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教育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將公平理念滲透到教育管理系統的最基層單位——班級。中小學生的座位編排作為班級管理的一部分,從微觀角度踐行著教育公平理念。編排座位的原則和理念關乎教育公平問題,教師合理規制學生座位結構,將座位編排公平理念植入到班級管理中,不僅有利于健康班集體的建設,也有效地引導學生自身形成公平民主的意識。這是高效教育管理的重要一步,同時也適應時代的要求,加大教育公平的呼應。
關鍵詞 公平 中小學 座位編排
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部分,踐行公平至關重要。當代中國的教育改革越向縱深發展就越關注公平問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
隨著教育思想的不斷滲透,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的關注也逐漸細化到班級的座位編排問題。座位編排作為教師班級管理的第一步,吸引了無數家長和學生的眼球。座位編排問題也是教育者首先需要面對的公平考驗,在座位編排中體現的教育公平理念相較其他教育管理步驟更具直觀性。很多教師在編排座位時,身心俱疲,更令教師頭疼的是,許多家長在得知排座位之前送禮、托關系等,這讓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難以開展。到底座位編排有什么教育管理意義,按照什么方式排座位才能實現班級管理的公平呢?
一、座位編排的教育管理意義
1.學生座位結構定義
座位是班集體的空間坐標,是不具備任何意義的物理存在。本文中談到的座位編排針對的是學生的座位結構。座位結構一般是指,在學校教室內依據一定的原則或者理念,由座位的物理結構和學生特征共同組成的結構學意義上的狀態,以及這種狀態動態的調整過程。動態調整和分配過程,是將一定結構的學生分配到一定物理結構的座位中去的過程。整體上,構成座位結構的因素可分為學生結構和物理狀態兩種因素。學生結構是一個多元立體形態,主要包括身高、視力、性格、學習興趣和習慣,除此之外,還有生活環境、家庭背景等。學生座位的空間分布實際上就是學生個體特征的空間分布。雖然很多科學研究和實踐調查證明坐在前排靠中間位置的學生,在教師關注度、與教師互動性以及聽課效果上明顯優于坐在后排的學生,但是物理形態的學生座位結構本身不能說明什么,以何種理念和原則決定座位結構體現著教育公平理念。教師公平地安排座位,合理地踐行公平管理的理念,可以有效地促進班級管理,融洽師生的教育性交往,增強班級的幸福體驗。
2.排座位是教育資源分配的形式
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資源向均衡化發展的同時也出現明顯的傾向性。教育資源是教育持續發展的動力,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必然導致教育發展的緩慢。而教育資源落實到教育對象——學生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是質和量的不公平。學生座位作為教育資源的一種,其排列結構也涉及教育資源分配是否公平的問題。具體來說,在質上,公平主要體現在學生座位結構與教師互動結果的差異性;在量上,則表現為學生與教師交往的頻率以及教學活動參與度的不同。對于教育資源公平,既要對量有要求,也要對質有追求,確保起點和過程的公平,以促進結果的公平。教師針對學生個體特征進行座位編排的過程就是教育資源的分配過程,教育資源的有限性要求資源分配方式的理性。在資源分配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使教育資源分配的結果與受教育者的條件相當,盡可能使受教育者獲取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針對實際可能出現的不公平現象進行調整和修正,對座位的安排和調動都要靈活機智。學生座位結構是重要的教育學命題,具有很強的教育學意義。
3.排座位是教育者的管理手段
在這里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誰是座位的管理者。傳統意義上認為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只有他才有權管理座位。正是由于固有觀念的根深蒂固才加劇了在座位編排問題上的不公平。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班主任排座位的固定性強;第二,班主任排斥學生以及其他任課教師的調換。對優質座位資源的占有僅取決于一次資源分配過程導致了享有優質座位資源的受眾局限。即使很多班主任會采用滾動式的座位輪換法,但也只是小范圍的變動。其次,只有班主任才是座位的管理者嗎?座位是班級管理范疇,但同樣也是教學管理的范疇。任課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有權對座位進行調整。不同科目的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不同,每個學生不同科目的學習狀況也不盡相同,教學中的學生座位結構充分體現了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組織形式。任課教師往往根據教學需要來安排選擇座位結構形式。例如,六年級語文教師在第一單元結束時舉辦的班級辯論賽:開卷是否有益。班級辯論賽要求把座位分成兩邊,各代表不同的持方。又比如數學課上,在講到概率問題時,需要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通過擲篩子的統計來說明概率問題。類似于這樣教學內容,任課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本科目學習情況最清楚,也是最能夠有效分配座位的人。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階段,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學生的座位結構來有效地組織教學。所以座位編排不僅僅是班主任班級管理手段,也是一切教育者的管理手段。
二、學生座位結構的合理規制
1.民主管理,消除教師絕對權威
獨斷專行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成了“大總管”,凡事必親力親為,學生成了教師管理的工具和執行者。教師擁有絕對權威,教師和學生之間只有單向管理關系。在排座位時,班主任從不征求學生意見,甚至直接將座位表貼出來,學生對號入座。這樣的班主任往往控制欲強,過分夸大學生自由選擇的不合理性,認為只有自己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教師說了算的班集體,學生逐漸失去了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加缺乏公平意識,學生對班主任也失去了信任,教師權威岌岌可危,更加難以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班集體。為了能夠實現班級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建立公平公正的班集體,班主任可采用自主選擇的方式來排座位,把選擇權交給學生,班主任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和誰坐在一起,坐在哪里合適,并且說出選擇理由。如果學生的選擇合情合理,則可按照學生意愿編排,如果選擇違背基本的編排原則,教師則根據情況作相應調整。這樣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方式看似很隨意,其實是給學生一次審視自我、理性思考的機會。學生在進行判斷時就會考慮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和誰坐在一起能夠得到提升。最后班主任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這種在有節制的民主下實現公平,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也讓學生對自己有自我認知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認知意識和自主意識。endprint
