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龍輝
摘 要:學困生如何轉化始終是困擾教育者的問題,所在學校為一所普通中學,生源質量較差,學困生人數較多,其中物理學困生的問題更突出,做好物理學困生的轉化,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以后的教學具有較強的指導性。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中學物理學困生學習的困難因素及成因究竟有哪些。
關鍵詞:中學物理;學困生;成因
一、問題的提出
學困生問題是長期困擾教育的核心問題,對于中學生而言,物理又是較難的一門課程,物理學困生問題相對更為突出。作者力圖在他人研究的基礎和理論指導下,基于本人學校的實際,對物理學困生的困難因素進行調查研究,為學困生的轉化做一定的理論準備。
二、高中生物理學習的困難因素調查與分析
(一)調查問卷設計與調查法
1.調查問卷設計
造成物理學習困難的因素很多,但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應該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研究者就學生在學習情感、學習心理、學習方法和認知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設計。
2.抽樣調查方法
調查對象選取為研究者學校高二理科班學生,共92名。對調查對象的近三次期中期末考試物理成績進行排名,選取年級后二十名學生初步確定為物理學習困難學生,然后通過訪問物理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確認18名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有較大困難,在其余72份調查問卷中隨機抽取18份作為正常生,分別進行統計。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在學習情感方面
學困生大多認為物理難學,獲取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上相對消極。學困生和其他學生在努力程度上都不夠,但學困生相對更突出。學好物理的動機上其他學生對升學和自己的表現更在乎,而學困生更需要以對物理感興趣和喜歡老師為條件。學困生學習自覺性相對較弱,不能及時復習和集中精力做事。學困生和其他學生都希望學好物理。學困生大多認為物理不是想學好就能學好,都對自己的物理成績不滿意。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成績不理想是自己不努力。
2.在學習心理方面
學困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相對缺乏通過努力學好物理的信心,相對不能較好地執行學習計劃。物理學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學習方法不當、不夠努力和注意力不集中。學困生抄作業現象較嚴重,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相對較弱,考試時相對緊張。老師的表揚對大多數學生都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學困生對老師的批評態度相對消極,感覺不到老師喜歡。學困生身體感覺更累更疲憊,對前途更感到信心不足。
3.在學習方法和認知能力方面
學困生聽講相對較機械,對課堂知識不理解,僅限于知道書上的知識,不會靈活應用,記憶知識較機械,部分學困生解決物理題時無法聯系所學知識,不知從何下手,做物理題時更多只是套用公式。其他學生對作業中的錯誤能更好地吸取經驗。學困生認為物理知識相對更凌亂,聽講時不能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更多學困生在解決物理問題時不能很快從頭腦中提取相關物理知識。
三、中學物理學困生成因
物理學困生的成因是復雜的,一般是由學校、家庭、教師和學生自身以及物理學科本身等多種原因造成的。研究者針對所在學校選定的物理學困生,通過對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本人及部分家長的訪談,經過整理歸納,查閱資料,總結出高中物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
物理學習困難首先源于物理學習內容的特殊性。高中物理知識龐雜,物理是一門以實驗基礎的學科,知識體系有其自身的特點,概念、規律眾多,各自有自己的適用范圍內涵與外延,造成學習上的困難。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同時,物理學是一門嚴密的理論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定量的精密科學;物理學是一門帶有方法論性質的科學。這些因素正是造成群體性物理學習困難的直接原因。因此,學生總體認為物理學科偏難。
(二)學生方面的主觀原因
學生在中學眾多學科的學習中很容易產生偏科現象,由于一時的物理學習困難或物理成績上不去,就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物理,也沒有去尋找學習物理的方法,隨著日積月累問題越來越多,而導致了物理越學越困難。還有基礎學力上的、學習習慣上的、智能結構上的原因等。
(三)學校等方面的客觀原因
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大搞題海戰術,造成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喪失了對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同時教師缺乏對物理學困生的關愛、期待和了解,教師不恰當的態度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造成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現行班級授課制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針對那些高考升學有望的優秀生而忽視了那些物理學習有困難、高考升學無希望的學生,使這些學生在課堂上很難跟上,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對物理學習也越來越沒有信心;長此以往,失去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1]武海英.多元智能理論與學校學困生教育[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4).
[2]裴莉芳.學習困難學生的認知因素分析[J].心理學動態,1995.
[3]吳增強,段惠芬,沈之菲,等.學業不良學生類型與特點的聚類分析[J].心理學報,1994.
[4]錢小敏.高中物理“學困生”學習困難的成因和對策[D].蘇州大學,2007.
[5]廖小莉.高中物理學習困難生學習情感的現狀調查及培養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