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菊
摘 要:學習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而評價體系是其中重要的反饋調節機制,對教學和學習所起的作用顯而易見。在傳統教學中,評價主客涇渭分明,教師是唯一的權威裁決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化的今天,新型評價機制的建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多元化評價的方向初現端倪。教學評價不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方行為,而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過程,方式方法層出不窮。
關鍵詞:學習評價;多元化;學生發展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師的法寶”這段話形象展現了傳統教育中評價體系和手段的單一化和功利化,評價只注重學生成績,忽略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在現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大環境下,評價體系多元化的重要意義已經日益為廣大教育者所接受,各種集思廣益的評價手段也不斷被探索開發出來。
一、建立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
在傳統教學中,評價體系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唱主角,通過考試成績對學生劃分等級和排名,使得評價和教學過程脫離,考查內容片面,僅僅局限于學生知道了什么,而不是他們理解了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課改的車輪滾滾前行,新課程標準已經明確提出了要建立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評價體系,且應當目標多元、方法多樣。多元化的學習評價能為學生指明學習方向、明確目標,也能讓教師及時、客觀、準確總結學習內容,尋找教學漏洞。
二、提升評價目標的多元化
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個體思維、素質發展的有效方式。要打破教師在學習評價中“一言堂”式的主導地位,提倡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元性評價,以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深入了解,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自主發展。
自我評價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關鍵一環。準確地認清、定位和評價自己,才能推己及人,更好地處理與他人乃至社會的關系,從而克服自身缺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積極主動的自我評價,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最終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互相評價能讓他們互相促進,取長補短。不僅有利于他們互相發現和學習別人的優點,改進自身不足,鍛煉是非判斷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發現、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這些作用都是教師評價替代不了的。
平等是增進師生之間情感、融洽師生關系的最佳柔順劑,相對于同學之間的平等而言,師生平等更被學生所渴望。教師可以在適當時機和情境下,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角色和地位互換,能讓學生在受寵若驚之余,抓住機會好好地表現一番,得到更多的快樂。
評價目標的多元化,有助于學生形成民主、自由、開放的學習氣氛,幫助他們開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新局面,共同進步。
三、提升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不可否認,考試測驗小練習仍然是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教師設計試題和測驗形式更加科學、合理。
1.創新評價方法
傳統的評價體系偏重甚至只重視紙筆方式的測驗,一味強調知識再現能力的重要,卻與教育最終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宗旨背道而馳。國外教育界包括國內高等教育方面,已經廣泛采取了考試分和平時成績分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小學數學教育也可以適當采用。這樣教師才能真正通過課堂觀察來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項波動因素,及時改進與完善。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形式方式。如,鼓勵學生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對他當天或之前的數學內容自我總結,教師從中能夠清晰準確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困惑之處、興趣所在和學習情感狀態。
2.注重作業設計
作業完成和批改實際上是師生之間對學習情況進行交流的一個重要卻常被忽略的過程。除書面作業之外,口頭作業、操作作業、社會實踐作業等都可以在適當情況下引入評價體系的評價形式。對作業的評價,不再僅限于只看對錯的批改方式,還要延伸到解題思路、書寫習慣、出錯原因等多方面,對他們進行書面交流和個性化激勵,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這樣既能引導學生開拓思維,又能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學風,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實行家校聯合
“互聯網+”的時代下,針對家長反映的學生在家和學校判若兩人的普遍現象,教師可以發動聯合家長,建立“作業幫”等師生或生生互動交流微信群。及時展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狀態,表揚他們想出的解決問題奇思妙想,與家長進行聯動,多采用激勵化、個性化的方式為學生課余學習生活加油鼓勁,大大激發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不同的學生個性和全面發展,為他們從學業進步走向社會成功搖旗吶喊、添磚加瓦。
建立從“甄別、選拔”到“個性、全面發展”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是教師因材施教的體現,各式各樣評價方式方法的綜合利用,有助于學生對自身準確定位,及時科學合理調整學習方法策略和精神狀態,有利于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的同步提高,給予學生強大的精神支持。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應努力使評價內容多維化、評價形式多樣化,使數學學習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推動學生數學學習的強大動力,使數學課堂、課后都能成為學生數學思維茁壯成長的沃土,讓多元評價伴隨學生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鄭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J].求知導刊,2016(7).
[2]高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J].新課程(上),2015(12).
編輯 高 瓊