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超楠
摘 要:教師評價語言是教師對學生最直觀、最高效的評價方式。激勵性評價用語從愛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自身具有的發展潛力和積極因素,對學生施加正面的影響,浸潤學生的心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低年段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小學低年級是學生人生進程中的奠基階段,是各級各類教育的關鍵階段,教師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激勵性評價;低年段學生;心理健康;積極影響
教師激勵性評價語言對低年段學生有積極的影響,對此進行了探究。全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低年段兒童心理特點與激勵性評價語對師生關系的有利影響,第二部分分析了教師激勵性評價用語的特點,最后一部分結合語文課堂列舉了激勵性評價用語。
一、低年段兒童心理特點與親密型師生關系
低段學生年齡小,求知欲強,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心;心理發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小學低年級是學生人生進程中的奠基階段,是各級各類教育的關鍵階段,這階段培養的好品質如誠實、開朗、勇敢、堅持等會給他們未來一生打好基礎。
教育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往,低年級學生對教師有著較強的依賴心理,甚至是崇拜心理。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親密的情感連接,因此教師對低年級學生心理發展、塑造學生人格上有非同一般的影響,教師評價語言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班級事務、組織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抓住每一個教育機會去引導學生,有助于建立師生親密型關系。
孟萬金教授反思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提出并建立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認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為重點,探尋學生性格中積極的一面,鼓勵學生追尋美好的未來。鼓勵性評價屬于一種正面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關注學生具有的發展潛力和積極因素,用正面的影響培養學生。從愛學生的角度出發,在教師正面的評價語言中浸潤學生的心靈。
二、激勵性評價特點
1.全體性。教書育人是學校的根本使命,教師用愛教育孩子,在積極的氛圍中構建一種健康的師生關系,避免學生厭學情緒的滋生。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關懷是面向全體的,對學生的鼓勵是一視同仁的,沒有偏頗的。“這次讀書,大家讀得整齊又響亮,真棒!”整體性的評價語言有助于激勵班級全體學生,促進班級良好氛圍的形成。
2.辯證性。“你和自己相比有了較大的進步,老師期待你能做得更好。”“你超過了昨天的自己,真了不起,期待你更大的進步。”鼓勵性評價是抓住學生行為中積極的一面進行肯定。同時,評價是基于事實的,不是只肯定卻忽視學生錯誤,肯定并不是意味著歪曲事實。比如學生在上課時開小差,可以指出他的錯誤,讓他體會到上課開小差本身是一個不正確的行為,再觀察學生后續表現,如果學生有進步,教師可以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在改正錯誤的同時取得進步,引導學生自身產生克服錯誤的動力。
3.針對性。對學生的表揚應該落實到具體的事件上,表揚是對事不對人的,是有依據的,也可以體現教、學、評一致性。有針對性的教師評價語可以將積極影響發揮到最大。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鼓勵性評價所面向的主體之間的差異性,教師根據主體性格差異,評價語言要有適當的調整。對缺乏自信的學生可以鼓勵他更加勇敢;對耐心不夠的學生可以鼓勵他耐心做好每一件事。
4.全方位。教師注意從生活、學習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正面表揚。“你這次默寫滿分,老師為你感到自豪!”學生是有生命的個體,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局限于學科層面,還要滲透在學生實際生活里的方方面面,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比如,在管理班級時,我在班級設置多個小崗位,讓學生分擔班級任務:“你把地拖得真干凈,真是勞動小能手。”
5.正面性。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是學生幸福一生的精神源泉,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不是能靠學生個體完成的,需要教師挖掘、引導。教學與學生相處時間長,教師對學生日常的評價往往對學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長時間對學生進行正面性的評價對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有積極作用。
三、課堂評價語言
語文課堂是充滿藝術與生命力的課堂,是充滿教育關懷的課堂。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評價是最高效、最直接、影響最大的評價方式。新課改提倡當今的語文課堂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平等對話,把課堂還給學生,將激勵性評價語貫穿課堂始終,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教師要相信學生有發展、進步的空間,保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尊重學生,為學生創建寬容、自由的課堂。當然,這不是過分表揚,泛濫、不切實際的表揚會適得其反,影響學生耐挫能力的發展,導致學生停滯不前。
課堂中激勵性評價語應該是恰當的,過多夸獎對學生起不到鼓勵作用。教學具有辯證性,教學要以發展的眼光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給予學生肯定與激勵,對于學生課堂上的錯誤結論也要直接指出,糾正學生錯誤的概念。學生是發展的個體,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會用激勵性的評價語鼓勵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虹.大力推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訪“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始人孟萬金教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9):7-9.
[2]官群,孟萬金,JohnKeller.中國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4):70-7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