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雅純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參與、集中連片”的思路,全面整合高標準農田項目,采取“統一選址、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實施、統一資金、統一驗收”的“六統一”模式,創新理念,統籌力量,整合資金,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力促進了全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效提升。
按照省級要求,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部門主導向政府主導轉變。改變以往農田整治項目單純由國土、水利、農業、農發、發改等部門單獨實施的慣例,區政府成立高標準農田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整合部門力量。二是由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在財政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鼓勵市場主體通過“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形式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多渠道、多途徑保障資金投入。目前,全區市場主體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達到1926.88萬元,帶動社會資本投入3600萬元。三是由統一標準向因地制宜轉變。綜合考慮夷陵區地形地貌和農業發展實際需求,對東部丘陵地區和西北山區分別規劃建設內容、分別設置建設標準。東部地區圍繞水稻種植,重點開展土地平整、溝渠配套等建設,實現農業機械化;西北山區圍繞特色產業,重點開展田間道路、溝渠配套等建設,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推進農旅融合,打造“三峽茶谷”。
對接省級規范,實現“三個整合”。一是整合建設規劃。制訂高標準農田建設五年規劃,按照全區重點產業發展項目優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精準扶貧規劃優先等“三優先”原則,將高標準農田整治與區域規劃深度融合、有效對接。二是整合建設區域。2017年,夷陵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模64875畝(其中新建30029畝,補建34846畝),投資總額14830.71萬元,分三個項目區,即東部鴉鵲嶺鎮鳳凰觀片區、東西泉片區2個水稻主產區,西部太平溪片區(含鄧村鄉、太平溪鎮)1個茶葉主產區。三是整合建設資金。出臺涉農資金整合辦法,對性質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農專項資金,通過存量調整、增量集中等方式歸并,實行“專戶、專賬、專人”管理。2017年,全區整合資金7551萬元(國土4000萬元、農發2051萬元、水利1500萬元)。
對接省級標桿,實現“三個到位”。一是制度設計到位。出臺了《夷陵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著力解決好工作中權責不一、標準不清、程序不明等實際問題。二是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區政府耕地保護綜合目標考核范疇。三是責任落實到位。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分級負責制”,即區高標辦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項目業主及法人單位,項目所在鄉鎮是本區域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施主體和責任單位,進一步落實各部門的責任。四是督辦檢查到位。堅持每月召開部門碰頭會、每旬通報工作進展、每周上報工作進展,定期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進行督辦檢查,及時對項目整合中存在的規劃設計、項目立項、招投標等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盡快解決。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