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璨
摘 要: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學術水平的集中體現,其質量直接反映了整個博士生教育的培養質量。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攻讀期間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其質量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和發展水平。本文對當前博士學位論文質量進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為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和博士質量保障體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博士 學位論文 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b)-0189-02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學位論文是博士攻讀期間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其質量直接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發達程度和發展水平。如何提高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對博士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1 博士學位論文質量影響因素
1.1 生源質量問題
我國從1981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近10年間博士的招生規模持續增長。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的博士招生人數為5.80萬人,到2017年博士招生人數已達到了8.39萬人,博士生培養規模居位世界第一。這一方面反映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科研行業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另一方面在部分高校中也出現了生源質量下降的問題。如一部分學生本不適合從事科研,但由于尚不準備就業或未找到理想的工作等原因而將讀博作為過渡的手段。另外有的行業由于就業形勢很好,許多優秀的碩士生不愿繼續讀博,而是選擇了畢業后直接工作。還有一部分立志從事科研的學生則選擇了出國深造。這些現象造成了部分高校招不到優秀的學生讀博,博士生源質量出現了下降。
1.2 導師責任意識不足
隨著近年博士生招生規模的擴大,以及學生和導師的雙向自由選擇,有的高校出現了部分博導每年招收4個甚至以上博士研究生的情況,導致分配給每個博士生指導時間明顯不足。此外,有的博士生導師身兼行政職務,忙于日常公務;有的導師四處出差,忙于拉項目;還有的導師將大部分精力投入了校外兼職,忙于賺錢,他們忽視了自己的導師責任,對學生疏于管理和指導,對學生的學位論文質量把關不嚴。
1.3 學術成果質量偏低,缺乏創新性
創新性是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水平的首要判定因素,優秀的學位論文必須有突出的創新性,才能產生高水平的學術成果。有的博士學位論文創新性不足,僅對實際應用稍加改進,甚至將研究內容當作創新點;有的學位論文研究不夠深入細致,僅是泛泛地展開;有的論文以企業項目作為研究內容,偏重于實際,缺乏理論研究和創新性。有的博士直至畢業也沒有發表SCI期刊收錄文章。
1.4 論文格式規范性問題
格式規范性是博士學位論文的門面,一篇論文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格式是否規范。但很多博士生因為后期忙于找工作等原因,對學位論文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論文格式。有的學位論文出現了頁碼錯誤、中英文摘要內容不一致、參考文獻格式不規范、圖表格式不統一等問題,直接影響了論文的觀感和質量。
2 提高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方法探索
2.1 改進招生方式,保障生源質量
高質量生源是高質量學位論文的基礎,只有把好招生關,從生源質量上保證學生素質,才能為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目前學校的博士生招生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推薦免試,包括本科直博、碩博連讀和碩轉博,一種是統考招生。比較而言,推免生的學習能力、創新力、科研素質普遍更高,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也更勝一籌,導師們也更偏向于招收推免生。因此,適當加大推免生比例,保證本校優秀推免生源的同時,積極招收其他高校的優秀研究生,從而從生源上保證博士生質量。另一方面,復試時應加大面試力度,提高專業面試要求,通過嚴格、公平的復試篩選出對科學研究真正有熱忱的學生,從源頭上保證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
2.2 改革導師遴選辦法,加強責任意識
首先,要強化導師責任意識,建立導師責任制,規定導師年招收博士生人數上限。明確導師責任,提高導師對學生學位論文的指導意識,強調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應貫穿博士生培養的整個過程。從選題、開題、中期檢查、到論文送審和答辯,導師應定期檢查學生論文工作的進度,把握論文研究開展情況,指導論文方向并提出改進建議。導師的高度責任心是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其次,要根據學科專業發展情況不斷改進導師遴選條件,優化導師隊伍結構,促使更多科研能力強、經費充足、思維活躍的教師加入到博士生導師隊伍中。同時,應定期開展導師培訓,使新導師盡快熟悉博士生培養的相關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增強導師責任意識。
最后,對導師定期從師德師風、學術水平、培養學生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將所指導的博士畢業生學位論文抽檢情況納入到考核體系中,若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則導師暫停招生,嚴重者取消導師資格。
2.3 提高學位授予標準,改革論文送審方式
博士學位授予標準是能否授予博士學位的判斷依據,從客觀上規定了取得什么質量的學術成果才能被授予博士學位,是博士畢業生水平的直接檢驗標準。因此,適當提高博士學位授予標準,有利于激勵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督促學生自覺主動提高創新能力,發表高水平的論文。實踐表明,學位授予標準的提高,直接促使了學生發表論文水平質量的提高。以某211高校為例,在改革博士學位標準后,其博士畢業生人均SCI篇數在4年內從0.86篇提高到了人均1.72篇,博士畢業生的學術水平顯著提高。
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制度分為明審和盲審兩種類型。相對于明審的雙方信息公開,盲審的雙方匿名制,更有利于消除非學術因素,利于評閱人對學位論文做出客觀、公正、全面的綜合評價。減少甚至取消博士學位論文明審,全面推行博士學位論文盲審的全覆蓋,能大大提高學生對學位論文的重視程度,是博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2.4 加強格式審查,保證論文規范性
學位論文格式是學位論文的門面,是閱讀者對學位論文的第一印象,也是學位論文質量的直觀體現。提高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性,第一,通過學生自查、導師檢查,加強學生、導師對學位論文格式的重視程度。學生應認真撰寫、仔細修改學位論文,杜絕錯字、錯誤標識和圖表序號錯誤等低級文字錯誤。導師應認真指導和嚴格審查學位論文,詳細指出格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明確的修改意見。第二,學院普查。由學院安排專人,對擬申請學位的所有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性進行逐一審查,規范性合格者方能論文送審。第三,學校抽查。采用重點抽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學校組織專人對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性進行專項檢查,并將抽查結果進行通報。對學位論文格式規范性存在嚴重問題者,學校依據有關規定對學生、導師和學院進行相應處理。
3 結語
綜合而言,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提高涉及生源質量、導師水平、學校管理等多個方面。在整個博士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管理中,可以通過提高生源質量,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加大盲審力度,提高發表文章要求,強化格式審查等方法來提高博士學位論文的質量,確保博士生的學術水平,進而促進博士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洪捷.結合博士生質量調查,談杰出人才培養問題[J].大學:學術版,2011(2):34-35.
[2] 吳東姣,包艷華,馬永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變遷的邏輯分析——基于歷史制度主義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8(6):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