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水均益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主持人。1993年起,擔任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焦點訪談》欄目主持人、記者、制片人。2004-2009年主持《高端訪問》。2009年起,擔任《環球視線》主持人。2013年,受聘于西北師范大學,擔任傳媒學院兼職教授。2014年,前往俄羅斯索契,第5次采訪普京。在其采訪生涯中,先后專訪過上百位名人政要,腳步遍布全球。2003年被授予“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多次榮獲“金話筒”獎和央視十佳主持人獎。
在中央電視臺里,閃耀著很多知名的主持人,其中,水均益不算最出名、最顯眼的那一位,但每每國際大事的直播室里,總能看到他的侃侃而談。都說虎父無犬子,水均益雖然沒有虎子,但他有著同樣一位能言善道的女兒——水亦詩。如詩如畫的名字,依稀中涵蓋著水均益對她的寄托與期盼,不負所望,水亦詩也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優秀女孩。
保持平常心
作為名人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些優越感,何況爸爸是水均益這種知名的主持人,所以水亦詩在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好,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就有些以自我為中心,還產生了一絲絲嬌氣。當水均益發現這種苗頭后,立即采取了行動。他不僅和水亦詩談心,并且約束她的行為,甚至當她和爺爺通話,都要注意用語,要有禮貌。等到水亦詩稍大一些,水均益每年暑假都會陪她去農村住一段時間,體驗生活的不易。在生活上,水亦詩不穿名牌,她的零用錢也不多。談及此,水均益表示,一方面培養女兒理財的意識,另一方面杜絕她的攀比心理。在家里,她也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事。經過一段時間后,水亦詩慢慢改變了自己傲慢的性格,和同學們打成一片,還當選了班干部。
給予成功的機會
子承父業,貌似是一種常態,水亦詩就遺傳了爸爸一張好嘴的天賦。她性格開朗、活潑,能歌善舞,更懂得運用語言的力量,因此,她在小的時候,就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初一時,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舉辦第5屆主持人比賽,水均益就鼓勵水亦詩參加,在她的努力下,一舉摘得桂冠。之后,年紀不大的水亦詩多次參加比賽,并曾受央視少兒頻道的邀請,和鞠萍聯袂主持“魅力校園六一晚會”。確定自己的口才天賦和理想的水亦詩,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近年又在全國性的比賽中獲得大獎。談及水亦詩的成長,不可否認,家庭的光環是她成長的助推器,然而隨之帶來的還有良好的教育和自我約束。
從小,水均益對水亦詩待人接物時的禮儀就十分看重,因為他認為,社會是孩子一出生就必須面對的環境。他會鼓勵孩子自己動腦去思考問題,不越俎代庖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很多家長為孩子創造了好的條件,供他們開心、快樂地生活,然而,也許家長們自己都忘記了,曾經自己靠雙手收獲的成績是多么的快樂與滿足,所以,又有什么理由,舉著愛的旗號,阻擋了孩子成長的腳步呢?
相互尊重
尊重,在水均益看來,是尊重孩子也是讓孩子尊重他人。有一次,水均益在接年幼的水亦詩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環衛工人正在收拾垃圾。水亦詩立馬捂住鼻子,嘟囔著真臟。見狀,水均益立馬嚴肅地批評她。第二天,下班后,水均益從單位帶回一個關于垃圾的科幻影片,放給女兒看。面對滿山的垃圾、蒼蠅,水亦詩的心被震撼了。水均益乘機告訴女兒:“任何一種職業都是重要的,是缺一不可的。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論你將來干什么,都要干好。”同時,水均益一直和女兒保持良好的溝通,他認為家長不應該讓孩子形成一個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固定思維模式,畢竟人生的坎坷與坦途都是需要孩子自己面對的,他們始終是自我存在與發展的個體。因此,水均益對女兒始終是平等的交流,特別當上幼兒園的女兒振振有詞地批評起他來,他也欣然接受。仿佛間,他發現女兒的成長是那么驚人,她的世界已經慢慢在豐富,也讓他感到了解孩子、走進他們的世界是比想象中更難的事情。于是,這讓水均益明白,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平常心去理解他們、鼓勵他們,才有機會互相理解。
成長不是一帆風順
沒有誰的人生會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永遠順暢無阻,哪怕再平淡的生活,幾十年間,總有些許起伏。正因明白這個道理,水均益從小就會培養水亦詩的獨立性:摔倒了,自己站起來;哭了鬧了,自己調整好心態……由于工作的原因,全年全世界到處采訪的水均益不是一個可以長期陪伴孩子的父親,所以他也不是一個指導性的父親,更不會跟著孩子后面指點她的人生,只有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他才會提出來,嚴厲地批評,為的是讓女兒記住教訓,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有所提高。在這種教育下,水亦詩養成了敢講真話的好習慣。這種性格與培養,也就注定了水亦詩會是一個合格的媒體人。
水均益的育兒經,也許沒那么多獨到之處,也許就是眾人熟知的道理,然而,誰的成長又有那么多獨辟蹊徑的秘訣,誰的成功又是無數巧計累積的結果?愛有時就是一種平淡與平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