2. “弱勢”傾斜,兼顧差異群體
教育公平并不排斥差異管理。在編排座位之前,教師必須了解班級中有哪些需要被優先考慮的學生。比如說將天生眼睛弱視的學生的座位固定在教室的某一邊,聽力有障礙的就要將座位盡量安排在靠前的位置,身高明顯低于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也要將座位放在前排。這樣的安排體現了管理者呈現公平的同時兼顧了差異性,是一種更加人性化的公平。平等并不必然意味著公平,公平也不完全等同于平等。教育公平涵蓋教育平等,但比后者有更寬泛、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如果教師在班級管理中一味強調平等,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反而會造成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必須注意到在各個管理層面出現的“弱勢”群體,他們在與其他同學的競爭中天然失去競爭力,他們是需要被教育者特殊對待的群體。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包容心,要充分認識到人無完人,沒有 “理想學生”,只有“理性教師”,當自己的心態擺正了,才能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才能真正踐行教育公平的理念,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全的學習生活。
3.多元評價,分層次管理
中小學階段,很多班主任無形中采用的是按成績好壞來編排座位,成績優者坐“好座位”,成績不良者坐“差座位”,班主任評價學生的標準也窄化到唯分數而論。當今的教育體制對成績因素的傾斜直接影響了教師的觀念,導致教師在班級中行為態度也帶有明顯的傾向性,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忽略成績差的學生。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使學生對自己盲目定位,導致被教師忽視的學生不求上進,自我放棄。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智力水平、基礎狀況、學習興趣、態度和方法等因素,及時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反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不同層次的課堂進行評價。在堅持共性管理的同時,還要兼顧差異管理的問題。教育公平的實現,不僅要在宏觀上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也應在管理的微觀層面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評價學生如果依據單一的標準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必然造成不公平的現象。班級管理的任務之一就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班主任如果過分強調班級管理中的單一標準,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發展,這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產生不利影響。另外每個學生在學業表現和行為表現上呈現出不同的發展狀態,如果采用一刀切的管理辦法和評價標準,必然造成管理上的低效,教育效果也同樣差強人意。
4.活動多樣,促進個性化發展
班級管理的公平體現在班級活動的方方面面。班級舉辦活動的類型也涵蓋在班級管理公平范疇內。有些班集體的活動單一限制在學習范疇。如果班主任在舉辦班級活動時,類型過于單一,會讓這些學生無用武之地,降低他們在班集體中的自我價值感。物質條件不斷豐富的如今,很多中小學生,尤其是城市學校中的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一門甚至多門才藝,比如說常見的畫畫、跳舞、樂器、書法等。這些學生雖然在學習成績上不如其他同學,但是他們的才藝卻出類拔萃。同一個班集體中往往有好幾位學生正在學同一門才藝,這些學生交流有更多的興趣點。這樣由于具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為基礎而組成的座位結構,人際關系上相互吸引力強,并且溝通效率高。但班主任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在編排座位時單純以提高學業成績為出發點,機械地將不同層次或者學科優劣明顯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以期望優差互補,以優帶差。但實際上這種安排原則也間接地以成績為主要標準劃分。在小組中學業成績稍差的學生會養成依賴優等生的習慣,在好生面前不敢發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成了最佳聽眾。如若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時能夠將個人興趣作為其中的考慮因素,盡可能讓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適時地加以鼓勵和引導,相信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小學生座位編排的原則充分體現了教育者管理是否公平,教育者合理規制學生座位,在班級場域中形成民主公平的管理氛圍,對中小學生自身養成公平意識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馮冬.學生座位結構的價值取向與理性反思[J].教育管理,2016(4).
[2] 馬蘭霞.按成績排座位何處有違公平[J].上海教育,2004(11).
[3] 劉春芹.小座位大問題——談班級學生座位安排的技巧[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1).
[4] 褚宏啟.教育公平的原則及其政策含義[J].教育研究,2008(6).
[5] 孫陽.中國教育公平指標體系研究之探討[J].教育研究,2013(10),
[6] 汪旺根.中小學班級管理中教育公平的實現[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3(11).
【責任編輯 關燕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