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璐
摘 要: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措施和關鍵所在。本文結合預防醫學實驗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實驗安全與實驗規范行為培訓之間的密切關系,闡述了加強實驗安全教育的意義。根據實際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強調了規范實驗行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規范實驗行為的方法,防止安全隱患的發生,確保實驗室的正常運行,為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環境。
關鍵詞:實驗安全 實驗規范行為 事故預防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b)-0152-02
預防醫學生是將來應急隊伍的后備軍,他們的應急能力對將來是否能有效應急突發事件起著重要作用。應對突發事件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應急人員除了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和綜合的能力外,必須具備足夠的安全意識,要迅速對事件已知和潛在的危害進行準確全面的評估,并對相關的安全防護知識有著全面的了解,熟練應用職業技能采取正確有效的應急措施,因此培養預防醫學生的安全意識,規范他們的實驗行為,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特點及現狀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開展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高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必備場所[1]。高校實驗室存放各種試劑、藥品、儀器設備,實驗項目繁多,實驗過程中可能會涉及有毒有害物質、高溫高熱反應、易燃易爆氣體、致病微生物等潛在危險,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釀成嚴重事故,造成財產和人員傷害。本科生是高校實驗室學習和工作的主體,較之科研機構的實驗室在專業性、規范性、自覺性上都有較大的差距,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新辦專業的興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形勢越來越嚴峻,這決定了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某實驗室安全教育情況的調查分析”的報道中,其290份有效調查問卷顯示有近半數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實驗室安全規則,大多數學生缺少自救常識或技巧[2];武漢科技大學一項針對醫學高校實驗室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普通高校本科生中有30.6%的學生表示沒有接受過安全培訓,57.1%的學生表示偶爾參與過教育培訓,有部分同學表示不知道安全通道,不熟悉實驗室制度等安全知識[3]。可見,在安全工作方面,高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教育培訓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導致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技能欠缺,發生緊急情況時應急處置能力較差。
2 培養學生實驗安全意識
2.1 實驗課前加強學生實驗安全教育
由于實驗課時間有限,僅在課上強調安全注意事項不能達到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的效果,所以老師在課前布置下本次實驗課的預習內容,包括包實驗中涉及實驗試劑安全性、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及實驗操作中可能出現的危險等,對于一些復雜操作的大型儀器或實驗中易出現危險的部分,教師可在網絡互動平臺上把預實驗視頻分享給學生課前觀看,加深學生的印象,減少學生自我操作時出現的失誤。
2.2 實驗室準入制度
根據預防醫學生專業實驗課的特點,老師會給出本專業相關的安全思想、安全常識、安全技能、安全操作規程方面的知識點,采用網絡自學的方式在實驗前對學生開展安全與環保教育,提高學的安全意識, 并以通過考核作為進入實驗室的必要條件, 通過考核的同學在首次進入實驗室前需與實驗室簽訂實驗室安全承諾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所在實驗室存在的安全風險和安全規定,這種將責任落實到個人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重視,能夠使學生更加謹慎、嚴肅地對待實驗室安全問題。
2.3 案例教學
在實驗前和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方式來開展實驗安全教學,對社會上最近發生的安全事故和實驗室以往出現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不僅能了解安全知識,還能從事故造成的嚴重后果中吸取到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必要時可以觀看事故視頻,使講解更直觀生動、重點突出。
3 規范實驗行為的舉措
3.1 培養良好的實驗行為習慣
使學生自覺地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支撐,由于實驗內容和項目繁多,培養好的實驗行為習慣要從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細節做起。如進入實驗室著裝必須符合要求,不得攜帶與實驗無關的物品進入實驗場地,不得在實驗室進食,實驗前要檢查核對實驗物品,實驗儀器首次使用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并嚴格記錄使用情況;實驗過程中要規范操作,取用試劑時要稱量準確,防止試劑污染,揮發性試劑要在通風櫥內操作,易燃易爆試劑要注意遮光并遠離熱源;實驗涉及的一次性器材和實驗廢液不能隨意丟棄或倒入下水道,應統一回收,分類存儲,由專人處理;實驗結束后要把實驗物品清洗干凈并擺放整齊,對實驗室進行安全例行檢查包括儀器、水、電、氣是否關閉等,待檢查后方可離開。
3.2 規范實驗操作和儀器使用
預防醫學生在專業實驗課中會涉及到許多實驗操作和儀器使用,如果操作不規范不但會影響實驗結果甚至存在一定危險性。因此教師在實驗操作和儀器講解時, 不僅要規范講解、詳細演示, 而且要講明注意事項以及使用不當會發生的危險, 以提高學生的警惕性,實驗過程中發現學生儀器操作不規范的時候, 要注意多次規范演示并時常提醒。如樣品消化或灰化時會用到強酸,在電爐或馬弗爐中進行,在實驗前應先做好防護措施,防止燒傷燙傷;如氣相色譜儀等大型儀器在使用中需用到載氣,在使用前后要注意檢查氣瓶及管道的密閉性,以及儀器和氣瓶的開關順序,以免出現事故或損傷儀器;預防醫學實驗課中還經常涉及戶外采樣,由于采樣地點比較分散,老師不能顧及每組同學,所以在采樣前要反復強調安全及注意事項,如在戶外采集氣體或者粉塵等,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采樣前要調試儀器,檢查儀器的氣密性,準確計時,采集的樣品要妥善保管,防止在運輸的過程中損失或污染等。
4 結語
實驗室作為醫學生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場所,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實驗安全最終要通過操作者的規范行為來體現,因此必須重視對學生實驗規范行為的同步培訓,只有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理論上不斷加強學習、實踐中不斷提高安全操作能力、制度上不斷完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實驗事故的發生,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適宜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劉桂艷,謝乃新.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9):1-3.
[2] 聶素云.實驗安全教育情況的調查分析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2011(2):12-13.
[3] 石玉琴,付國慶,周婷,等.高校醫學實驗室安全現狀調查及改進措施[J].場館管理,2015(5):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