節奏、不同風格的音樂,或不同音樂性格、不同樂器或人聲等類別的古典音樂讓孩子聆聽,幫助他們建立聽覺資源。在游戲中教孩子認識五線譜,買一些適合孩子認譜的書,讓他慢慢對音符、音高、時值有概念。由于我們夫妻倆都從事音樂教育工作,讓孩子旁聽我們的鋼琴課,慢慢地讓他感覺到音樂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讓音樂逐步走入他的生活。當孩子有了音樂的感受之后,再讓他學琴,就會相對自然、順暢一些,把學習鋼琴當作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p>
郭蕓談到,作為業余琴童,將音樂彈得鮮活才是最可貴的。不管鋼琴演奏程度的高低,當演奏時,每個呼吸、每個細節都能自然地做出來是很可貴的。作為鋼琴專業學生,聽覺豐富、視野開闊、技術嫻熟、了解鋼琴文獻等都很重要,所以說鋼琴是一個全學科,越是要往專業道路上發展,就越要讀懂樂譜背后所蘊含的所有內容。如何演繹出作品蘊含的精神,這是需要學生進行全面學習和練習才能掌握的?!俺Uf音樂中體現了民族精神,例如,在演奏德國作品時,我們要引導學生了解德國歷史、文化。幫助一名中學生彈好貝多芬的作品是很難的,因為作品中體現的規格感、責任感,自尊與信仰,是附中的孩子們很難理解的。但這也正是教學的樂趣和挑戰,教師運用作品的學習,引領學生們建立音樂價值觀,在音樂思維上‘早熟,為的是拉近演奏者與作品、與作曲家內心的距離?!惫|介紹道。endprint
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在采訪中,郭蕓十分強調培養孩子在生活中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我意識的建立。現在的許多家長,出于愛護孩子的心理,在很多困難和問題前,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獨立思考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在生活中就會過分依賴家長,對自身的價值以及長遠發展目標缺少理解和思考。這樣的孩子在年幼時期還比較順從,但到了青春期階段,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卻找不到方向,便會產生對自己的不自信甚至對家長的不信任。
“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會獨立思考,感受生活,哪怕是吃苦受挫,也應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和承擔,在這樣的過程中學會堅強,茁壯成長。古典音樂為何擁有這么長久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它講述了人生、精神和信仰。我們作為古典音樂的演奏者、傳播者,有責任讓自己有更多的思考,更成熟。”郭老師說。
面對人生閱歷單純的孩子,上課時,郭蕓要花大量時間與他們進行交流,或者給他們講故事、講作曲家的生活軼事、趣聞,以這種方式啟發學生理解音樂內容,通過交流打動他們,提高他們的思維活躍度。往往經過一番精神梳理之后,當學生再一次演奏時,會出現連他自己都意向不到的效果?!捌鋵嵾@兩遍之間并沒有過多的手指的具體練習,這就證明了只要思維活躍、意識到位,反映到手上的積極性是不一樣的?!惫蠋熣f。
音樂是一種精神
隨著國內鋼琴事業越發紅火,郭蕓的行程總是被各地大大小小的鋼琴比賽所占據。在各地評審和講學工作中,她發現,家長總是愛問一些關于孩子手型的問題?!捌鋵崒W音樂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腦子和耳朵。腦子是指揮官,耳朵是裁判,應該在彈奏中不時地對自己的彈奏進行聽覺校對,這些都屬于意識范疇,大腦不進行思考,只是簡單落實到手上,其效果自然不好。有時給學生上課,當他們演奏完樂曲,我會問他們什么是他們認為最美的聲音。他們回答得都很好,有的說是大海的聲音,有的是水流的聲音,還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那么如果你認為那些是美的,你就在鋼琴上來找這些美好的聲音。在我的啟發下,他們都會演奏出更帶積極意味的動聽效果。還有,鋼琴演奏是一個需要全身協調行動的過程,因此在演奏中一定要放松,只要你處在一種思維活躍、肢體放松的狀態下,就一定能夠在鋼琴上發出美好的聲音。所以,家長們應關注孩子彈奏時全身的協調一致,而不僅僅把注意力停留在手型上?!惫|說。
幫助孩子解讀音樂
“當年輕時我也是比較注重彈奏技術上一些很具體的節點,通過這么多年的不斷總結,更加明確意識到聽覺的訓練、精神的啟發、藝術品位的培養是音樂演奏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當音效是那么自然無華時就是最美的,正如孩子們在大自然中發現美好的聲音一樣。在多年擔任評委工作中,我覺得最能打動評委的是那些自然、協調的彈奏狀態和發自學生內心的聲音。比如,你在生活中喜歡聽的話語肯定是真切的、和顏悅色的、語氣和藹的那種,音樂就像一個人的表達一樣,因坦誠而生動。當然,我們是通過手指彈奏使鋼琴發音,把鋼琴聲變成有呼吸、有脈動的發音器,不管聽者原先懂不懂鋼琴,起碼他愿意接受,甚至還會被這樣的聲音所吸引。作為鋼琴教師,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幸福,每天都與音樂相伴,在音樂中經歷各種人生,以豐富自己。并且,在我每天的工作中,通過這些音樂作品帶著孩子們共同經歷和成長?!?/p>
當談到具體的教學方法,郭蕓會讓學生演奏中尋找一些片段,來講解其內容。如果是純技術,就一起探索身體最協調、積極的技術動作如果是內涵很深或結構復雜的段落,就要求學生要一個音一個音地分析、理解其含義,引導學生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下,明確自己所做每一個動作、發出每一個音響的意義。在這樣的基礎上,再融入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和個性的表達。
鋼琴是一個全學科專業
鋼琴是一個全學科,需要聲學物理、繪畫、文學、地理、歷史、數學、生理等方面才能的培養。談到目前專業學生的整體狀態,郭蕓表示,現在很多專業學生的學習都很辛苦。由于巨大的競爭壓力,不得不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專業中,練琴占據了一切。如果孩子本身才能很高,再加上引導得當,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有些孩子才能不是太高,并且缺少科學的學習和生活安排,久而久之,這樣的學生會進入非良性循環狀態,鋼琴演奏這條路就會越走越窄?!凹夹g當然要練,它是表達音樂思想的手段,但技術訓練和音樂要平衡好。如果是要準備考附中的學生,技術練習的比重自然可以增加。會有一部分家長總是怕孩子的手軟,怕程度不夠深,其實不然,彈琴的孩子要求的是全面的素質,既要有文學素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當然還有溫暖陽光的、善于溝通的性格,還要培養孩子擁有一顆充滿好奇的心,提出疑問,思考問題,尋找答案,有一個完整的人格,這樣就擁有了成功的更大可能性?!?/p>
20多年的鋼琴教學生涯,正是郭蕓從青春年少走向成熟的過程。思想的成熟、閱歷的豐富滋養著她的演奏和教學,也拓寬了她的視野和讀懂音樂的方式。她說:“小時候鋼琴對我來說是件樂器,長大后,鋼琴演奏是我的專業和事業,并逐漸成為生命中割舍不掉的一部分?,F在人到中年,邁向成熟,鋼琴是我認知世界、閱讀人生的方式?!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