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葵
(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焦作454000)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普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漸上升,一度出現了媒體所言的“女生潮”現象。然而隨著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大,高等院校的畢業生,尤其是女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現實。在這種背景下,加強人才培養視角下的高校女生素質教育,增強女生的就業競爭力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課題。另一方面,當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使得青年學子們難免產生浮躁心理,由此而出現了一些諸如“學得好不如嫁得好”之類荒謬而消極的論斷。這些消極的社會拜金思想嚴重侵蝕著當代女生的身心健康,抵御這些不良風氣的侵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更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素質。那么,對于當代高等院校的女生來說,哪種素質最重要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重男輕女的思想自古有之,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束縛,婦女社會地位低下,沒有受教育的權利,靠依附男性生活,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不能也不敢決定自己的命運。新中國成立后,男女平等的思想被中國人廣為接受,婦女獲得了應有的社會地位。然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出現了“物質女”“拜金女”等現象,社會上一度流行著“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風氣,一些年輕女性自甘墮落,不勞而獲的思想嚴重,“小三”現象成為當代中國的一個社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對當代女生來說,尤其是高校女生來說就顯得極為重要。實際上,早在20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女子同為人類,自應有知識技能,去謀獨立生活……,去共同擔負社會的責任。”因此,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應當成為高等院校女生教育的一個標準。獨立自主作為一種意識,若要真正發揮其對個體行為的指導作用,必須要有能力的支撐,沒有能力支撐,意識最多只能是想法而已,不能對行為產生有效的指導。在研究和實踐檢驗的基礎上,我們總結出四種能力對培養高等院校女生獨立自主意識具有可靠的支撐作用,這四種能力是:交際溝通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自我表現能力、自我調節能力。
由一種意識和四種能力構成的體系我們稱之為“四托一”模式。該體系以能力培養促進意識的形成為指導思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女生的四種能力,以增強她們的自信心,使其自發地產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從而全面提高女性人才的綜合素質。本研究認為:(1)對于“交際溝通能力”的培養,應當以親情教育為出發點展開;(2)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應當加強以教學和學生管理相結合為內容的制度建設以及觀念的轉變;(3)對于“自我表現能力”的培養,應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女生風采活動來實現;(4)對于“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應當改革傳統的思政和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相結合。
由以上分析得出“四托一”理論的結構(如下頁圖所示)。
體系中各元素之間的關系為:意識靠能力的支撐,能力通過具體活動來培養,能力強,則意識固,而意識固,進而促使能力更強,形成良性循環。
在實施四種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根據“四托一”理論模型創造性的設計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活動是教育過程中的必要且重要的環節。
1.交際溝通能力的培養。交際溝通能力可謂是現代職場第一能力。對高校女生來說,良好的交際溝通能力更是能起到職場奇效。現在的學生都是90后,獨生子女居多,大多嬌生慣養,“千金”派頭十足,“姊妹”觀念缺乏,因此,應當在女生教育中貫穿“家”理念,例如設計一項“家”工程活動,把傳統的最佳宿舍評比,改為最“家”宿舍,從觀念上將以往干凈整潔為標準的評比,上升到“家”理念和和諧校園文化的高度上,號召同學們互為兄弟姐妹,和諧相處,在女生中建立“情同姊妹”的觀念。“家”理念教育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說教方式,以情感教育的方式教育了最富情感的社會群體——女生,使她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如何與他人相處,無形中提升了女生的交際溝通能力。

“四托一”理論結構圖
2.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指能夠根據自身所需自主地獲取、接受、掌握新知識,尤其是本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理念等新生事物的能力。現代社會是學習型社會,現代企業是學習型組織,學習能力是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校園所學的知識再豐富,也不能滿足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21世紀的需要。對女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女性人才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其核心問題是觀念的轉變。(1)管理觀念的轉變。首先,學校管理層應當徹底轉變管理觀念,一改以往的教師只管上課,教輔只管思政生活,兩者聯系松散,甚至互不通氣的局面,從制度上把學風建設和專業學習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深入貫徹嚴謹端正的學風,培養學生踏實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結合時代與人才市場的需求修訂專業課程設置;研究制定專業導師制,即每若干名學生分配一名導師,導師全面負責學生的業務學習,指導監督學生的學業,從而解決規模辦學難以兼顧周全的問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還應構建相應的督導檢查制度,例如:建立輔導員、班主任、導師負責,教研室主任督導,主抓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主抓教學工作的副主管抽檢的三級責任制,從制度上提供保障。(2)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要謹遵“授人以漁”的古訓,樹立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目標的素質教育觀念,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如今,科技的發展已經打破了教育的封閉狀態,教師和課本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教師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和協助者,而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更在于指導學生“學”;不僅在于指導學生“學會”,更在于引導學生“會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參與意識絕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的引導,徹底改變學生“等”的思想,讓學生知道怎樣聽課、復習和作業;怎樣思考、發言和討論,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此外,教師還應當積極策劃一系列創新性學習活動,完全由學生自行組織實施,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3.自我表現能力的培養。自我表現能力是指將自身的能力、才華以得體的方式展示于人的能力,包括外部展示能力,如健康的審美觀、行為舉止的優雅程度等等;內部展示能力,主要指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如言談得體而優雅;書面表達能力,如文筆邏輯性、優美程度等等。面對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女生如何將自己的才華以最得體的方式展示于他人面前至關重要。高校女生正值20歲出頭的花季,是性格、審美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刻,此時培養她們的自我表現能力有利于幫助女生建立自信,樹立健康高雅的審美標準和正確的道德觀,抵御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年輕人的侵蝕。在這方面,應當經常性開展一些女生風采展示活動,可以為女生們提供演練和展示的機會。還可采取邀請知名女性作講座和開展各種演講、比賽、展示活動(如女生之星評比、女生演講賽)相結合,做到“有講有練,講練結合”,幫助女生樹立了良好健康的審美標準,鍛煉女生張弛有度的自我展示。
4.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對思維認識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我們在研究中將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幫助中職院校女生建立起合乎社會主義道德的、正確的是非觀念、價值觀念,培養女生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在這方面,可以考慮建立學校各級領導、教師與學生座談會制度,借助座談會之機對女生進行近距離的溝通,從而間接地進行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女生思維與心理調控能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可策劃一系列活動,例如心理委員座談會、心理主題班會、女生心理健康活動、心理輔導與培訓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應當由校黨委指導、團委策劃、班主任、輔導員組織實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培養樹立女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5.“獨立自主”意識的養成。獨立自主意識的培養貫穿于四種能力培養之中,在交際溝通能力培養中側重個體間互相尊重,在自我表現能力的培養中側重展現個性,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中側重獨當一面,在思維調控能力培養中側重自我掌控。意識的形成,亦非說教所能及,亦非一日所能達,需要的是四種能力的綜合培養所支撐,“四托一”是理論模型,需要的是不斷充實的現實活動,適時而變,因人而易。因此,需要組織保障、制度保障、長效機制保障。學校可以研究制定一系列制度,如前所述的“雙軌制”、學風及考風建設長效機制,以及領導與學習座談會制度、學生考勤制度等等。
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校女生教育“四托一”模型是一種理論構想和框架,具有很強的可拓展性。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據此模型為框架創造性地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生教育活動,使其在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實踐中得到不斷充實和完善。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 戈登·德萊頓,珍妮·沃斯.學習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